按照洪副司令的提議,李勇去九兵團調查了解情況,為的是多積累一些經驗,好方便以后的工作。更新
全程陪同的是九兵團的副司令員陶勇,這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將軍,當年是陳毅司令員開辟新區的斧頭,以敢打硬仗聞名,正是有了宋時輪和陶勇兩位將軍,九兵團才如虎添翼。
陶勇副司令員帶著李勇到九兵團的每個軍、師、團,以至最基層的連隊走訪,了解當時的戰斗情況,詢問部隊現在有什么困難,隨著走訪的逐漸深入,一副殘酷、壯烈的戰斗景象浮現在眼前。
陶勇副司令員徐徐的介紹著:“我們兵團大部分時間都在南方作戰,沒有寒區的戰斗經驗,也沒有思想準備,許多戰士是平生第一次看到雪,因為情況緊急,部隊的棉衣也沒來得及發放,每個班只有一到兩床的棉被,別的御寒裝備更是一片空白,部隊只好在休息時將棉被墊在雪地上,大家坐在上面瑟瑟發抖,根本就談不上什么保暖,第一天行軍,我們就被凍傷了七百多人,美軍在白天掌握有制空權,我們兵團為數不多的汽車被炸得所剩無幾。為了能及時把敵人堵住,部隊輕裝前進,所有的重裝備都被留在了后方,戰斗打響前,有的部隊已經九天沒有吃上一口熱飯了,在冷的發抖的同時還要靠喝冰雪解渴。”
“這么說,在戰斗發起之前,我們的非戰斗減員就已經大量發生?”李勇追問了一句。
“李副部長說的對。戰斗發起之前,部隊就已經產生了大量凍傷,最嚴重的是五十八師的一七二團。戰役結束后只有二十多人活了下來,成連成排的戰士們被凍死在陣地上,在沖鋒號吹響后,被給予希望的攻擊陣地上沒有一個人發起沖鋒,因為他們早就在酷寒下犧牲了,還有我們的五十九師的一七七團,他們有一個營連續打退了美軍八次攻擊。這個營最后只活下來六十多人,這六十多個戰士打光了所有彈藥以后被凍結在了陣地上,戰斗結束以后是醫護人員撬開冰塊把他們背下去的。還有我們的……………………….有很多連隊只活下來一兩個通訊員,包括連長和指導員在內全部犧牲,我們三野最著名的戰斗英雄揚根思也犧牲了,他的連隊只活下來兩個重傷員。”
陶勇副司令員的介紹讓李勇和隨同而來的何翠花等人直打冷戰。兄弟部隊遭受到的損失讓他們感同身受。同是人民解放軍的戰士,他們徹底明白了宋時輪司令員為什么傷心,多年在一起征戰的老戰友老部下一次戰斗就打沒了,連尸體都找不回來,怎么能不傷心,該死的后勤能力,讓部隊吃虧吃大了。
在接下來的走訪中李勇又接觸了一大批的基層的指戰員,戰士們普遍的印象是。美國人的武器裝備太好了,有的時候用幾倍的兵力把敵人包圍了。可就是拿不下來,因為美軍用坦克圍成一個圓圈,構成一個堅強的堡壘陣地,加上空軍和遠程炮火的支援,形成了一個立體的火力網,而我軍缺乏有效的攻擊手段,沒有炮火,沒有掩護火力,沒有反坦克武器,就連有限的迫擊炮的炮彈也因為炮管遇寒冷縮小而無法發射,戰斗打到后來,手榴彈都成了最為奢侈的武器了。
有一個十幾歲的小戰士告訴李勇,他的連隊只活下來他一個人,是以為指導員把全連唯一的一床棉被包在了他這個年紀最小的戰士身上,才沒有被嚴寒凍死,小戰士用哽咽的聲音說道:“美軍從他們連隊陣地前通過的時候,包括他在內,全連所有的人都被凍僵了,手腳動彈不得,只能眼睜睜看著敵人跑掉。”
戰士們的介紹陶勇司令員實際上已經聽了無數遍,可還是忍不住長嘆一口氣:“李副部長,我們的糧食吃完了,彈藥打光了,連續作戰二十多天,戰士們光著腳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嚴寒里用工兵鍬與敵人搏斗,在敵人地空火網的覆蓋下一片片倒下去,那怕我們的裝備達到敵人的一半,不,那怕我們的裝備有敵人的三分之一,我們就能徹底干凈的消滅他們,戰斗打得這么窩囊,我陶勇還是頭一回碰到。”
陶勇司令員說到這里的時候氣氛有點沉悶,因為不用說什么裝備到達敵人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了,戰斗結束后的現在,部隊最基本的棉衣還沒有配發到位,九兵團有相當一部分戰士還在穿單衣,這樣的后勤補給效率,也不怪宋時輪司令員發脾氣了。
李勇覺得有一股氣在胸膛里憋的難受,他是志愿軍主管后勤的副部長,一線部隊連棉衣都穿不上,還要他這個副部長有什么用?雖然他是剛來的,也責無旁貸。
“九兵團是好樣的,我們的戰士都是英雄,個個都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你們擊潰了美軍王牌陸戰第一師和前來增援的美軍第七師,把敵人趕出了元山地區,我向你們保證,我們的后勤條件以后一定會有大的改觀。”這幾句話是李勇看望九兵團的傷員時候說出來的。
回到志愿軍總部的李勇連夜寫出了一分調查報告,分別交給了彭老總和洪學智副司令,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或者也叫見解,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九兵團的戰役組織很到位,十幾萬人的大兵團,在戰役發起前能隱蔽到達指定位置并不被敵人發現很了不起,要知道他們是在敵人晝夜不停的地面和空中搜索中做到這一點的。
二,部隊缺乏持續作戰能力,缺糧食缺彈藥,御寒裝備基本沒有,缺有效的攻擊手段,缺所需要的一切物資保障條件。
三,美軍的火力非常兇悍,一個美軍普通步兵團的火力配備也要比我們幾萬人的一個軍還要強大。
四,美軍的機械化能力出眾,被我軍擊潰時逃跑的速度非常快,戰士們的兩條腿追不上敵人的汽車輪子,以至于不能擴大戰果。
其實,這也是志愿軍各級部隊普遍遇到的問題,是共性問題,彭老總和總部的首長們也清楚,只是目前還找不不到解決的辦法,李勇把問題再一次提出來也是有自己的一點想法。
按照歷史的走向,朝鮮戰場上的三次戰役即將打響,而在三次戰役中志愿軍在前兩次戰役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沒有得到解決,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就發動第三次戰役,不管有多大原因,都是鹵莽的,所以,最好不打。
不過,這只是李勇的一點個人的看法,他也知道自己這個后勤副部長對戰局的影響有限,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影響,再一次把問題和困難提出來只不過是為了讓總部的首長多增加點警惕心理。
報告交上去了,至于首長怎么看就不關他的事了,李勇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提高部隊的后勤能力上,也是最為煩瑣的工作。
成立不久的志愿軍后勤部門急需人手,可是在戰役發起前的關鍵時刻,彭老總和幾個首長們也不可能再從戰斗部隊里抽調人員,從國內調人又來不及了,為此,李勇利用自己的身份,請求朝鮮人民軍配合。
志愿軍入朝以后的兩次勝利為朝鮮人民軍爭取到了喘息時機,到三次戰役發起前,人民軍又組織起了三個兵團(一、二、五軍團)總兵力達七萬多人。
朝鮮人民軍的三個軍團也要參加三次戰役,李勇請求配合的并不是人民軍的主戰部隊,是二線的守備兵力,也就是類似于向導金英子的部隊。
不管怎么說,李勇的身份還是有用的,志愿軍總部的后勤副部長出面,人民軍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承諾各地的守備部隊全力配合。
有了當地軍民配合,李勇的工作順利了很多,按事前的設計,從鴨綠江口岸開始,平均每五十公里成立一個大的隱蔽點,每兩個大的隱蔽點中間再看情況設立五到十個小隱蔽點,附近的制高點成立流動和固定的防空觀察哨,有情況可以馬上開槍示警。
有人就好辦事,朝鮮的地形很適合挖掘隱蔽部,李勇要求,大的隱蔽點要至少能存放幾十輛汽車和物資,小的隱蔽點也要能有存放十輛車的能力,這樣就可以讓車隊在夜間大量運輸,白天小批量運輸。
在挖掘隱蔽點的同時還要調集高炮部隊進行防空,無數個大小防空工程同時開挖不可能瞞過敵人的特工人員,不出意外的話,肯定會招來敵人的空中轟炸。
李勇對美軍的空中轟炸早就有心理準備,在后方的交通線上挖掘大大小小的防空隱蔽點是陽謀,而陽謀是無敵的。
在李勇的調動下,數個志愿軍和人民軍的高炮和高射機槍部隊部署到了交通線附近,李勇告訴這些防空部隊,不要怕浪費彈藥,只要敵人的飛機露頭就狠揍,只要咱們的交通線不被炸,彈藥滿足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