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卒主題:為什么蒙古可以征服幾乎整個舊大陸?
蒙古的武功為何不能被其他游牧民族復制
這個問題我一直歸結為3點
1時機好舊大陸農業文明的總體軍事力量衰弱缺乏一個新興的強大帝國最近的遠東文明正好分裂
2制度優秀怯薛制度不僅是讓軍官送人質到中央重要的是在中央成立了一個士官學校把優秀的戰術通過他們貫徹給勇猛但無紀律的游牧民族
這個制度不僅在蒙古軍內部有效在裹脅來的其他游牧軍中也有效不過它的成功必須依賴于特定社會條件所以45代人就衰敗了
士官不是軍官其實按現代的標準——獨立決策應對戰場變化,古代起碼要到千人規模軍隊的長官才是軍官
在方陣里按照既定戰術維系紀律和士氣的都是士官當時沒有電報獨立行動的部隊很難形成配合所以士官制度重于軍官蒙古建立了這個制度
自然大占便宜
3成吉思汗是第一個把權威和權力都貫徹到平民的“民族領袖”而不是上層社會領袖他能讓整個東方草原感到他的個人魅力
能與之相比的都是拿破侖和毛.澤.東一類的人物當然這是他運氣和前2個條件結合的結果15世紀以前象他這樣的人可真不多
各位說呢?
馬前卒發表時間:200622316:38:37編輯引用回復留言舉報表揚靠背椅
注意象什么蒙古馬的堅韌騎兵大兵團的優越性等等
其他游牧民族也有所以不是理由
士官傳遞的不止是戰術還有老兵的心理素質
babypig發表時間:200622317:54:18編輯引用回復留言舉報表揚7樓
游牧民族掌握和農耕民族一樣的軍事技術。
要是換成匈奴,成吉思汗一樣沒機會。
用骨箭怎么都不可能和穿鐵甲的鋼箭頭的弩對射。
Rick_Hunter發表時間:200622318:46:33編輯引用回復留言舉報表揚8樓
似乎遼朝特別是遼朝末年的一段時間,鐵器大量流入了蒙古草原,使草原人的戰斗力有了一個比較大的提高。金國開國時期號稱滿萬不可敵的軍隊在草原都弄得灰頭土臉。
這點比較奇怪,遼國開國后很長一段時間都對蒙古草原民族有絕對優勢,換成戰斗力更強的女真反而不行了。
哪位有詳細一點的資料嗎?
查理五世發表時間:200622414:38:17編輯引用回復留言舉報表揚23樓
此文由死了獵人發表:
此文由楚凌風發表:
第一點是最重要的,把金國換成西漢或者盛唐,或者是金國初年,蒙古人的成就都不可能這么大
金強盛時也奈何不得蒙古人
關鍵還是草原民族已經消除了軍事技術上的差距,要是還在一個漢人能打三個匈奴人的時代,中原政權再衰弱也能把鐵木真趕回草原去
軍事技術和組織能力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人已經趕上甚至超過漢人了,這是兩大關鍵。匈奴和突厥從來沒有超過漢人,而是遠遠不如。
babypig發表時間:200622415:15:42編輯引用回復留言舉報表揚25樓
此文由查理五世發表:
此文由死了獵人發表:
此文由楚凌風發表:
第一點是最重要的,把金國換成西漢或者盛唐,或者是金國初年,蒙古人的成就都不可能這么大
金強盛時也奈何不得蒙古人
關鍵還是草原民族已經消除了軍事技術上的差距,要是還在一個漢人能打三個匈奴人的時代,中原政權再衰弱也能把鐵木真趕回草原去
軍事技術和組織能力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人已經趕上甚至超過漢人了,這是兩大關鍵。匈奴和突厥從來沒有超過漢人,而是遠遠不如。
1200年是游牧民族技術進步的最頂點,也是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最接近的時候,到1700年,隨著火器的成熟,又重新拉開了差距。到1800年,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游牧民族就徹底沒有翻身之力了。這次是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了,逼近大草原里游牧,永遠游牧不出坦克來。
lidijia發表時間:200622416:02:30編輯引用回復留言舉報表揚27樓
但是草原民族有個很大的缺點,他們很難維持長時間的統一,成吉思汗一完蛋,內部就開始分裂.也是蒙古人運氣好,當時的金,宋王朝發展到后期可以說氣數已盡,再加上宋朝的那個制度.很可能又出現一個類似南北朝的局面,南北政權不斷地更替,卻一時間誰也吃不掉誰.南方只要能多撐一端時間,游牧政權要么自己分裂,要么漢化.最后中國又進入一個可以和漢唐并列的盛世.
fy0109發表時間:200622417:43:54編輯引用回復留言舉報表揚30樓
元滅南宋的時候,拖累的兒子們已經打起來了。蒙古國遠談不上空前團結。成吉思汗在世的時候,他大兒子已經有離心傾向了。
西楚霸王發表時間:200622423:21:52編輯引用回復留言舉報表揚42樓
同意馬前卒的第一個觀點
蒙古人的優勢,大量的輕騎兵弓箭手,類似匈奴的優勢
同時,它又擁有不少重騎兵作為突擊力量
所以從兵種上類似帕提亞,但是要比帕提亞人強大得多,因為有馬鐙
然后,它擁有強大的攻城力量,這是非常關鍵的
獨自看戲發表時間:2008496:43:44編輯引用回復留言舉報表揚58樓
另外,同意樓主的后兩個觀點,過往認為蒙古人的勝利是技術的優勢,這種概念是不準確的。
首先稱蒙古騎兵為騎射手并不是很準確,當時的蒙古兵確實擅長騎射,但騎射只是其作戰技能之一,另外就是雇傭軍,其數量遠遠多于蒙古本部,他們將在戰場上各施所長。至于歐洲一方,重甲騎士其實是非常稀少的,他們在軍隊中實際上都是擔任將領這樣的高級職務,并非作戰主力,歐洲軍隊的主要力量還是騎士門的侍從和臨時征召來的農民。
其次,兵種之間并沒有天然相克的關系。就算歷史發生過蒙古打歐洲可以算是騎射勝了重騎。但當年波斯的弓騎兵卻敗于希臘重步兵。蒙古的強大是全方位的,不單是騎射手強。如果以蒙古的成功,得出騎射手就是比裝甲騎兵強,或者軍隊想打勝仗就不應裝備重甲裝備,則是絕對錯誤的。西征的蒙古人就經常從歐洲人的尸體上扒下甲胄自己穿,即是對這種裝備的肯定。
再次,蒙古人的戰爭是靈活機動的,這是中古戰爭的精髓。蒙古人把繳獲的歐洲鎖甲套自己身上并不是舍棄了自己的機動優勢,在戰場上以個人行為穿上對手盔甲當然是可能的,但整體上不影響蒙古軍隊的作戰方式。甚至個人在戰斗中發現新的裝備不適,就會迅速拋棄它。
還有,板甲并不像看上去那么重,17世紀用來抵擋火槍的也就40千克,而16世紀的那種可能還不到這的一半重,馬既然可以馱上個七八十公斤的人滿世界溜達,再加三四十公斤的盔甲也不至于寸步難行。況且但凡有板甲的騎士,他們的馬一般也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本身力量和速度都是同類種的佼佼者。
第四,歷史上蒙古的成功跟它的經濟優勢也有很大關系,這只是說13世紀的蒙古游牧經濟的強盛,不說明游牧經濟天生強,更不說明騎射包打天下。
最后,“輕騎戰勝重騎”這種構想就是有問題的,事實上單純弓騎對抗單純重騎在歷史上從未發生過。戰爭不像學校約好了打群架一樣簡單。而騎射手尤其是蒙古突騎不論是突襲速度,耐力,戰斗力,技戰術都有著絕對的優勢。更何況沒有人規定蒙古突騎只能用弓。
所以,從軍事角度上講,蒙古軍隊的根本優勢在于其全面,能根據具體戰場的具體需要靈活定位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