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四十八章 皇太極(上)

盛京,大清皇宮。

“我們軍隊使用的三層甲,最多也只能在五十步以外,抵擋著商毅軍隊的火銃,有時候甚致在七八十步,就會被火銃擊穿。威力遠在明軍使用的其他火銃之上。”

皇太極一邊聽著阿巴泰說話,手里一邊把玩著一支鳥銃,而在他的面前,還放置著其他三個大小不同樣式的火銃。聽阿巴泰說完,皇太極點了點頭,道:“但是剛才的試射你也看到了,恭順王用的也是鳥銃,就是最好的也必須要在三十步之內,才能打穿三層甲,也就是說,商毅軍隊使的,未必就是鳥銃,也可能還有其他樣式的火銃,只是我們還不知道。”

阿巴泰也道:“臣也是這樣想的,剛才懷順王不是也說過嗎?明軍使用的火銃,不只有鳥銃,還有三眼銃,軒轅銃、迅雷銃、摯電銃、魯密銃等等,不下十余種,而其中又以魯密銃射程和透甲力為最,恐怕商毅軍隊使用的,多半就是魯密銃吧。”

皇太極點了點頭,道:“可惜恭順王的旗內并沒有魯密銃啊,不然到是可以拿來看一看,魯密銃是否真如懷順王所說的那么厲害。咱們也可以仿制啊!不過聽懷順王說,魯密銃制做極為費力,整個明國也不過數千支,我看商毅的軍隊也未必能夠全用上魯密銃,一定還有其他我們不知道的火銃,恭順王、懷順王他們歸降我大清也以經有十年了,誰知道在這段時間里,明國又造出過什么新式火銃來。”

阿巴泰道:“皇上想看魯密銃?那還不簡單嗎?下一次咱們再打進明國去,搶他幾支魯密銃回來給皇上看看也就是了。”

皇太極呵呵一笑,道:“七哥啊七哥,你都這么大年紀了,凡事全都還是只知道打呀,搶呀的。當初說你還不服,朕就讓你去管工部,結果怎么樣,給朕管得亂七八糟,到了現在還是這個樣子,一點長進都沒有。”

聽了皇太極的責怪,阿巴泰也覺得有些難為情,尷尬的笑了笑,道:“不瞞皇上說,我一看見那些帳目啊!公文啊什么得,就腦袋庝,真不如上馬輪刀,行軍打仗來得痛快。”

皇太極也呵呵笑道:“所以說啊,咱們滿人擅長行軍打仗,攻殺戰守,而漢人卻是精通文筆政務,朕所以重用這么多漢人,就是讓人盡其用,各盡所能。你們也不必整天耿耿于懷,要是你們都能夠勝任這些工作,朕又何必用這么多漢人呢?”

阿巴泰心里雖然還有些不服心,但也不得不承認皇太極說的確實有道理,只好低頭不語。而皇太極也意識到談話走了題,又笑了笑道:“不說這個了,七哥,你和商毅的人馬交過手,剛才也看過恭順王演練的火銃射擊,朕來問你,如果給你一千名八旗披甲戰兵,分別對陣一千商毅的火銃兵和恭順王的火銃兵,你認為勝負如何呢?”

這一次阿巴泰到是認真的想了一想,然后道:“如果對陣恭順王的火銃兵,我到有十足的獲勝把握,但如果對陣商毅的火銃兵,可就沒有把握了。雖然他們都是使用三排輪發的方式,但恭順王的火銃兵發射的間隔時間很長,最多二三輪排射,我就可以率兵沖到他們近前,最多多開始傷損二三百人。而商毅的火銃兵發射的間隔時間極短,幾乎沒有間斷,加上他們用的火銃射程又遠,等率軍靠近,少說也打了七八輪,人馬至少要傷亡一半。因此難以取勝。”

頓了一頓,阿巴泰又通:“還有商毅用的火銃前端都可以插上利刃,近戰的時候可以當長槍用,而且他的火銃手的近戰能力也比一般的明軍強得多。就算是一千人與一千人正面對戰,我們也不能輕易取勝。除非我這一千人里有五百騎兵,先用騎軍快沖,再由步軍跟上,才有獲勝之機。”

皇太極聽了,雖然嘴上沒說什么,但心里卻極不平靜,五百騎兵至少相當于一千五百同等的步軍,按阿巴泰的說法,豈不就等于對付商毅的人馬,八旗兵要出動一倍的兵力才行嗎?這樣的戰斗力,也未免太可怕了,不過他也相信阿巴泰是俱實回答自己,畢竟沒有人愿意承認,自己不如敵人。

在阿巴泰歸國之后,皇太極并沒有責怪于他,相反還給這次入關奔襲定下了勝利的基調,并給予其嘉獎,表示自己對他這次入關奔襲的肯定。

但在私下里,皇太極卻十分震驚,這次入關奔襲,表面上是報復大明拒絕議和,但在實質上,是皇太極對明國的一次試探,看一看明國還有多少抵抗之力。如果阿巴泰真的一路順風順水,那么皇太極就將將重新調整對明國的策略,雖然不會馬上就大舉入侵,但以后再用兵,將是以永久占領關內的土地為主,而不再是掠奪,同時重點將放在攻取山海關上。但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明國不是從那里冒出來一個商毅,用一種以前從未見過的戰法,屢敗清軍。也令皇太極不得不重視這個人。

由于皇太極任用了大量的漢臣,皇太極也深刻體會到,漢人其實都是有很高智慧的人,只是明朝的皇帝太過愚蠢,沒有用好這些人罷了。但如果把明朝逼得太緊了,難色不會出一二個杰出人物,比如當年的袁崇煥。因此皇太極對明國的態度才十分謹慎,既使是在占盡上風的時候,也不敢輕易全面攻明,還十分傾向于與明朝議和,慢慢消耗明朝的國力。

而且當年努爾哈赤的死亡對皇太極的印像實在太過深刻,那個時候,明朝使用的紅夷大炮對當時的后金來說,就是一種以前從未見過的可怕武器。而現在,皇太極隱隱覺得,歷史仿佛又在重演一樣,明朝出了一個商毅,使用的是新式的火銃和新的戰術,只不過幸運的是這次吃虧的是阿巴泰而不是自己。

因此在阿巴泰歸國以后的二個多月里,皇太極一面命人收集商毅的資料,一面又詢問出征的將士,詳細了解商毅作戰的方式和特點,僅阿巴泰就被單獨詔見過了三次,就是想從中找出應對商毅的辦法,同時還招見自己手下的漢軍統領,恭順王孔有德、智順王尚可喜、懷順王耿仲明等人,認解火銃的特性。只不過這些事情都是在暗中或是單獨的情況下進行,在在公開場合,皇太極從來都不提商毅。因為皇帝嗎?就要在臣下面前保持一部份神密感,讓人琢磨不透,才能使手下的大臣不能投己所好,朦騙自己,同時也顯出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來。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降清之時,帶去了大量當時明朝先進的火炮和鑄炮技術,也幫助清朝迅速建立起了火器部隊,同時也使清朝的火器制造水平飛速發展。

但明朝末年的火器發展,其實以經進入了一個誤區,就是重火炮而輕火銃,重視大型重型火炮,而輕視中小型輕型火炮。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自然也是如此。雖然三人的旗下人馬中,也有不少火銃,但和當時的明軍一樣,大多數都是三眼銃,只有少量鳥銃,至于迅雷銃、摯電銃、魯密銃等,更是一支也沒有,而更不論說是火銃戰術了。

雖然明朝以經自行發明了三段連射的戰術,但火銃在明軍中依然只是做為輔助武器存在,說白了其實和弓箭手沒什么區別。自然也談不上連續打擊和密集打擊這些戰術。而更不用說使用顆粒火藥、定裝火藥,刺刀等技術,這些技術雖然不大,也不復雜,但卻足以在不改變火銃本身的情況下,使火銃的性能得到極大提升,從而使火槍成為戰場上的主流兵器,由冷兵器時代跨越進熱武器時代。

因此他們幾個人給皇太極也提供不了多少參考價值,雖然讓皇太極對火銃的認識提高了不少,但還是覺得是一頭霧水。不明白商毅怎么運用火銃擊敗清軍的。

而細作收集商毅的資料來歷,也有了一些結果,雖然在商毅的身世來歷方面收獲不大,但在最近一個月以來,商毅率軍南下平亂,大戰李自成的經過,還是打聽得十分清楚。,雖然農民軍的戰斗力在皇太極眼里算不了什么,但自從商毅南下之后,屢勝李自成,而且仗仗都是以少勝多,這也說明他們能夠戰勝清軍,也并不是偶然。

不過細作們收集到的資料只是戰斗的結果,而皇太極更看重的是商毅擊敗李自成的戰術方法,是不是也使用火銃作戰,怎樣使用火銃作戰,但這一點十分為難,因為細作也不可能親臨戰場去看商毅如何戰斗,因此看來還需要進一步收集資料才行。

同時皇太極還知道,商毅居然把自己的軍隊自號為“商家軍”,這個膽子可不小,雖然在名議上是仿效當年的戚繼光,但事實上“戚家軍”只是百姓對戚繼光部的尊稱,戚繼光可從來不敢稱自己的軍隊為“戚家軍”,而商毅就敢,也說明這個人是想把軍隊控制在自己手里,看來頗有野心,恐怕并不止僅僅是做一個將軍吧。而這一點,自已以后或許可以利用得上。

不過這是皇太極心里的想法,可不能讓阿巴泰知道,因此在沉呤了片刻之后,皇太極才道:“七哥,商毅的事情就說到這里吧,但烏雅札蘭的事情怎么樣了?回婆家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