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52bqg.info,重生于康熙末年!
雖說兆佳氏歪纏了幾日。但曹項還是沒有如她的意,帶綠菊出京。
春華那邊,并不反對丈夫帶妾室外放,甚至還主動勸丈夫順了婆婆的意思,畢竟他在外三年,身邊也得人侍候。
曹項思前想后,還是私下同綠菊說過后,帶春華出京。不為旁的,就為春華嫁進來三年無出,受嫡母臉色的緣故。
綠菊心中,對正房嫡妻雖有防范之心,但是三年來相安無事,也唯有慶幸。見曹項為春華著想,也只能心里泛酸,面上仍是賢良溫順。
因這個緣故,曹項最后出京,留下長子、妾室,帶著春華上任去了。
兆佳氏氣個半死,以為曹項不帶綠菊,是因天陽年紀小的緣故,心中已經后悔不已。與其便宜了春華。還不若將身邊的紅梅給了曹項,自己也能放心些。
三個媳婦,除了靜惠連生了兩個女兒,其他兩個都嫁進來三、四年,沒有懷孕。
兩個親媳婦,她心中雖挑剔,也盼著早日抱上嫡孫;庶出的春華,卻不愿她得了嫡子。
這婆媳本是天敵,只是靜蕙性子刻板,沒什么可挑的,又是孤女,偶爾也讓人生憐;素芯娘家叔伯兄弟多,本身又是個重規矩的,實挑不出什么。
只有春華,雖是兆佳氏自己挑的,但是卻是越來越看不過眼。原因無他,實在是她太“乖巧懂事”,太“溫順賢良”,兆佳氏心里就不痛快。
曹颙送走堂弟,府中又迎進兩個人,是孩子們蒙文與滿文師傅。
這是七阿哥提議的,雖說早先烏恩出嫁前,也曾教過幾個孩子蒙語,但不過是日常用的幾句口語。
不說旁人,就說天佑,身份在這里,往后恩萌出仕的可能性極大。作為曹颙的嫡子。點侍衛或者伴讀的可能性也不小。
即便蒙文與滿文不需要精通,也要知曉些,往后才不抓瞎。
不知不覺,半月過去,新戶部尚書的人選出來,左都御史田從典為戶部尚書。
這位漢尚書,山西人,進士出身,在地方任了三任知縣后為御史,而后十幾年一直是京官,歷任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卿、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去年升至左都御史,年希堯案,就是他下江南審的。
曹颙同他雖不算相熟,但是同為京官數年,也不算陌生。從資歷上說,左都御使與戶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算是平調,并不扎眼。
只是誰都曉得戶部是個公事繁雜的衙門,漢尚書雖不是掌印尚書,卻是干實事的那個。如今的戶部滿尚書是孫渣齊,原在八旗任都統。是武官轉文官,不過是個擺設。田從典資歷夠了,但是年歲可不輕了,今年已經是古稀之年。
不少人掐著指頭,挨個數在朝的大學士與尚書,這過了古稀之年的,一個巴掌都不夠數。
真是不知道,這些氣喘吁吁的老頭子,到底能干什么事兒。
一般人,都尋思,是不是皇上老了,見不得青壯的臣子在眼前晃悠;只有心思多的,琢磨著,康熙點田從典為戶部尚書的用意。
有心思通達的,想到即將起復的曹颙身上,開始揣測起圣心來。
就是十六阿哥,出宮溜達到曹府,見到曹颙時,都道:“這個田從典早年是有點‘鐵面御史’的意思,這幾年上了年歲,也開始打太極。要不然,去年年希堯的案子,也不會審得稀里糊涂。他到戶部能做什么?戶部又不像禮部,是養老的衙門。看來,皇阿瑪是給孚若留地方。”說到最后,他已經帶了幾分興奮,道:“孚若這幾年不是正關注國計民生么?出仕戶部,也能大展宏圖。二品侍郎,聽起來也威風呵!”
曹颙在官場多年。對于那些頂著“剛正不阿”牌子的官員,不能說不屑一顧,也委實敬重不起來。
“過剛易折”,在官場上真正一身鐵骨的,做不長久;做長久了,還頂著這樣的旗號,多是沽名釣譽之輩。
這個田從典能從七品縣令,熬到一品大員,也是官場老油子。
這些日子,曹颙也在想自己起復后之事。
說起來,戶部是上上之選,因為戶部現在是四阿哥坐鎮。曹颙再入戶部為官,剛好在四阿哥手下。
只是戶部好是好,是侍郎可不是好坐的,干得活多,擔的責任重,還不如司官自在。
“十六爺,我丁憂前,是正五品,這連升六級,可有些過了。許是皇上有旁的安排,也保不齊,還是靜觀其變吧。”曹颙說道。
十六阿哥聞言。白了他一眼,道:“你啊,謹慎的有些過了……”
兩人正說著話,就有管家曹元到門口稟告,李家表少爺來報喪了。
聽到“報喪”二字,曹颙坐直了身子,有些疑惑,問道:“李誠前些日子不是好得差不多了么?”
就聽曹元道:“大爺,沒的不是三表少爺,聽說是蘇州那邊的老太太。兩位表少爺都來了,除了報喪。還來同太太、大爺辭行,如今就在偏廳候著。”
這是文太君沒了?
曹颙有些怔住,現下是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若是李煦丁憂,就算不能躲開四阿哥的清算,也能暫避鋒芒,不會成為四阿哥登基后“殺雞駭猴”的那只“雞”。
“李家的文氏老太君?我額娘入宮前,在李家還受過她的照拂。”十六阿哥見曹颙不吭聲,道:“若是沒記錯,老人家已經九十多了,也算高壽。”
曹颙醒過神來,點了點頭,隨后對曹元擺擺手,道:“先使人帶他們去見太太。”
曹元應聲下去,十六阿哥道:“孚若既然家里有事,爺就先回去了,順道去瞧瞧十三哥。”
曹颙猶豫了一下,開口問道:“十六爺,皇上會允李織造丁憂么?”
十六阿哥倒是沒有挑剔曹颙對堂舅生疏的稱呼,畢竟他對李家也向來不親。
“蘇州織造,雖不是什么要緊的位置,但是李煦在蘇州任上將近二十年,向來為皇阿瑪倚重。加上如今皇阿瑪手上得用的人又少,怕是會奪情。”十六阿哥尋思一會兒,回道。
是啊,當年孫太君去世后,曹寅雖在孝中,也沒有卸任織造的官職。
有前例可循,康熙不會允李煦丁憂也不稀奇。
說到底,還是康熙年邁,疑心病越發重了,只信任自己提拔的臣子。而那些青壯官員,因早年被奪嫡風波及,康熙實是不放心用……
內宅,蘭院,上房。
看著跪在地上的李語兄弟,李氏已是流下眼淚。起手扶起兩位侄孫,哽咽著道:“都是自家骨肉,趕緊起來。老太太高壽,你們也要節哀,這時候上路,還有得罪遭。”
李誠也紅了眼圈,道:“孫兒們無礙,只是不能在姑祖母跟前盡孝了。姑祖母好生保重,也省得老祖同祖父惦記。”
李氏除了為文太君的去世難過,最不放心的還是母親高太君。
早年有文太君在時,高太君留在蘇州,妯娌相依,也算不孤單;如今文太君沒了,高太君也是年將古稀,性子又不好,怨不得李氏不放心。
只是眼前這兩個侄孫都小,同他們也說不了旁的,李氏只是問問何時出京什么的。
聽說他們兄弟明兒就上路,李氏看著單薄的李誠,倒是有些不放心,對丫鬟吩咐道:“去大奶院子取兩只人參,就說我要送人使。”
丫鬟應聲下去,正同曹颙在門口碰個正著,忙側到一邊,挑了簾子,屈膝請曹颙進去。
李氏正對李語叮囑道:“你是哥哥,路上多照看你兄弟些。雖說奔喪,是子孫盡孝之道,但是也不好因趕路傷身,讓老人家去得不安生,那就是不孝了。”
“是,姑祖母,孫兒記下了,定好生照看三弟。”李語躬身應了,態度甚是懇切。
見兒子進來,李氏用帕子擦了淚,道:“颙兒,大老太太沒了,你兩個侄兒明兒就要返鄉奔喪。”
李語兄弟兩個給曹颙請安,曹颙擺擺手,喚他們起了,道:“之前不是還好好的,怎么說沒就沒了?”
這話李家兄弟方才已經對李氏講了一遍,不外是老人家外感風邪什么的。
曹颙想了想,對李誠道:“回去見到舅老爺,代我問好。同舅老爺說,若是舅老爺丁憂,扶靈北上,早點打發人送信到京城,我這頭也好使人早預備著。”
李誠聽了,心下一動。這句話聽著像是尋常應付,又像是另有所指。難道這位表叔得了什么消息,想要提點李家一二?
他抬起頭來,剛好同曹颙對了個正著。
曹颙說完這句,就已經后悔。
李家在蘇州,畢竟擱得遠,就算有親戚名分,四阿哥也不至于將怒火燒到曹家;若是真到了京中,或許會避免李家抄家破族的危險,但是說不定也能將曹家帶到河溝去。
自己有些太理想主義,畢竟李家犯的事兒,虧空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做過八阿哥與十四阿哥的錢袋子,是政治立場問題,四阿哥的大忌,還是先保自家吧。
曹颙心里想著,已經轉過視線,對李氏道:“母親也要節哀才好。老人家年過九十,生前也沒有遭罪,這是喜喪……”
李家兄弟明日出京,今日還有不少事情需要料理,所以沒有多留,隨后就告辭離去。
見母親心事重重,還專門給李誠帶了兩株人參,曹颙還以為她擔心李誠的身體,勸道:“母親不必太過憂心,李誠的病早已痊愈,只是看著還單薄罷了。”
李氏猶豫了一下,道:“颙兒,大老太太沒了,咱們家是不是也要使幾個人跟著誠哥兒他們去蘇州吊喪?”
曹颙點點頭,道:“這是自然的,就使吳盛與趙安兩個,跟著兩位表侄去蘇州吊喪……也好給外祖母請安,若是能接外祖母到家里,也省得母親掛懷……”
這后一句話,卻是曹颙看了李氏的臉色后說的。
不管外頭人如何猜測,在李氏心中,高太君都是她生身之母,骨肉天倫,自是無法割舍。
果不其然,聽了兒子的話,李氏眼睛一亮,忙道:“他們兩個瞧著也穩當,只是到時候要見內眷,還是要使兩個動規矩的婆子才是。”
曹颙應下,這會兒功夫,初瑜也過來了。
李氏便同媳婦商量,選了兩個精干婆子出來……
蘇州,織造府,內宅。
因為前院是官衙,不能擺設靈堂,文氏老太君的靈堂就設在老太君的院子里。
王氏、孫氏帶著李鼐的幾個庶女,在靈堂后哭靈。靈堂前,是李家祖孫三代男丁。
隔壁,就是高太君的院子。
高太君與文太君是平輩,只需服小功的服,不必去靈前守著。
她懷里摟著香玉,氣色卻不算好。
自從李鼎的雙生子回到李府,香玉的處境就變得尷尬。
早先李煦念及次子只有這一點血脈,即便是女孫,也算疼愛有加,王氏那邊也是如此。
雙生子進府,香玉的分量就輕了。
加上她同李煦的老生子同母,早年看著還不明顯,這幾年這姑“侄”二人,容貌越來越像,惹得李煦都跟著皺眉,吩咐人不要將香玉帶到人前。
王氏想到這孫女的身世,也跟吃了蒼蠅似的,不再待見。
香玉已經七歲,會看大人臉色的歲數,自然能察覺出祖父母厭惡自己,可憐丁點兒大的孩子,幸好有高太君的庇護,要不然連丫鬟婆子都要欺到頭上。
文太君沒后,李煦也使人傳話,不許香玉到靈前去。
今日是燒“二七”的日子,隔壁從早晨開始,就各種法事的動靜。香玉這個重孫女,卻連守靈的資格都沒有。
她是高太君一手帶大的,旁人不心疼,高太君會心疼。
她可憐香玉,心中將李煦罵了千百遍,已經開始擔心自己百年之后,香玉無人可依的凄苦處境。
“造孽啊,造孽!”想到使得香玉落入這尷尬處境的,不是旁人,就是她的親祖父,高太君憤憤不已,自言自語道。
香玉到底年幼,已經是高太君懷中沉沉睡去,露著一張稚真小臉,小手緊緊地抓住高太君的前襟。
高太君見狀,心里嘆了口氣,從旁邊拽過一個枕頭,輕輕地將香玉放到炕上。
這時,就聽門外傳來急促地腳步聲,有人隔著簾子道:“二老太太,孫媳有急事兒求見……”
是李鼐之妻孫氏來了,高太君見她高聲,怕擾到香玉,有些不快,道:“什么急事兒不去尋你太太,反到來我這孤老婆子屋里說嘴?”
孫氏聽她說話,挑了簾子進來,滿臉急色,道:“二老太太,三爺夭了,老爺看著不大好,太太使孫媳婦過來,請二老太太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