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骨

第一八九八章 奇襲白令海

第一八九八章

奇襲白令海

書名:

安毅的預感非常準確。

六天后的黎明時分,日本海軍航空兵對阿留申群島進行了猛烈的攻擊,而這不過是大規模進攻的序幕。

經過近兩年的不斷擴編,現在的日本海軍航母特混艦隊第一航空母艦戰隊已經擁有十艘航空母艦,滿載艦載機數量近六百架,再加上龐大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編隊,目前在太平洋地區,已經屬于無敵的存在。

反觀阿留申群島的美軍,由于珍珠港早早失陷,駐守荷蘭港的美軍失去了側翼保護,同時隨著巴拿馬運河的兩度中斷,接連遭到重創的太平洋艦隊已經不足以保護北太平洋海區,只能被動地加固炮臺,修建機場,海軍陸戰隊、空軍及海岸警備隊等駐軍人數從戰前的兩千多激增到現在的一萬六千多人。

日軍從來不按常理出牌,作戰時每每以偷襲展開,從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到珍珠港事變,日軍每一次都達成了作戰的突然性。

當美國政府和軍隊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拉丁美洲的時候,特混艦隊已經在夜色的掩護下,快速地向阿留申群島逼近。

黎明時分,鋪天蓋地的機群,偷襲了荷蘭港。

雖然美軍的雷達及時進行了預警,荷蘭港上空響起了凄厲的警報聲,但時值周日的早上,值班的官兵不多,加上日軍指揮官南云忠一大將沉著冷靜,倚仗自己的艦隊也裝備了最新的雷達預警系統,因此在靠近烏納拉斯卡島南方三十多海里時才讓艦載機起飛。

為縮短攻擊時間,所有的艦載機沒有編隊,升空后便直接向荷蘭港飛去,第一波俯沖轟炸機僅僅用了十分鐘便開始攻擊烏納拉斯卡島上的三個機場,大多數美軍戰機還在啟動時便被摧毀在跑道上。

不過,仍然有不少美軍戰斗機成功升空迎戰,但在日本海軍航空兵這群老鳥面前,幾乎沒有作戰經驗的美軍飛行員表現拙劣,擊落四架日軍戰機后,起飛的十六架戰機盡數被日軍零式戰機擊落!

荷蘭港內停泊著美軍海岸警備隊的一些老式巡洋艦和驅逐艦,日軍的魚雷機粉墨登場,在凄厲的呼嘯聲中,一艘艘戰艦被劈波斬棘的魚雷命中,發生劇烈的爆炸,隨后傾覆沉沒。

在空襲進行的同時,日軍的登陸作戰隨即發起。

日軍的登陸方向除了烏納拉斯卡島外,還包括阿卡特島。

烏納拉斯卡島除了是美軍在白令海地區的航空軍基地,并駐有大量陸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外,同時也是美國大型海岸警衛隊艦隊司令部所在地。而阿卡特島則是美軍大型機場和雷達站的所在地,雖然諸軍很少,但必須第一時間控制在手里。

日軍此次從從第十七軍的第七、第二十師團,抽調了三個聯隊,組成了阿留申支隊,進行登陸作戰。

“比睿”號、“金剛”號、“霧島”號戰列艦,“愛宕”號、“鳥海”號、“妙高”號、“羽黑”號、“利根”號、“筑摩”號重巡洋艦,以及大量輕巡洋艦和驅逐艦,一起發出巨大的轟鳴,無數的炮彈如雨點般落到兩座島上的炮臺及海灘上。

美軍海岸警備隊的戰艦早在日軍艦載機的打擊下土崩瓦解,加上制空權為日軍所控制,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美軍倉促應戰損失慘重本就士氣低迷,現在再經受如此大規模的大口徑艦炮轟擊,士氣幾乎跌入低谷。

日軍阿留申支隊登陸作戰極為順利,到了中午,兩個島上的戰略重地幾乎被日軍控制,美軍指揮官沙遜準將頂不住日軍的強大攻勢,不得不向日軍舉起白旗。經過簡單的洽談,在日軍保證美軍投降部隊官兵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美軍無條件投降,烏納拉斯卡島和阿卡特島上飄起了太陽旗。

就在阿留申戰火燃燒的時候,白令海峽兩岸也響起了猛烈的炮擊聲。

白令海峽位于亞洲東北端楚科奇半島和北美洲西北端阿拉斯加之間,北連楚科奇海,南接白令海,海峽水道中心線既是俄羅斯和美國的國界線,又是亞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線,還是國際日期變更線。

白令海峽地處高緯度,氣候寒冷、多暴風雪和霧,尤其冬季,氣溫劇降,最低氣溫可達;零下四十五度,海峽表層結冰,冰層厚達數米,每年的十月到次年四月是結冰期,今年由于連續幾個大的寒流提前來襲,早早地海峽就被厚厚的冰層所覆蓋。

在日軍罔顧人命的玩命分段式施工下,修建起來極為艱難的東北亞鐵路奇跡般地提前完成合龍,第一批滿載物資的車皮,從朝鮮南部的釜山港裝船,向北直達楚克奇半島的烏埃倫,全長一萬二千多公里,即便日本人采用的是柴油內燃機車,也需要行駛五天五夜。

日軍修筑這條鐵路,筑路工人死亡了三百多萬人,大部分是東南亞土著。還有一些英、美等國戰俘,可以說每一寸鐵軌下面都有著筑路工人的白骨和血淚。

第一波發起渡海戰役的,是日軍關東軍的精銳部隊。

日軍主力南調進攻東南亞、次大陸和澳洲后,關東軍幾乎換了一茬,許多部隊的番號都是新建立的,戰斗力下降了一大截。

不過,由于靠近東北工業區,部隊的補給方便,關東軍的機械化程度之高,為同級日軍序列之冠。

特別是“馬來之虎”山下奉文被貶擔任關東軍第一方面軍司令官后,部隊的裝備和訓練明顯得到加強,關東軍史無前例地組建了擁有八個戰車師團的“裝甲軍”,共擁有兩千多輛各式坦克,再加上新配發部隊的火箭筒、37mm及57mm戰防炮等反坦克利器,戰斗力不容小視。

日本的戰車師團相當于歐美的坦克師,擁有兩百到三百輛坦克,屬兩旅團四聯隊編制。每個戰車聯隊編有中戰車三個中隊、輕戰車一個中隊、炮戰車一個中隊、維修中隊一個。師團另直轄有步兵聯隊、搜索隊、炮兵聯隊、防空隊、工兵隊、整備隊、輜重隊等。

戰前日軍的軍工制造業中,坦克制造企業大多是民營,僅有百分之十屬于國營,生產能力總體較低。

經過與安家軍多次交手,又從遠東軍叛軍那里得到大量坦克樣品,日軍的坦克制造技術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歐戰爆發后,德軍利用坦克集群進行作戰,橫掃波蘭和法國,讓日軍上下意識到了坦克的強大,立即改變現況,除了向各財團下達大筆坦克訂單外,兵工研究所也加大了研制力度。

經過兩年多的技術改造和升級,九五式輕戰車和九七式中戰車雖然依舊在生產,但所占比重已經很少了,絕大部分產品是仿制遠東軍的BT7坦克,以及綜合遠東軍T34坦克、德國豹式坦克之長,又結合日本實際的四式中戰車。

之所以是四式而不是一、二、三式,在于與安家軍的主戰坦克進行比較后,前三種立項的坦克都不是對手,因此項目序號雖然存在但卻已束之高閣,研究部門主攻與豹式坦克威力相仿的四式坦克。

四式中型坦克自去年九月定型,其戰斗全重為三十噸,長六點五米,車全寬二點九米,車全高二米八,乘員五人,主要武器裝備為四式75mm高射炮,輔助武器為兩挺7.7毫米機槍,一挺為并列機槍,一挺為前機槍。

四式坦克配備的V型12缸風冷柴油機的最大功率412馬力,發動機在添加防凍液后在極地可正常工作,最大速度為四十三公里/小時,最大行程為三百公里,其性能和安家軍的豹II坦克相差已經很小。

此次進攻美國本土,便是以山下奉文的關東軍第一方面軍為主導,待前鋒打開局面后,從澳洲大陸北調的精銳部隊才會出場,形成一波波連續不斷的攻勢,徹底擊垮美國人的抵抗意志。

為了確保大軍進攻期間的安全,關東軍的工兵和滿鐵的工作人員,在白令海峽封凍后的這段時間,一直在嚴密進行監視,確認厚重的冰層足以支撐重達三十噸的四式坦克通過。

猛烈的炮擊發起后,日軍工兵頂著美軍炮火還擊,在白令海峽負責防守的美軍第十二軍軍長威廉.辛普森少將的眼皮子底下,用稻草和樹枝搭建起十多條適合裝甲部隊通行的道路,甚至在廣闊的冰面上,選擇了幾百出適合的油料補給地點以及維修基地,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日軍的工兵竟然在為時兩天的炮擊中,修建起了臨時鐵路,以溝通白令海峽東西。

早在炮擊進行之前,陸軍航空隊兩千多架戰機,已經成功突襲美軍位于阿拉斯加的諾姆、威爾士、科策布、諾阿塔克、安克雷奇等城市的機場,雖然美軍成功對日本航空隊的進攻進行了預警,但由于阿拉斯加的空軍大部分都被調到美國南部參與對拉丁美洲地區的日軍作戰,少量的戰機根本不足以抵抗日本人的兇悍攻勢,短短的一個上午,阿拉斯加幾乎所有的機場都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等到消滅了美國空軍的威脅,鋪天蓋地的機群飛臨美軍的炮兵陣地上方,盡情拋撒航彈,壓制美軍的炮火反擊。

十一月十一日,在經過連續兩天炮擊,基本清除美軍在白令海峽東岸的防御后,日軍七個戰車師團、十二個步兵師團,開始發起了強渡行動,美日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