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美利堅

第623章 尼克松與中國(三)

都市生活

第623章尼克松與中國(三)

如果沒有蘇聯登月,尼東松就不會如同現在這樣急切。

事實上,如果是那樣的話,中美之間的關系,至少要到1970年10月才會開始出現轉機尼克松要求即將訪問北京的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一汗轉告中國政府,美國準備改善兩國之間的關系。隨后出現公開發表斯諾站在檢閱的身旁的照片,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等事件,然后中美之間的關系,才開始解凍的。

接到了來自聯合國的訂單之后,方舟集團便被調動了起來。清閑了一陣子之后,凱瑟琳也忙碌了起來。

而在美國的另一端,另一個人也不消停,這個人便是尼克松。

既然已經發表了五極演講,那么接下來再做些什么,也不過分了。

于是,在國家安全委員會開會討論時,尼克松就以十分明了的語言說:“蘇聯是更具有侵略性的一方,如果聽任中國在一場中蘇戰爭中被摧毀,那是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1,

尼克松的話使他的內閣同僚們大吃一驚。一個美國總統宣稱一個大國、一個我們與之沒有任何聯系的長期以來的敵人的生存,對我們具有戰略利益,這的確象基辛格所說,是美國外交政策中的一件革命性的大事。

這件事情很快便登上了報紙。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美兩國一直是冷戰的世界格局中的一對冤家。美國視中國為陣營的中堅,中國把美國看作資本主義陣營的龍頭,雙方在幾乎所有問題上都是尖銳對立的。到六十年代,盡管美國國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改善中美關系的呼聲,公眾輿論對美國的外交決策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在政府層面,似乎還看不到改觀的希望。可以說,僅從兩國關系來看,中美之間的長期對立還沒有到非結束不可的時候。

可就在這個時候,尼克松卻主動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可以說,這樣造成的轟動效應不得不說是很巨大的~

這樣的程度,甚至都超過之前不久的五極演講。

尼克松之所以給人一種這樣的急迫的感覺,其實是有原因的。

在去年就職一個月之后,尼克松出訪歐洲,一方面,他要向世人顯示,并“沒有完全3被越南戰爭困住1”鼻一方面,他要做出“在與我們的敵人開始談判之前,與我們的盟友協商1,的姿態。

只不過尼克松去的時間有些不太妙。

在尼克松去到歐洲的時候,整個歐洲都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與歷史上那短暫的混亂有些不同,因為有了凱瑟琳這只大蝴蝶,整個歷史最后便都發生了改變。

歐洲糜爛的局勢沒有沒有讓尼克松的建議得到贊同下臺的戴高樂也不可能如同歷史上那樣給尼克松支持。

于是,現在的尼克松變得比歷史上更有危機感,所以,在他對待中國的態度上,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

其中之一,便是尼克松對于中國的態度變得更加的友好了。

他迫切的希望與中國集善關系,這是因為他自身的危機感所造成的。

恰好,在特種兵的事件上,雙方之間的關系便開始有了緩和的跡象在會議結束之后,尼克松便找到了剛剛從巴基斯坦回來的基辛格。

“怎么樣了?1,

一看到基辛格,尼克松便迫不及待的在詢問著。

“等到十月份的話,我將再去一次巴基斯坦,然后跟著他們進入中克松點點頭,看起來似乎還很順利。

這種秘密外交,對于尼克松來說,非常的有幫助。

尼克松的秘密外交,避免了政策出桑之前在政府內外引起大爭論,影響談判的進程,也避免了因國會與政府間的相互制約,使這個過程緩慢復雜,還給尼克松政府帶來了極大的轟動效應。可以說,如果不是采取秘密外交的手段,而是常規性的談判,實現這一歷史性突破的難度會更大,耗時會更久,其結果則難以預料。然而,尼克松的這一做法也引起了國會和一些人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尼克松的秘密外交,行使了帝王般的特權,有違美國政治的民主傳統和公開原則,而予以抨擊,這使得尼克松與國會的關系變得緊張,并在后來的水門事件中吃了苦頭。

但是就目前而言,這種秘密外交,似乎才是推動局勢發展的最好的藥劑。

不過要說起來,尼克松政府的對華政策,實際上是肯尼迪約翰遜政府以來,美國利用中蘇分歧努力的繼續,他們的目的都是分化陣營,瓦解社會主義政權,但他們的側重點不同。

肯尼迪遜政府是在與蘇聯的對抗中,又希望與蘇聯合作,圍堵中國,如力圖達成核武器禁試條約,以阻止中國發展自己的核力量,甚至企圖拉攏蘇聯,打擊中國的核設施,扼殺中國萌芽狀態的核能力。

而尼克松政府則一方面利用平國對蘇聯大兵壓境威脅的憂慮,希望借助與中國和解,重新打開中國的大門。另一方面,又利用蘇聯對美、中聯合的擔心,對蘇聯施加壓力,促使美國在與蘇聯的緩和中,取得有利地位。

因此,在尼克松時期的美、中、蘇的三角關系中,美國總是試圖盡力拉攏一方,向另一方施壓,從雙方都得到好處。但與此同時,美國始終視美蘇關系高于美中關系,因而每當美蘇關系有所改善或進展時,美中關系就出現停滯或倒退,這種情況不僅在尼克松時期比比皆是,而且在后來的中美關系中也是如此。

只不過現在的情況,是蘇聯人咄咄逼人,而這個時候,尼克松也迫切的希望中國的幫助。

可以說,除非來自蘇聯的壓力完全消失,要不然的話,尼克松與中國交好的策略是不會停下的。

“中國政府那邊的看法怎么樣?”尼克松又問道。

“中國政府對我們表示了歡迎,不過就這件事情而言,中國政府的看法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也不希望將事情公開。”

尼克松點點頭。

最初,尼克松政府也希望利用華沙會談的公開途徑尋找機會。1咕年8月,中美兩國政府在日內瓦開始了大使級的會談,后來會談地址移到了華沙,并成為之后十多年里兩國唯一的官方溝通渠道。

雙方談談停停,除了少數問題外,幾乎毫無進展,這種情況直到尼克松時期也沒有改變。但尼克松政府還是希望在華沙與中方建立直接聯系,但是,華沙會談由美國國務院直接領導,這就意味著所有談判都是公開的,規范的和不靈活的。

對此,尼克松和基辛格擔心這樣的做法會將他們的意圖斷送在萌芽之中,于是,決定開辟其他的途徑,這次的巴基斯坦的渠道,就是尼克松與中國交流的一個窗口。

“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我本人是不是應該親自去一趟中國呢…我說的是乘坐空軍一號。”尼克松這樣說道。

“訪問中國?”

基辛格皺起了眉頭。

“我們訪問中國可以加速堅冰的融化,也可以給蘇聯施加更多的壓力,只不是很好么?”

尼克松也是一個tǐng在乎名聲的。

“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我們應該解決的問題,是臺灣問題。”

基辛格這樣說道。

如果要和中國交涉的話,雙方圍繞臺灣問題之間,肯定是要有“在臺灣問題上,我們可以做出一些讓步:一是將逐步并最終撤走美國在臺武裝,接觸這些武裝還能夠減少我們的政府的財政赤字:二是不支持臺灣獨立,我們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不過也僅僅只是支持而已:三是不允許日本軍事勢力于美軍在臺期間進入臺灣。除此之外,我們便不能夠再做妥協了。”尼克松這樣回答著:“不過我們絕不支持用武力統一臺灣,我們呼吁和平……”

一尼克松最大的貢獻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明確了實行一個中國的政策,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尼克松之后的歷任美國總統,無論是來自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沒有能夠脫離這個基本框架。盡管后來的中美關系經歷了風風雨雨,尼克松政府在臺灣問題上與中國政府達成的這些原則,始終是中美關系向前發展的基石。

當然,現在的尼克松,還沒有那個自覺。

“臺灣方面,就相當于送給毛的見面禮吧希望他們喜歡。”他這樣說著。

“但是臺灣始終是我們的一個戰略要點。”

“嗯所蜒,我們可以另一方面也要拉攏臺灣,讓他們為我們做事………”尼克松這樣回答著。

美國的全球戰略、國家利益和國內政治的需要,始終是尼克松政府謀求與中國和解的基本動因,但迎接時代挑戰,建立名垂青史的業績,也是尼克松的動機之一。他相信在中美之間敵對刀年之后,沒有什么比得上使中國重新建立與世界體系的關系更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了。

將中國拉入世界體系,消除一個潛在的敵人,還能夠制衡蘇聯,不得不說,尼克松的策略比凱瑟琳的如意算盤更加的噼啪亂響!。。.。

如果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過系統信件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