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喪尸胡亂將漁網沿著海灘展開,在網眼里插上樹枝,然后就在海邊坐了下來。喪尸狗和小男孩喪尸坐在一邊。
潮起潮落,當第二天太陽升起時,漁網里到處是掙扎跳躍的魚兒,這網可是干凈完整,比男喪尸在島的另一邊的海灣的破漁網可強多了。
男喪尸和小男孩喪尸吃了一頓新鮮的海魚,又給營地帶回了許多魚。
營地的喪尸陸陸續續來到了海邊,守著漁網,撿魚吃。
但這還不夠,蛋白質,喪尸們需要更多的蛋白質。
男喪尸看著漁網發著呆,看著喪尸們彎著腰在網里撿魚,不小心被一個浪頭打倒,然后自己也被卷入網中,這樣的倒霉蛋要在網里掙扎好久,才能幸運地脫困。
男喪尸突然站了起來,向營地走去,小男孩喪尸緊緊跟在后面,另外還有好幾只喪尸狗,不知為何,營地的喪尸狗本能地服從男喪尸的指揮。
男喪尸回到營地,又拖了張大網出來,然后走到湖邊,在一處低洼地,將漁網掛在了灌木叢上。
男喪尸、小男孩喪尸以及喪尸狗們,趴在湖泊邊,一動不動。
一群野鹿慢吞吞靠湖邊飲水,鹿生性警覺,稍有動靜,就會從水邊躍開,以優雅的勢態跳躍著,逃離。
男喪尸突然站了起來,大吼著,向鹿群沖去。
男喪尸離鹿群太遠了,不等他靠近。鹿群就扭頭飛奔,但男喪尸并沒有停止追逐,他和喪尸狗緊追在后面,隱隱兜住了鹿群的左右兩方,小男孩喪尸跌跌撞撞跟在后面。
鹿群跳躍著,輕輕松松就甩開了男喪尸和喪尸狗,但是在跳躍一片灌木叢時,一只鹿突然前蹄一軟,摔倒了灌木叢里,它的前蹄。被灌木叢里的某種東西給死死纏住了。那正是男喪尸布下的漁網。
漁網能纏住魚,纏住喪尸,纏住豹子,那也能纏住別的動物。男喪尸已經學會舉一反三。學會從自己以前做到的事情。吸取經驗。
灌木叢里的漁網,抓住了三只鹿。
營地喪尸群從海灘邊回來時,立刻向已經被喪尸狗咬斷了喉嚨的死鹿們撲去。
男喪尸重重推開了喪尸們。向著他們大聲吼叫,喪尸狗也阻擋喪尸們撲上來爭搶鹿尸。
男喪尸轉身走出了營地,他向火山腳下走去。
火山腳下,灼熱的巖漿從山頂流淌下來,流進海水,在這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之地,長年冒著滾滾白煙,偶爾有巖漿會流到旁邊的灌木叢,引燃樹木和雜草,然后燒成灰燼。
男喪尸站在一株燃燒的小樹前,伸手將樹干拗斷,然后高舉著燃燒著的樹,向營地而回。
男喪尸大步走過叢林,走過草原,所過之處,他手里高舉的火炬,驚起了無數的鳥獸,就連那些強大的可以輕易撕裂喪尸的猛獸,也驚懼地看著這個高舉著火的喪尸,縮在一邊。
男喪尸如同從天庭盜來火種的神靈,大踏步而來,來到了營地,來到了喪尸群中,他的手,因為被火燒,皮開肉綻,露出了發白的指關節。
營地的喪尸群在看到火時,已經離開了鹿尸,聚在營地門口,看著男喪尸舉火而歸,有什么東西,在他們的記憶深處緩緩蘇醒。
男喪尸在營地中心放下依然在燃燒的火樹后,返身回到草原和叢林,撿了許多干樹枝回來,這一次,跟著他一起行動的,除了小男孩喪尸,還有其他幾只相對健壯的青年喪尸。
男喪尸從叢林里帶回了大量的枝葉,他做事還是一貫地冒失,將還帶著露水的濕枝葉全扔在了那棵著火的小樹上,幸好其中有大塊的松脂,極易燃燒,火在營地廣場上,越燒越旺。
男喪尸又從營地的廚房里找到了一口大鍋--這營地原本的設計,為了避免無謂的浪費,都是采用集中就餐制,所以廚房里有不少大型的餐具。
男喪尸從營地里的湖里打來了水,將盛著水的大鍋放到了火堆里--好吧,他這樣粗魯的做法,再次鬧得火堆濃煙滾滾,但圍攏在四周的喪尸們都呆呆地看著男喪尸任意施為,那火似乎深深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
男喪尸將鹿尸支解后,扔到了大鍋里,烈火熊熊,鍋里的水開始沸騰,冒出了香味。
男喪尸從鍋里撈了一大塊肉塞到了嘴里,這就象發出了一個信號,喪尸們一涌而上,伸手從滾燙的鍋里撈熟肉吃。
接連幾天,營地里的火焰就再沒有熄滅過,海邊的漁網和湖邊灌木叢里的漁網,給喪尸們提供了較為穩定的食物來源,雖然不足以讓他們填飽肚子,但卻不必天天餓著肚子了,尤其是那些殘疾不能跟隨青壯喪尸打獵的老弱喪尸,以前他們只能吃青壯喪尸吃剩下的食物。而現在,在男喪尸的堅持下,所有的食物只有帶回營地煮熟后才能吃,這一新的進食方法,無形中更為公平地在喪尸群中分配了食物。
男喪尸和喪尸狗在營地呆了幾天,和原住民喪尸們一起獵食一起分享食物,男喪尸在湖邊的大片平原上,找到了各類農作物,農作物以前得到過精心的耕種,但是當所有的活人逃的逃,變成喪尸變成喪尸后,就被廢棄了,被動物們啃吃了許多,只有少量存活了下來。
男喪尸讓一直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小男孩喪尸以及營地里的喪尸狗,看守著這片廣闊的農田,驅趕鳥獸,小男孩喪尸不知道男喪尸為什么讓自己這樣做,但是他卻忠誠地執行了喪尸的命令。除了定時回營地進食,他帶著喪尸狗們一直游蕩在農田里,漸漸的。營地里的另外幾只小喪尸也加入了這個群體。
喪尸孩子們很適合干這個活,因為他們相對輕靈的身體在農田里穿行時,不會踩壞農作物,而且孩子們似乎天然就能分辨農作物與雜草的區別,在驅趕鳥獸時,會主動避開那些茁壯成長的農作物。
男喪尸和喪尸狗在營地呆了一段時間,然后突然離開了營地,回到了火山另一邊的石洞。
女喪尸對男喪尸的回來沒有任何表現異常,事實上,她對男喪尸和喪尸狗突然消失這樣長時間。也毫不在意。倒是母狼,沖向喪尸狗,狠狠咬著它的背,似乎是在懲罰它離家不歸。
男喪尸吃吃睡睡。又過了一段時間。再次離開了石洞。向火山另一邊的營地而去,這一次,除了喪尸狗。女喪尸跟在了他身后。
營地里的火,依然在燃燒,營地的喪尸們向男喪尸學得非常好,他們從林中尋找來了大量的樹枝,用來維持火焰的燃燒,當然,他們也將男喪尸的粗魯的做法學了個十成十。所以當女喪尸跟著男喪尸來到營地后,看著廣場中央堆得亂七八糟的火堆,直接放在火堆中央燒的大鍋,以及滾滾濃煙,立刻吼叫著,將喪尸們驅離了火堆--因為他們持續不斷的往火堆里扔濕柴。
女喪尸找來了石塊,支起了一個簡陋的灶臺,這才將大鍋端上去,又將樹枝分成兩堆,干燥的以及潮濕的各分成一堆,只準營地的喪尸們往火堆里有序地扔干柴,哪只喪尸做錯了,女喪尸就會向他吼叫。
最先學會如何精心照顧火的,依然是營地喪尸群里的幾個女喪尸,也許是女性特有的細心,讓她們完美地掌握了與火之精靈共舞的藝術。
事實上,有一個短發的營地女喪尸在一次雷雨之夜,無意中做了一件偉大的事--她保留了火種。
男喪尸和女喪尸在山洞里,不用擔心雨水,但是在營地,因為火堆就在無遮無掩的廣場上燃燒,而島上的氣候又是潮濕多雨,雖然喪尸們準備了大量的樹枝,用來隨時助燃,可是有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依然將火給澆滅了。
火滅了,這對男喪尸來說并不算什么,他正準備出發到火山腳下,再帶回火種,就在這時,一只短發女喪尸從她居住的集裝箱里走了出來,手里托著一朵燃燒的火苗。
原來這短發女喪尸不知為何,對火極為關注,平時不在外狩獵時,她會一直坐在火堆前呆呆地看著火,她對火是如此癡迷,以至于帶了一段燃燒的樹枝回到了居住的集裝箱里,并且每天用干樹枝維持著火種的燃燒,那火苗雖然小,但卻從來沒有間斷過。
此后,營地的火堆又被大雨澆滅過幾次,每次都是短發女喪尸捧出火種重新點燃,有一天男喪尸帶著喪尸群正要出門狩獵,那短發女喪尸正要跟著,男喪尸突然頓住了腳步,他向短發女喪尸吼叫著,指指火堆,又指指短發女喪尸所居住的集裝箱。
如此多次之后,短發女喪尸停住了腳步,呆呆地看著狩獵隊伍離去,掉頭回到了自己的集裝箱。短發女喪尸注視著桌子上一朵燃燒在玻璃杯里的火苗,桌子旁,是一堆干樹枝干樹葉,以及,一堆書,是的,書,短發女喪尸無意中發現了火的最佳助燃物,紙。
短發女喪尸看到玻璃杯里的火苗有些微弱,便從旁邊一本厚厚的書上撕了一張紙,放進了玻璃杯,那本書的封面上,標注著“encyclopediabritannica”(《不列顛百科全書》)幾字。
除了大雨,有些偶發事件,也會讓火堆熄滅。
有一天,好端端架在石塊上的湯鍋突然倒下了,里面的湯水一下子就把火堆給澆滅了。
女喪尸沖著營地里負責照顧火堆的原住民女喪尸吼叫了一頓,然后重新把湯鍋支了起來,但是湯鍋剛放上石塊,就又翻倒了。
男喪尸突然走上前,從火堆中撿起了一塊石頭,一塊原本用來支著湯鍋的石頭,但是,那并不是石頭,那只是一團灰渣。
原本女喪尸撿來的,用來支湯鍋的堅硬的石頭,如今只是一團灰渣,正是因為石頭變成了不受力的灰渣,湯鍋才會失去平衡突然翻倒。
男喪尸翻來覆去看著自己手里的灰渣,又發起了呆。
女喪尸并不理睬男喪尸的舉動,她帶著幾個照顧火的營地女喪尸來到了草原,找了幾塊大石頭搬了回來,依然在火堆中心用石塊支了一個灶臺,從短發女喪尸手里接過火種,重新點燃了火。
火熊熊燃燒著,男喪尸一直呆在火堆邊看著,突然,他撲向火堆,從湯鍋底下,把一塊石頭扒了出來,他的動作太過劇烈,差一點把湯鍋弄翻,女喪尸向男喪尸吼叫著,男喪尸理也不理睬她,他只是盯著自己手里的那塊石頭。
那塊石頭,正在燃燒。
那是一塊黑得發亮的石頭,它放在火堆時,與另外的石頭并沒有什么差別,這一帶有不少火山噴出來的浮石,同樣也是黑色,而且非常輕,甚至放在海水里能飄浮起來,女喪尸就是用這樣的石頭當支架。
但是如今在男喪尸手里,這塊黑色的石頭,卻在發著紅光,火焰的紅光,它在燃燒,灼熱的溫度將男喪尸的手指燒得滋滋響。
一塊會燃燒的石頭。
男喪尸將燃燒的石頭放在一邊,一直盯著它,女喪尸不再沖著男喪尸吼叫,也盯著那石頭看,短發女喪尸也擠在旁邊。
那塊石頭燃燒了很長時間,比同體積的樹枝燃燒的時間更持久,火勢也更旺,當它最終熄滅時,男喪尸伸出了手,抓向它,撲,石頭化為一團灰渣,散落在男喪尸的手里。
那石頭,是一塊煤,露天天然煤礦的一塊煤。
女喪尸從野外找來了更多的石頭,黑色的石頭,經過不斷的燃燒,她終于確認有些發黑的石頭,是可以自行燃燒的,男喪尸在女喪尸帶領下,來到那處黑色石頭聚集之地。
那是一處斷崖,巖石因為風化而崩落,露出了里面一段黑色的煤層,煤層非常淺,直接暴露在地面上,有些煤塊掉落到了地上,這才被女喪尸撿回營地。
事實上,這處煤層有過人工開采的痕跡,是方舟的人員干的,他們也同樣發現了這處煤層,只是因為當時風電、太陽能電還能正常運轉,所以只是當一處后備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