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傳

第三百九十三章 病中偶拾

內閣衙門就是以前的參議部官署,幾乎什么都沒變,內書房外頭院子里的櫻桃樹沒有花了,已長得綠油油的。楊士奇一連兩天都來問湘王,但被告知身體欠安偶感風寒連續幾天都沒來。

于謙“稱病”好了,不料湘王又稱病;不過湘王稱病恐怕是真的,他沒必要躲著誰、更不必要怠工。湘王平素給官吏們的印象和勤奮不搭邊,但“總能在衙門里看到他,有什么事也很容易找到”。

不過這兩天是例外。楊士奇本來準備得很妥善,先在舉薦名單上加上于謙的名字呈送進來,接著又讓于謙隨自己見客在內閣各署露面……可惜一番作為之后,一點動靜反應都沒有,張寧幾天不露面了。倒弄得復出的于謙處境有些尷尬。

……張寧是真生病了,他一直覺得自己身體素質還好又年輕,但病來如山倒還是沒抗住。說不清楚是怎么感冒的,先是鼻塞頭有點暈一類的輕微癥狀,后來喝了一碗姜湯睡一覺,反倒嚴重起來,體溫攀高感覺忽冷忽熱、頭疼的厲害,在床上躺著起不來。

并非真起不來,起床如廁什么的堅持一下可以活動,神智也清醒,但感受是非常難受。身上滾燙,頭暈目眩加心慌,一點力氣也無,虛弱得厲害;躺著,卻睡也睡不好。有郎中來把脈瞧病,有老頭子也有婦人,然后被勸著喝中藥,滿嘴全是苦味。

恍惚中一種脆弱感籠罩在張寧的心頭。一個人原來可以如此不堪一擊,此中感受只有在病中才體會得到。

幸好是在楚王宮中不缺人照顧的。姚姬和周二娘都陸續來探視了幾次,擔心之下一連請了幾個郎中來把脈看病。郎中們的診斷如出一轍,都是一口話:偶然風寒,對于身體強壯的年輕人無大礙;法子便是喝藥調養自愈,只要有人照顧靜養,一般不出七天便好。

于是大家也就漸漸安心,本來按照生活經驗,不是郎中也看得出來張寧是染了風寒(感冒)。這種小病司空見慣,每個人都會得,很多時候人們都不用費錢抓藥,養養就自己好了。

周二娘便吩咐丫鬟輪流照看著,和姚姬等人一樣不太在意了,只待幾天等他痊愈。張寧沒精神和力氣,白天也躺在床上睡,自然也沒人會成日枯坐在他身邊……除了張小妹,她向來閑得無事,便一直在房里進出做些瑣事守著。

到了晚上她也不愿意離開,房里當直的丫鬟勸她不聽,便在暖閣外面的耳房里和身睡了。稍晚時張小妹的近侍小荷也送了毯子過來,沒法只好由得她。張小妹困了便在床邊上披上毯子趴著睡覺,怎么也不走。

張寧睡了一整天,半夜就醒了,睜開眼睛感覺燈光昏暗,又看窗戶的光景便知還沒天亮,忽見旁邊趴著個人。雖然只瞧見頭發,他已猜出來是張小妹,況且除了她沒人會干這種事。他下意識伸手摸她柔順漂亮的青絲,不料小妹睡得很淺,一下子就醒了。

她抬起頭來,一張白凈清純的臉便出現在張寧眼前,飽滿的額頭上沾著幾絲亂發,睡眼惺忪的樣子,伸手揉了揉眼睛,這幅模樣卻是別樣可愛。

張寧的嗓子有點干,聲音沙啞道:“小妹怎么又趴在這里睡覺?”

她也不答話,用手背在張寧的額頭上摸了摸,又在自己的額頭上試,說道:“還是有點燙。”

如此小小的關心在平素張寧是不會太在意的,但此時卻不知怎地心里一陣好受。嘴上卻脫口道:“風寒是會傳染人的,你在我旁邊呆久了自己也生病,夠你受的。”

張小妹認真地說道:“以前在南京家里的時候我生病了,不是什么要緊的病,可是大家都有事做沒工夫管我,心里就特別難受,想哭。現在也是,常常幾天不舒服肚子疼,雖然有丫鬟照顧,可是晚上疼醒了卻也沒人管。那種時候我常常想,如果哥哥在身邊就好了,可以用熱乎乎的大手握著我,然后脾氣很好溫柔地和我說話呢……這幾天見哥哥生病,我就覺得你也會在沒人管的時候、想我在旁邊疼你。”

張寧聽到這里,不留神之下心理防線就被小妹輕易擊破,頓時說不出是什么滋味,卻是非常真實的。他不禁伸出手來,摸索到她的小手,緊緊握在手里:“都怪我太粗心了。”

小妹露出甜甜的笑容,使勁搖頭:“沒關系的,哥哥有大事要做。但我就不會粗心啦,也不會讓哥哥像我生病時那般傷心。”

人的內心肯定是和身體狀況密切相關的,虛弱的身體會造成內心的脆弱。張寧此時好像突然卸下了野心、欲望、責任,心里有點酸,卻好似又有一絲暖流靜靜淌過……頭依然昏又疼,但好像一下子整個感覺沒那么難受了;苦澀而淡的嘴里也似乎咀嚼到了一些滋味。

他動容道:“幸好沒把你嫁出去。好像每多見你一次,我便會多舍不得你一分……”

他想起自己擁有的權力和財富,已可以窺欲那些富有艷名的閨秀,以及富人公子們追捧的“女史”。但此時覺得,世間的百媚千嬌在一個普通小姑娘面前竟然仿佛一文不值。

小妹微微羞澀地低下頭,悄悄說道:“我知道這樣想不對,可忍不住會想哥哥生病的時候更好,沒心思管別的事了,安安心心讓我照顧你,陪你說話。”

就在這時,耳房里丫鬟被說話聲吵醒,“嘩啦”一聲掀開簾子來瞧,見張寧睜著眼睛正和床邊的張小妹說話,便小心地問道:“王爺醒了,渴么,要不要給您倒杯甜漿?”

張寧下意識地想把手縮回去,避免這種過分親密的舉動出現在人前,但手微微一動便又生出一股倔氣,索性繼續握著,并吩咐道:“小妹在這里照顧,她在的時候你便不必過問。”

丫鬟聽得口氣不善,忙屈膝應道:“是,奴婢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