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豐州東擴
榆林郡和五原郡一樣,南面是荒原戈壁,人煙稀少,但北方沿黃河兩岸也是河套平原一部分,土地肥沃,灌溉充足,兩漢時,這里也進行了大規模開發,人口也一度達數十萬之眾,但隨著漢末和兩晉南北的戰亂,這一帶也漸漸荒蕪下來。
楊廣登基后,開始加強對河套平原的開發,大規模移民到五原郡,榆林郡北部的黃河兩岸也有一定數量的移民,雖然遠遠比不上五原郡的規模,但也有一萬余戶,五六萬人之多,分布在黃河北岸的狹長地帶,形成了五個較大的移民點,沿用兩漢時期的縣名,叫西安陽鎮、成宜鎮、宜梁鎮、臨沃鎮和河陽鎮。
按照朝廷的計劃,這五鎮要分別建城為縣,但由于高麗戰爭的影響,建縣事宜便耽誤下來,一直拖到今天,五座鎮依然是人口聚集點,沒有縣城出現。Ж米Ж花Ж在Ж線Ж書Ж庫ЖBOok.mIhuA.neT
五鎮民眾主要以家族方式進行自治,雖然歸屬榆林郡,但郡治榆林縣卻在遙遠的東方黃河轉彎處,距離最近的臨沃鎮也有數百里之遠,由于鞭長莫及,官府對這河套五鎮難以管理。
事實上,榆林郡的官員也私下認為,河套五鎮無論從歷史沿革,還是從地理交通,都應該屬于五原郡,當初移民時戶部官員便提出了這一點,但被楊廣否決,他不愿意豐州東擴。
但隨著五原郡的發展,河套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大業十年一月下旬,塞外已經有一絲春天的氣息,空氣不那么寒冷,帶著溫潤的感覺,雪線也漸漸向北退縮,羊群開始騷動起來。
這天上午,河套五鎮中最西面的西安陽鎮來了一支隋軍騎兵隊,足有數千人之多,軍隊緊靠著西安陽鎮扎了大營,一群群的孩子和大人紛紛跑去軍營看熱鬧。
這支軍隊自然就是從西面過來的豐州騎兵,這里距離五原郡最西面的烏海縣只有一百五十里,大家也并不陌生,騎馬奔行一天便可以抵達,不少居民還經常去烏海縣買一點日常用品。
楊元慶帶著數十名官員騎馬視察西陽鎮的情況,他用馬鞭指著北方對眾人道:“這里西漢時叫做西安陽縣,縣城遺址就在北面數里處,已經坍塌荒蕪,不能再利用,這一帶一共有近兩千戶移民,方圓百里,大大小小十幾個村落,主要來自關北,前兩年不少人家打算返鄉,但正好劉迦論部造反,還是白瑜娑部肆虐,他們打消了回鄉的念頭,在這里安居下來,今年我的計劃,是要將河套五鎮逐一筑城建縣,把它們納入五原郡,并要在這里駐軍,防御突厥,大家都說一說想法吧!”
杜如晦知道楊元慶真正的目的是建立東進補給線,這五個縣建成,加上榆林縣,一條完整的東進補給線便建立起來,這對將來豐州軍東進幽州,有著極為重大的戰略意義。
但一些現實的困難,杜如晦卻不得不說,但還沒等他開口,旁邊崔君素卻擔憂道:“朝廷那邊怎么解釋?”
這一次和上次的勢力南擴又不一樣了,上次關北各郡只是控制軍隊,而這一次不僅是駐軍,而且是完全吞并河套,意義又不一樣了,崔君素著實有點擔心朝廷的反應。
楊元慶理解崔君素的擔憂,雖然他也不想刺激朝廷,但有些事情必須要做,吞并河套,建立補給線是他早就計劃好的戰略方案,現在已經是大業十年,必須要著手實施了。
“朝廷那邊不用解釋,對朝廷而言,這里依舊是五座邊鎮,但對我們而言,卻是五座縣,由我們派官員進行管轄,還有軍隊在五縣駐兵,儲存糧食物資。”
楊元慶見崔君素憂慮難解,便又安慰他道:“我估計圣上還要繼續進行高麗之戰,無暇顧及我們。”
眾人都大吃一驚,一起問道:“這可是真?”
楊元慶對眾人道:“雖然朝廷還沒有正式做出決定,但我了解圣上,第一次高麗之戰后,他將所有軍隊都遣散回各郡,但去年沒有,所有的軍隊仍然聚集在涿郡,事實上,去年的高麗之戰還沒有開始打,就發生了元家造反事件,從他的大部分軍隊依然駐扎在涿郡,我便知道,他并不甘心,今年肯定還要再次發動高麗之戰,以挽回他第一次敗的顏面,而且這一次他并不費勁,糧食、物資、軍隊都已齊備,只要他下定決心,高麗之戰肯定再次爆發。”
眾人都默默無語,楊元慶說的是事實,完全有可能,去年朝廷在各地平定亂匪,頗有建樹,楊義臣剿滅高士達和張金稱,又擊潰豆子崗格謙,而江南管崇的叛亂也遭到重挫,更重要是元家和楊玄感的叛亂被鎮壓,這極可能會使圣上再一次鋌而走險,第三次東征高麗。
楊元慶卻知道這其實不是第三次東征,而應該是第二次的延續,第二次征高麗,引出來元氏和楊玄感的造反,那一次呢,又會將誰引出來?
“各位,圣上東征高麗,必然難以顧及我們,我們要抓住這次機會將五鎮建縣,只要生米做成熟飯,最后他也無法再阻攔,這次五鎮建縣事關重大,望各位理解。”
這時,杜如晦終于說出了他的擔心,“我支持筑城建縣,但建縣城的民夫怎么募集?而且一個月后就要開始春耕,這些都要考慮。”
楊元慶沉思片刻道:“可分兩步走,現在離春耕還有一個月,可以先采石。”
他一指遠方的的烏拉山,“石料從烏拉山便可以采到,離這里不算太遠,采石沒有問題,待春播結束后,再調集軍隊、民團和民夫,再從關北和突厥招募人力,我想三四十萬人沒有問題,從現在開始,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陸續建成五座縣城,縣城也不用大,周長十里足夠,這樣一來,我們便可以鞏固河套地區的邊防,我相信朝廷也會從心里贊成我們筑城防御。”
旁邊五原郡錄事參軍魚全鴻有些擔憂道:“幾年前修建長城,死了近一半的人,我擔心我們修城也會出現重大傷亡。”
楊元慶笑了笑:“我修過汾陽宮,我知道這里面的問題,只要保證錢糧充足,不要克扣工人,準許病人休息,那么基本上就不會出現死亡事件,這一點你不用擔心。”
楊元慶又向遠處招了招手,一名三十余歲的官員走上前,向眾人行一禮,眾人都沒有見過此人,楊元慶給大家介紹道:“這位是我從工部請來的主事,姓李名春,參與過大隋很多處工程的修建,現為我幕僚,從現在開始,他出任豐州總管府工曹參軍事。”
李春是楊元慶在修建汾陽宮時認識,因修建趙州橋而出名,但在官場上因為他正直沉默,不善交際,而一直仕途不順,他的幾個同僚都升了官,惟獨他還在原地不動,依然只擔任小小的主事,楊元慶知道他是懷才不遇,便派人將他請來豐州,委予重任。
李春一直在考慮五城修建的具體事宜,心中已經有了腹案,楊元慶宣布了他的任命,按理他應該客氣幾句,請大家多多關照,但他卻沒有寒暄,而是指著遠處一條人工挖掘的灌溉渠對眾人道:“那條河渠寬只有一丈,我建議把它拓寬到兩丈五,這樣可行百石拖船,各種材料便可以借助河渠和黃河運到各鎮,可以極大地節省人工,另外,我發現這一帶的土質很適合于燒制城磚,而且這邊石炭儲量豐富,所以我建議不用去烏拉山采石,直接用土燒制大城磚,用石灰調漿砌城,只要城池根基挖深,城墻厚實,結構合理,最后建成的城池甚至比石城還要堅固,這樣可以省下很大人力,五座城池一年便可以完工。”
眾人先是驚訝于李春不懂人情世故,但等他說完,所有人都鼓起掌來,李春的建城方案比他們的想象都高明十倍,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最重要是可以極大減輕勞動強度。
楊元慶在一旁略有些得意,人才是需要發現才能為他所用,大隋很多低層小官都是才能卓著,只是他們沒有后臺背景而難以出頭,這樣的人才他需要盡可能地挖掘。
他點點頭,對眾人道:“這次修建五城,工程浩大,就由杜長史出任五縣筑城大使,李參軍和馬督軍擔任副使,所需人力物力望各位鼎力支持。”
大業十年一月,隨著榆林郡黃河北岸的五座縣城開始陸續修建,豐州軍開始了東擴的步伐,正如楊元慶的判斷,二月初三,楊廣下詔,命文武百官商議出兵征伐高麗之事,一連幾天,滿朝文武無一人敢說話,二月二十日,楊廣下詔,再次從山東、河南、河北三地征發民夫百萬赴涿郡運送物資,駐扎在涿郡的五十萬大軍分百路向遼東進軍,這依然屬于第二次高麗戰爭的繼續,但它同樣激起了天下人憤怒,造反的風暴再次席卷全國。
米花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