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
磅礴的大雨,止不住錦衣衛上下如潮水一般退去的步伐,一聲令下之后,所有人全部退了出去。
而朱佑樘身體已經疲憊到了極點,坐上步攆后,朝柳乘風招了招手,示意柳乘風上攆,柳乘風猶豫了一下,還是上了去。這步攆很是寬大,進了里頭與外面的雨水徹底隔絕,里頭有手爐、香爐,混合著一股暖洋洋又有幾分淡香的氣息。
步攆被人抬起,朱佑樘的手壓在椅旁的扶柄上,而柳乘風只能彎腰站著,這里雖然寬大,可是給柳乘風的空間卻有點局促,朱佑樘看他一眼,道:“要不要坐到朕這邊來?”
步攆上的座椅其實坐三個人也足夠了,他挪了個位置,想必也是不忍柳乘風這般憋屈站著,柳乘風卻是搖搖頭,道:“陛下有什么吩咐?”
朱佑樘嘆了口氣,也不再勉強,道:“此事必須盡快地壓下去,不過錦衣衛此前的動靜太大,難免讓人猜測,你有什么辦法?”
柳乘風道:“陛下,何不如制造點別的話題?”
“嗯?你說?”朱佑樘慢悠悠地道。
柳乘風道:“陛下,所謂流言無非輿論而已,尋常百姓無所事事時總不免去討論些宮闈之事,可是當宮闈里發生了更大的事呢?”
朱佑樘不太明白,搖搖頭,道:“無論如何,這件事,朕交給你的去辦吧。”
柳乘風只得應下。
朱佑樘又道:“周成一案,既委屈了你也辛苦了你,不過朕現在百病纏身,對你暫時也不會有獎勵,你心中可不要怪朕。”
柳乘風笑道:“陛下恩德,讓臣惶恐,若再追加獎勵,微臣反倒不安了。”
朱佑樘顯得很是疲倦了,壓壓手,道:“朕回宮了。你去做事吧。”叫人放下步攆,放柳乘風下去,外頭還下著雨。不過雨水比之前小了許多,柳乘風出了步攆的時候,立即有人給他撐傘、披上蓑衣斗笠,隨即目送著朱佑樘的鑾駕遠去。
倒是謝遷不肯走。一把拉住柳乘風,冷冷地道:“柳乘風,你真是大膽,陛下病重,你為何不報知內閣?”
柳乘風心里暗罵:“我是親軍。你是內閣,我憑什么給你報信?”他臉上做出一副鄭重的樣子,道:“這是陛下的意思,我又有什么辦法?謝大人要問,自去問皇上,卻為何來責任我來著?再者說了,這是宮中秘事,陛下既然對內閣有所隱瞞。想必陛下也有自己的考量。內閣何必多問。”
這番話就有點太不客氣了一些,氣得謝遷想跺腳,可是柳乘風的話不是沒有道理,讓他無話可說,他只得冷冷一笑,道:“好。好……”說罷,便拂袖而去。
柳乘風見他走遠。心里卻是想笑,若是換做是以前。內閣一家獨大,牟斌還在錦衣衛的時候,親軍里頭有什么消息,哪敢向內閣隱瞞?可是如今卻是全然不同了,柳乘風不是牟斌,也不是內閣的磕頭蟲,錦衣衛也已經不可能再做內閣的提線木偶,可惜謝遷還不明白這變化,反倒以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柳乘風穿著蓑衣站在雨中,幾個校尉飛快追上來,其中一人道:“大人,現在怎么辦?”
柳乘風背著手,語氣平淡地道:“還能怎么辦,殺了人總得管埋吧?所有的人沒有我的吩咐不得隨意出沒,告訴大家,若是有人問起,就說咱們錦衣衛上街是為京師排水的,今日的行動不得隨意泄漏。萬通的府邸那邊讓人隨時監視,他若是從府里出來,隨時來報。是了,京師不是有一個叫意林報館嗎?這報館,大家隨我去一趟吧。”
也好在京師下了這么大的雨,路上沒有人煙,消息要封鎖其實也快得很,現在皇上已經接近油盡燈枯,越是這個時候,他更加在乎善始善終,臉面對宮里來說尤為重要,要想讓朝野不再議論這件事,柳乘風必須轉移所有人的注意。
朝廷的圣旨是第二日下的,消息出來,頓時引起軒然大波,劉健起復,劉吉致仕,這兩個劉姓的內閣大佬又是換了個個,而且這一次劉健乃是以首輔的姿態入閣,而劉吉的致仕也足以讓人有點兒不明就里,按理說,尋常人請辭,大多要請辭幾次,宮里做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再恩準,可是劉吉一份請辭的奏書上去,宮里先是留中,隨后又是立即恩準,連程序都沒有走,就直接打發他滾蛋了。
這里頭肯定非同尋常,緊接著,又有人爆出一個消息,說是錦衣衛在前兩日突然圍了劉吉、萬通的府邸,除此之外,據說連鴻臚寺那邊,錦衣衛也與人起了沖突,殺了七十多人,于是一時之間,流言四起,到處都傳得紛紛揚揚。
許多人紛紛猜測,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可是大家一時之間又摸不清頭腦,各種流言的版本都是不同,亂糟糟的。
不過接下來,一份意林報突然刊載了一篇文章,這報館倒是膽大得很,居然在頭版傳出一個消息,說是寧王朱覲鈞好男風,在南昌府四處搜羅孌童,將整個南昌攪得昏天暗地。不只是如此,據說上高王朱宸濠也好這一口,父子二人甚至為了一個孌童相互爭執,結果朱宸濠為父所傷,成了太監。
這消息說得有鼻有眼,還說已經有個被其父子所迫的孌童逃離虎口,前來京師要告御狀,宮里頭為了維護宗室的聲譽,自然不肯受理,將這消息刻意壓了下來。
意林報的消息一出來,倒是沒有立即引來關注,畢竟大家都在議論錦衣衛和劉吉的事,暫時也沒心思去理會這種事。
可是漸漸地,也有一些人開始將此事當作了飯后談資,男風這種事,大明朝不是沒有,不少高官和貴族其實都好這一口,可是這種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就是說,你玩玩可以,但是絕不能宣揚出去,而堂堂宗室王爺居然以男風為好,為了孌童竟是把自家的兒子閹了,這種事就難免有點兒玄乎了。
不過真正讓這個話題變得火熱的,卻不是因為意林報的這個消息,而是接下來官府的動作,這消息一經散布,頓時便引來了錦衣衛的人,數百個錦衣衛將這意林報館團團圍了,將這報館全部查抄,不只是如此,連報館的東家、編輯人等也全部拿問,據說當時就逮住了數十人,至于罪名卻是沒有說,直接下到了詔獄,沒有一個人出來。
這一下子就等于是捅了馬蜂窩,這幾年報紙可謂風靡天下,成了許多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又因為報紙本身就代表著士林的清議,與士紳讀書人有許多關聯,所以內閣那邊對報紙一向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是現在,錦衣衛居然拿人了。
若是沒有拿人,大家只當寧王父子的消息是個笑話,可是現在報館一查抄,許多人不免紛紛猜測,意林報登載的這個消息多半是真的,正是因為消息準確無誤,錦衣衛才采取如此過激的反應,這不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什么?
更為重要的是,各家報館幾乎在次日同時刊載了同一條消息,在所有的頭版上,都是關于寧王父子爭孌童的事,這些‘有骨氣’的讀書人們分明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向錦衣衛挑釁,你們可以拿意林報的人,可以搗毀意林報的報館,那我們的報紙也刊載了與意林報同樣的內容,倒是想看看,你們錦衣衛到底有多大膽,難道還能把所有的報館、所有的讀書人全部拿辦?
輿論立即轉向,在報紙的推波助瀾之下,朝野上下都開始議論寧王父子的消息了。這其實也是一種風潮,所謂官府越是壓制消息,越是一副驚弓之鳥的樣子,大家就越是津津樂道。與此同時,要求釋放意林報館上下人等呼聲也是越來越強烈,更有一些讀書人心中義憤填膺之余,自然免不了做幾首歪詩來渲染寧王父子斷袖之癖的丑惡,但凡是敢當街罵寧王父子無德無理的,在坊間就能引發一陣叫好,以至于連續幾日,所有報紙的文章都圍繞著寧王父子展開,更有一些小報編出各種段子,使勁地往寧王頭上潑臟水。
其實但凡是知道的人都知曉,這錦衣衛和寧王父子一向不太和睦,寧王父子怎么可能使喚的動錦衣衛?只是世事本就是如此,知道的人不說,不知道的反而最是津津樂道,越是不知道的越是能胡說八道,說出無數個段子,偏偏這世上還有一個道理,真相永遠是沉悶的,而朝野上下這些人更傾向于各種編撰出來的段子,因為只有這些夸大離奇的段子才能滿足大家的心理。于是乎,寧王父子臭了大街,可謂是奇臭無比,臭不可聞,而劉吉也早已被人淡忘,早就無人去理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