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

二八一章 圍魏救趙

鱸州魚)

二八一章圍魏救趙

王羽和公孫瓚的布置讓袁紹如刺在梗。

本以為親身上陣,經歷了這么嚴重的險情,多少能贏得一定的時間來整頓內部,怎想王羽居然說動公孫瓚移兵平原,結果冀州的形勢還是沒有徹底明朗化。

還沒等戰局的消息傳開,幽州軍的數百輕騎就搶先一步,到達了之前響應公孫瓚那幾個郡國治所,控制住了當地的形勢。沒等地方官們權衡清楚利弊,后面跟進的上萬步卒也到了。

于是,包括先前的渤海、樂陵在內,冀州的十二個郡國,就這么被硬生生的割了將近一半出去。盡管那幾個郡國都算不上腹心之地,但丟了的時間越長,影響就越大,如果等到秋收,被公孫瓚取了當地的稅賦,那就大大不妙了。

以兵法來說,公孫瓚分兵多處,正好給敵人提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袁紹一度也是這么想的,但認真和幕僚們商量過后,他才發現,王羽和公孫瓚就等他分兵北上呢。

公孫瓚將半數以上的步卒分散駐守各地,除了幾百游騎之外,騎兵主力盡在平原。平原郡與冀州多個郡國接壤,西面就是清河,西北是安平郡,沿黃河西南而向則是陽平郡。

界橋一戰后,冀州的騎兵近乎全滅,饒是袁紹財大氣粗,想要恢復騎兵建制,也須得費些時日。沒有騎兵,以步兵主力北上討伐叛逆,那后路八成要被公孫瓚輕騎抄襲,袁紹不可能指望對方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為今之計,只有先攻平原,解決了公孫瓚,那些嘍啰便不足為懼了。”為此召開的軍議中,郭圖如是提議。

“不妥,大大不妥!”有人發言,就有人反對,這就是名士多了的最大后遺癥。郭圖皺著眉,抬眼看看,不出意料的看到了審配那張令人討厭的臉。

審配可沒有招人厭的覺悟,他一派從容的走到了高掛的輿圖前,在上面指點著說道:“主公,諸位,青州的細作回報,駐扎在歷城的徐晃部。乃是泰山軍的主戰部隊,歷城離平原城不過百多里,可謂朝發夕至,況且,那徐晃用兵又素有果斷之名……”

在地圖上代表歷城的位置重重點了點,審配又在圍繞臨淄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

“于禁部名義上駐防臨淄,但實際上,城內常駐的精銳部隊只有千余,剩下的都是普通郡兵,于禁的部隊時常會以操練的名義。離開駐地,行動范圍很難準確估計。只能姑且認為,是在東至安丘、都昌;北至海岸;西至漯陰這樣的一個范圍……”

漯陰是濟南國和平原郡交界的一個縣城,于禁部的行蹤既然出現在這里過,那就可以認為,他隨時都有可能率部出現在平原。

“也就是說,最糟糕的的情況,我軍在平原會遇上青州的過半主力部隊。再加上幽州騎兵主力,以及平原軍的合擊!呃,對了。還有王鵬舉親率的騎兵。”

發表完長篇大論,審配轉身質問:“公則兄,面對這樣的敵人,你有必勝的把握嗎?”

郭圖當然不敢接這個話茬。先前他不知道于禁的部隊行動竟然這么飄忽,認為單單應付一個徐晃的話,應該不難。可聽了審配的情報,他才發現,王羽老謀深算,很可能在出兵之前,就預先做了布置。

王羽的謀慮深遠讓他心寒,但對上審配,他卻也不甘示弱:“那又如何,難道就任那二人在主公眼皮子底下耀武揚威不成?”

“任敵人耀武揚威,總也比中計打敗仗強!界橋一戰,公孫瓚雖然傷了元氣,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軍若是戰敗,他還是很容易就能卷土重來的。”審配陰測測說道:“公則兄,你這么急于催戰,莫非只是急于立功,連冀州的安危都不顧了嗎?”

“你……”郭圖氣得頭上青筋直冒,死死的盯著審配,大有上前廝打一番的架勢。

“我怎樣?”審配又豈會怕他,斜睨著反瞪回去,意存挑釁。

換在以往,兩大派系的主要人物們早就分別加入戰團了,但今天卻沒人幫腔,眾人的心思都沒放在這場爭吵上面。

此刻,冀州牧袁紹的臉色異常難看,光是審、郭爭吵的話,也許他還不會怎么,若是大伙兒一起加入進去,說不定就把他給惹炸了,到時大伙兒就要一起倒霉了。

另外,這場爭論也沒什么意義。

對冀州方面來說,最好的情況是公孫瓚回幽州重整旗鼓,那樣一來,冀州大可以從容攻略渤海,斷開幽州和青州之間的通道,然后再選擇一個攻略目標。

青州軍隊不多,但都是在洛陽打過連場大戰的精銳,正面開戰,現在的冀州軍并沒有必勝的把握。

王羽的弱點是兵少,周圍敵人卻多,故而不敢遠離老巢,在平原開戰,于禁、徐晃的部隊都有可能出現,但若是在冀州,來的頂多就是王羽的輕騎。

而公孫瓚的問題是正面戰力不足,輕騎兵的機動力雖高,正面攻堅能力卻差,特別是在失去了白馬義從這支精銳之后。另外就是他錢糧有限,無法進行持久戰。

結果,公孫瓚往平原一躲,形勢就大為不同了。想打破這二人的聯手之勢,實在難比登天。更何況,冀州軍現在也需要休整。

沒人幫腔,光是郭圖和審配也鬧不出太大動靜。其實,這兩個人也不是沒長眼,他們始終都觀察著袁紹的神情,爭吵的雖然激烈,卻一直控制在袁紹可以容忍的范圍之內。

該說的都說完了,再互罵幾句,兩人的聲音也是越來越低,幾至于無。

若有所覺般,袁紹抬起了頭,面無表情的在眾幕僚臉上掃視了一圈,冷冷的問道:“都說完了?沒人再想說些什么了嗎?”

眾人噤若寒蟬。

“形勢不樂觀?本將不知道嗎?還用你們來說?現在,我要的是對策!明白嗎?對策!”袁紹用力的拍打著桌案,用最激烈的動作和咆哮來發泄心中的憤恨。

與其說他是氣壞了,還不如說是嚇壞了,就算當初洛陽大亂的時候,他都沒遇到過這樣的危險。盡管那場大戰已經是兩天前的事了。但每每閉上眼睛,黑暗中出現的,都是那個縱馬揮槊的身影,不斷的向他靠近,帶著不祥的死亡味道。

如果說,能付出某些代價,就能解決王羽,他寧可付出半個冀州和一半家財。不,如果這件事屬實的話,他愿意付出更多。

然而,他的幕僚們,這些名動天下的名士們,卻沒能給出哪怕是一條不靠譜的建議,為了要不要靠近青州,他們就爭論不休。難道沒人明白,自己要的不是靠近青州與否,而是徹底消除青州的那個禍患嗎?

他瞪著眼睛。喘著粗氣,仿佛一只受傷的猛獸。幕僚們紛紛低下頭。避開了他的目光。

名士們都聰明得緊,怎么會不知道主公要什么?可即便如此,他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和王羽這樣百年難得一見的怪物拼命?這可不是他們的專長,別說冀州軍現在也是強弩之末,就算恢復如初,面對這樣一個敵人,誰又能保證必勝?

西涼諸將。令群雄聞風喪膽的徐榮,百萬黃巾,無一不是他的手下敗將。在開戰之前。他的這些對手,哪個又不是被廣泛看好,實力也占據上風?

就算不考慮這些,日前的界橋大戰大家也都親眼目睹了,從開始到最后,王羽幾乎以一人之力,橫掃了數萬冀州軍。

這還是他做客軍的情況下,若是到了他的地盤上,讓他集結起麾下的主力部隊,冀州兵力占了上風又能奈他何呢?

誰也想不到辦法,更怕想到辦法后,被主公勒令去執行,承擔執行中的風險,和失敗后的責任。

看著這幫深諳官場之道的名士,袁紹突然有些后悔,自己在選拔人才方面,是不是有些偏執了呢?越世故的人,做事就越圓滑,越不肯擔當,在官場上是好助力,平時清談議政也很得力,但真正用人的時候就……

不過,想到那幾個不知變通,屢屢忤逆自己的倔強的臉,袁紹又是一陣煩悶,那種人偶爾用一下還算順手,若是朝夕相處,讓他怎么受得了?

自己身邊的人才這么多,為什么就沒有既懂世故,又勇于任事的人才呢?他在心里長長的嘆息了一聲,深感遺憾。

“吾有一策,或可為主公分憂。”仿佛聽見了袁紹無聲的嘆息,有人昂然而出。

“哦?”袁紹大喜,抬眼看時,卻見說話的乃是負責情報的許攸,“子遠有何妙策?”

“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或有一得,”許攸拱拱手,道:“攸不才,只是本著為主公分憂的心情,大膽進言,想著或可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袁紹懶得聽這些場面話,不耐煩的打斷了許攸:“好了,子遠,你不要再謙虛,既有計,便道來,說得不妥,吾也不會追究,其他人也不會以此攻訐于你。”

“遵命。”許攸要的就是這句話,這個時候出頭,風險是很大的,不過,富貴險中求,只要拿話先擠兌住,多少也能有個防范。

“青州兵寡,王羽卻示意于禁不安守本分,四處游曳,威脅我軍,仗的就是他與陶恭祖交好,故而不用屯兵防守南線。眼下已經入了夏,如果能在背后給他制造點危機,他膽子再大,也不可能放任空虛的北海、東萊暴露著吧?”

“南線?子遠,你是想離間么?”袁紹皺了皺眉。

“非也。”許攸微微一笑,“離間須得有隙可乘,以陶恭祖和王羽的關系,更有東海糜家居中轉圜,離間不可能成功。不過,徐州內部麻煩多多,尤其是瑯琊,幾乎處于完全的狀態,只消書信一封,制造點事端出來又有何難?”

“你是指那些泰山賊?他們會不懼怕王羽?”審配從前在韓馥手下,負責的也是情報,對周邊勢力的了解,并不在許攸之下。

“前次青州的黃巾之亂中,他們就曾蠢蠢欲動過,只是奉高一戰,分出勝負的速度太快,以至于半途而廢,但芥蒂終究是結下了,他們心里多少也會擔心,被王羽算后賬。何況,此番要他們出手,也不是直接與青州為敵,而是……”

許攸從容一笑,道:“徐州,既是青州的屏障,同樣也是青州不得不救的軟肋,與其直接對付青州,莫不如先從徐州下手,讓王羽顧此失彼。他若不救徐州,主公只管驅狼吞虎,待徐州易主,青州自然無法保持先前的從容姿態,他若救徐州,主公只消遣一員上將,統率數萬大軍,攻略平原,又何須苦苦憂慮呢?”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妙,妙哉!”袁紹撫掌而笑。

其實前次劉岱已經這么做過一次了,只是王羽棋高一著,把前者給耍得團團轉,但這條圍徐州,攻青州的策略卻是很高明的。

“就這么辦吧,子遠,此事便全權交于與你了,好好去做,莫要讓吾失望。”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