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大宋的鋼鐵產業
第756章大宋的鋼鐵產業
目錄:
何昊遠
網站:
魏尚、鄭渠二人在牢中雙雙畏罪自盡,讓楊逸大覺無趣,下令籍沒兩家之后,便將案件移交淮南西路提刑司審理;
此事肯定會在朝堂上引起很大的震動,但楊逸有理有據,并掌握了魏尚和鄭渠二人大量不法證據,不管朝堂百官如何看待此事,楊逸也不會有太大的麻煩。(一住本站跟著我一起來讀money錢ren人moneyren有錢人,記住本站,你就是有錢人。)
此事完全是一個意外,他出京本來是打算低調做人,只看不做,發現什么問題便上報朝廷,由朝廷來處理的。但魏風向他動刀,這等于是觸動了他的逆鱗,才會行此雷霆一擊。
雷厲風行地處理完此事后,楊逸在亳州不再逗留,突然折道向東,直奔徐州而去。
楊逸前往徐州,主要是為了巡察這里的冶煉業。
大宋的冶煉業空前發達,朝廷對金銀銅鐵鉛等礦冶一直非常重視,從楊逸手上掌握這的些數據就可見一斑:
宋初,全國共有礦冶二百零一處。
英宗時增加到二百七十一處。
仁宗皇祐時,朝廷每年得金一萬五千零九十五兩,銀二十一萬九千八百二十九兩。
鑄錢用的銅,由官府嚴格控制。仁宗皇祐時,年收五百一十萬零八百三十四斤。
英宗時,增至六百九十七萬零八百三十四斤。
神宗時,更增加到一千四百六十萬五千九百六十九斤。
銅錢需要鉛、錫混合鑄造。仁宗皇祐時,鉛年產九萬八千一百五十一斤,錫三十三萬零六百九十五斤。
英宗時。鉛增為二百零九萬八千一百五十一斤,錫增產一百余萬斤。
神宗時。鉛更增加到九百一十九萬七千三百三十五斤,錫兩百三十二萬一千八百九十八斤。
而作為重中之重的治鐵業。更是不在話下,全國鐵礦冶有上百處,仁宗皇祐年間,全國每年得鐵七千一百二十四萬一千斤。到英宗時,又增加一百余萬斤。
而徐州的利國監是目前大宋最大的冶鐵監,共設三十六冶、礦工已超過萬人。
緊隨其后的是兗州萊蕪監、安徽繁昌監。
當然,這些排名只是暫時的,遼東收復后,朝廷在遼東又開設了數個大型冶鐵監;
其中遼陽府一帶原本就是遼國最大的鑌鐵冶煉基地。大宋接手之后,更是將冶煉規模擴大了幾倍,同是將先進的冶煉技術傳了過去,不出兩年,各大冶鐵監的產量排名必定會重新洗牌。
要想讓工業革命提前到來,鋼鐵產業之重要不言而喻,利國監作為目前大宋最大的治鐵監,楊逸不可能不認真查看一番。
他突然出現在利國監,可把監正汪其嚇了一大跳。匆匆忙忙迎出來,長身而拜道:“楊太傅遠道而來,下官有失遠迎,還望楊太傅恕罪。”
楊逸打量了他一眼。汪其溫文爾雅,衣衫整潔,看上去不象是管冶鐵的。倒象是國子監教授,楊逸對他的第一印象不免打了個折扣。
“汪監正不必客氣。本官代天巡狩,鹽鐵關系國家命脈。本官自然要來查看一番,你只管帶本官進去走走看看即可,接風宴之類的一概可免。”
“是是是,楊太傅請隨下官來。”
楊逸隨汪其進入冶煉區,遠遠就瞧見一座座巨大的冶鐵爐,爐體呈圓形,佇立在河邊,河上流水歡騰,帶動著水車不停轉動,水車再將動力帶給爐口的大鼓風機,鼓風機將風力不斷地送入爐口內,爐子的煙囪有滾滾的黑煙冒出,直上云霄。
汪其不停地給楊逸介紹道:“楊太傅,我利國監如今年產鋼鐵八百多萬斤,用石炭冶煉出來的鋼鐵質量上乘,主要提供給軍器監用于制作兵器,所制刀劍犀利異常”
楊逸只是聽,也不問,到了一座高爐邊,見一個老匠人正在指揮工人往高爐內添加什么東西,楊逸立即說道:“汪監正,時辰不早,本官肚子有些餓了,這樣吧,也不用準備什么宴席,你去準備幾個小菜給本官填填肚子就行了,讓這位老匠人陪本官四處走走即可。”
汪其明白,準備膳食是假,楊逸不過是要支開他,他也沒說什么,一揖之后,將那老匠人招過來,吩咐他帶楊逸巡視之后,自己便退下了。
那位老匠人誠惶誠恐的要跪下行禮,楊逸含笑扶住他道:“老人家不必客氣,不知道老人家怎么稱呼。”
“楊太傅折煞小老兒了,小老兒賤名祝或,今日有幸見到楊太傅,是小老兒祖墳上冒青煙嘍。”
楊逸哈哈一笑道:“祝老家的祖墳冒沒冒青煙我不知道,不過在祝老的指揮下,這座座高爐都在冒青煙倒是真的。”
楊逸開了句玩笑,氣氛頓時輕松了不少,祝或也沒那么拘謹了,楊逸隨口問道:“祝老,剛才我看你們往爐子里加東西,不知加的是何物?”
祝或立即答道:“方才是在往爐里加石炭,楊太傅怕是不知道,這冶鐵要加些石炭,煉出來的鋼鐵質地才更好,以前是將木炭加到鐵礦石中一起煉化,如今都改加石炭了,方才楊太傅看到就是我等在添加石灰粉。”
祝或口中的石灰就是煤,楊逸聽了他的話,突然想起一件事來。
“祝老,我聽說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往冶煉爐里加焦炭,制作焦炭不難,就是將普通的石炭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高溫煉焦,經過干燥,熔融,粘結,固化,收縮等階段,最終制成焦炭;
在冶鐵時,加入焦炭,可以煉出質地更為上乘的鋼鐵來,祝老且將此法記住,慢慢加以摸索,嗯,此事等下我也會和汪監正說清楚的。祝老要切記切記,此事一次能成最好。就算一次不成,也要反復試驗。切莫因一次失敗便棄之不理。”
祝或沒想到楊逸在冶鐵方面也有獨自的見解,暗暗詫異的同時,更不敢怠慢,將楊逸說的方法牢記在心。
接下來他給楊逸介紹起利國監的情況來更細致了,因為楊逸看上去很內行,對內行人,你不認真點行嗎?
“楊太傅請看,以前我們都是用栗樹柴作燃料,如今都改用石炭了。這石炭可是好東西啊,用它做燃料,火力強,爐火溫度高,加上有了水車鼓風機,冶煉速度比以前快了許多;
所產鋼鐵質量也提高了不少,特別是這幾年,朝廷造槍造炮,需要大量質地上乘的鋼鐵。朝廷有所命,汪監正只得組織冶鐵老匠不斷摸索,這往鐵礦石中加石炭就是去年摸索出來的,楊太傅請看。這邊的爐子也加以改造過了!”
在祝或的指引下,楊逸果然看到溪流對面有一種形態略有不同的高爐,有些象保齡球垂直筒狀。
祝或帶著楊逸越過溪流。來到這種新冶煉爐下,臉帶欣然地介紹道:“楊太傅請看。這種新冶煉爐分爐床、爐腹、爐腰、爐胸、爐喉等部分,及其頂端另裝有爐頂設施;
爐床底部有出鐵口。在其上方之適當高度處有出渣口,但兩口位置并不在同一垂直線上。在爐床上部,爐腹下緣之下的一圈,均勻地圍繞著六個鼓風口,與熱風爐的熱風管相連;
鼓風口的個數視爐床內徑大小而定,鼓風口之中心約在五尺左右。爐喉之上即為爐頂,設有一雙層鐘型爐蓋及料斗用于防止爐內氣體泄漏,并可使裝入原料均勻分布于爐內;
靠近爐蓋下方,爐壁周圍有四支爐頂氣排氣管,此四支排氣管于爐外最后合而為一降流管;
這種爐子溫度更高,煉鐵量更大,冶煉速度也比原來快了四五成,等所有的爐子都改造完成,利國監的鋼鐵年產量將有望達到兩千四百萬斤,將近原來的三倍,而且所產鋼鐵純度更高,質地更為上乘”
談起治鐵來,祝或完全忘了拘謹,口中滔滔不絕,整個人看上去象是年輕了十歲。
聽了他的介紹,楊逸也不禁心馳神往,現在大宋的鋼鐵年產量已接近一億斤,若是各地的冶煉爐都按此改造,再加上遼東新開設了多個大型冶鐵監,大宋的鋼鐵產量將有望來一次巨大的飛躍,幾年內增加到年產十億斤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但焦灰煉鋼技術摸索清楚后,鋼鐵的質量同樣會有一個巨大的飛躍,量變到質變,終將得以實現。
這意味著什么呢?要知道在原來的歷史上,西方最先開始工業革命的英國,到了19世紀,鋼鐵產量才達到一萬噸啊。
鋼鐵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用多說,自古以來,歷朝代朝的鋼鐵生產多由官方把持,沒有足夠的鋼鐵,百姓連農俱都沒有,談何發展生產?甚至象草原部族一樣,幾家人共用一口破鍋,連煮食都困難。
楊逸要在大宋催生工業革命,鋼鐵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資。
從祝或口中,楊逸也了解到了利國監監正汪其的為人,別看他文質彬彬的,但在組織調協等方面,卻絕對能力超凡。
至于汪其有沒有貪污,楊逸根本不會去過問,在汪其的帶領下,利國監催生了這么多新技術,使得大宋冶煉業來了一個質與量的飛躍,哪怕他就是貪了百萬貫,楊逸也認了。
楊逸自出京以來,今天是最高興的一天,他決定自己掏腰包,請利國監參與技術研發的所有工匠以及官員大吃一頓。
他拿出三千貫,讓人買豬買羊買酒,烹制美食,趁著這當口,他給朝廷寫了一份奏章,請朝廷盡快推廣利國監的新冶煉技術,并為汪其及一干參與技術革新的官吏、工匠請功,奏請朝廷對他們特別嘉獎,大力宣揚,將利國監塑造成一個技術創新的榜樣。
ps:感謝燕云節度使、秋之神光、月光寶馬、清水岸柳等書友的支持,謝謝.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