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艘航母去抗日

057 遭遇戰

057遭遇戰

所屬目錄:

且聽滄海

網站首頁:

德國艦隊為什么要首先開炮,這在歷史上確實是一個討論頗多的問題,威森堡艦的艦長始終拒絕承認自己下達過開炮命令,后世的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下級軍官的自作主張,也有人認為是威森堡艦的艦長不敢承擔責任,不管怎樣,戰斗已經發生了。(更新速度最快記住本站百度搜求魔即可找到本站)

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見到德艦開炮,隨即下令開炮反擊,不過他命令艦首的那座兩聯裝210毫米主炮裝填實心彈進行反擊。

在反映甲午戰爭的電影作品中,出現了炮彈里面裝滿沙土的情節,其實對于實心彈而言,炮彈里面裝填沙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這種炮彈主要用于穿透對方艦船,殺傷威力不如開花彈,也就是高爆榴彈,所以在甲午海戰中,缺少高爆榴彈的北洋艦隊慘敗在日本聯合艦隊之手。

開炮命令一下,桅桿上面瞭望樓中的觀察員使用測距儀測算兩艦的距離,并測算雙方軍艦的航速,隨即求解彈道諸元,這些諸元用于確定火炮的俯仰角度和炮口指向。

致遠艦上的炮手都是服役多年,經驗豐富,得知了彈道諸元之后,一個炮手迅速調整火炮身管位置,由于艦首的主炮是由液壓為動力控制,所以沉重的火炮只由一個炮手就可以輕松轉動。

在致遠艦火炮位置的甲板下面,開出了多個小格子,這些格子用來存放炮彈,艦首主炮下面有42個之多,這些炮彈放在火炮附近,免去了把炮彈堆積在火炮旁邊的危險,為了防止殉爆的發生,所以并沒有格子中并沒有存放發射藥包的位置,不過在之前的準備過程中,水手已經將發射藥包提前取出。

調整好位置之后,幾個炮手抬起將近一百斤重的炮彈,從火炮后部的裝彈口放入炮膛,一個水兵抱起三四十斤重的發射藥裝進炮膛,關閉裝彈口之后,火炮隨即擊發。

兩發實心彈呼嘯著砸向威森堡艦,第一發炮彈擊中了威森堡艦水線附近的船舷,由于受到排水量的限制,威森堡艦的主要裝甲防護都集中在這個區域,所以炮彈并沒有穿透裝甲,但是高速飛行的炮彈的撞擊還是讓全艦的人一震,幾個水手甚至被震飛起來。

第二發炮彈落到艦尾甲板上,由于這是一枚不會爆炸的實心彈,所以這枚彈把木制的地板砸得木屑橫飛,穿到艦尾的下層,被輪機艙外的防護甲板擋住。

這兩發炮彈盡管沒有對威森堡艦造成致命的傷害,可是卻令艦長康斯特擔心不已,他知道自己的軍艦的動力系統出現了故障,在快速的致遠艦面前,自己的威森堡艦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他知道如果駛出了膠州灣,致遠艦就有可能放棄對他的打擊,可是緩慢的航速又讓這個幻想破滅。

致遠艦上的鄧世昌之所以命令使用實心彈,一方面是因為北洋艦隊的經費不足,已經好久沒有購買高爆榴彈了,一方面是因為他不想把事態鬧大,只想用兩發實心彈懲戒一下對面的德艦。

瞭望樓上的觀察員通報了炮彈的打擊結果,甲板上的炮手們立刻歡呼起來,等待著下一次射擊的命令。

平遠艦只是一艘近海防御艦,它的最大航速也就只有11節,這個航速也無法維持得太久,所以在追擊中遠遠落在了后面。

這時致遠艦的觀察員發現,東南方向,三艘軍艦向著致遠艦高速駛來,那艦首劈開的浪花顯示出了它令人驚嘆的速度,隨即觀察員看清了軍艦上面的黑白紅三色旗,然后觀察員逐級上報:三艘德艦向己方駛來。

這三艘軍艦是德國艦隊中的輕型巡洋艦,特地來接應威森堡艦,沒想到正巧遭遇到雙方的炮戰。

這種輕型巡洋艦上主要裝備105毫米速射炮,裝于舷側,每一側有四門,所以,這種巡洋艦想要對敵艦發起打擊的時候,一定要將舷側對準對方,三艘輕巡洋艦隨即加入戰斗,高達18節的航速讓它們在快速進入戰場方面綽綽有余。

三艘輕巡洋艦的目的很簡單,掩護威森堡艦盡快撤出戰斗,可是致遠艦并不知道這些,致遠艦下令,所有火炮進入戰斗狀態,隨時開火。

致遠艦在速度上沒有優勢,只能寄希望于火力,畢竟致遠艦上擁有三門210毫米火炮和兩門150毫米速射炮,鄧世昌又下令,這五門火炮全部轉向舷側,準備攻擊三艘輕巡洋艦。

三艘輕巡洋艦在致遠艦的火炮射程之外,利用速度優勢向致遠艦身后駛去,希望對致遠艦進行三面包圍,這樣,致遠艦的五門大口徑火炮就無法實現對某一艘軍艦的集火,而且這樣還便于輕巡洋艦對致遠艦的攻擊。

鄧世昌此時已經識破了三艘德艦的詭計,于是下令,向三艘德艦接近,接近的同時保持舷側對準德艦,希望利用火力的優勢盡快重創一艘德艦,以擺脫以少打多的不利局面。

三艘德艦見到致遠艦向己方駛來,也明白了致遠艦的意圖,三艘德艦于是加快速度,想要趕在致遠艦拉近距離之前對其完成包抄。

致遠艦搶先一步,一艘德艦進入了射程,三門210毫米火炮一起開火,這一次致遠艦使用的是高爆榴彈。

這種輕型巡洋艦為了提高航速和續航力,所以只在彈藥庫和輪機艙外裝備了比較薄的裝甲,兩枚炮彈在舷側附近的海水中爆炸,飛濺的彈片射穿了木制的甲板,甲板內的隔艙中裝著大量的燃煤,這也是19世紀軍艦設計的思路之一,即燃煤可以充當軍艦的防護,盡管從戰爭史來看,這個設計體現的防護作用并不明顯,可是這些燃煤卻保護了這艘德艦。

第三枚炮彈直接擊中了甲板,巨大的氣浪和彈片炸斷了高高的桅桿,觀察員當場喪命,致遠艦繼續逼近受傷的德國巡洋艦,這時,其余的兩艘已經繞到致遠艦的尾部,向致遠艦的另一舷側迂回。

鄧世昌并沒有下令大口徑火炮移動,致遠艦上還裝備著各種口徑的機關炮十幾門,他下令機關炮對準接近的德艦攻擊,大口徑火炮則繼續攻擊那艘已經受傷的德國巡洋艦,修正了彈道之后,鄧世昌果斷下令五炮齊射,在致遠艦的設計上,艦長只需要按一個電鈕,軍艦上的火炮就可以實現齊射。

這五發炮彈對那艘輕巡洋艦產生了致命的打擊,一發炮彈擊中了舷側的炮房,炮房外面薄薄的一層鐵甲根本不足以抵御威力強大的炮彈,炮彈擊中了堆積的彈藥,最令人恐怖的殉爆發生了,巨大的爆炸在舷側發生,波及了輪機艙,幸運的是火藥庫在裝甲的保護下安然無恙。

這艘戰艦的航速一下子就降了下來,失去了戰斗力,只要致遠艦繼續對它攻擊,沉沒是早晚的事。

這時,迂回到另一側和艦尾的巡洋艦同時開火,致遠艦一瞬間彈如雨下,探照燈,飛橋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致遠艦上位于舷側炮臺的一門150毫米艦炮被炸壞,失去戰斗力。

鄧世昌下令,全艦的大口徑火炮轉向另一舷,可是轉向需要時間,尤其是艦尾的那門210毫米主炮,由于艦尾的甲板下面布置了生活艙室,所以無法在這個地方布置復雜的液壓傳動裝置,于是這門主炮就不得不采用人力運轉,轉向的時間就更慢了,而那些小口徑的機關炮,并不能對德國巡洋艦造成致命的殺傷。

也就是說,致遠艦還要承受至少三輪的火炮齊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