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時局變化
匈奴大軍吊在太史慈這支騎兵的身后不遠,眼看就可以追殺上來的時候,卻突然撤退了,這個還真的讓太史慈感到有些驚疑。
匈奴人肯定不是看到快到了長城而害怕撤退的。對于這一點,太史慈還是比較肯定的。
再說了,匈奴騎兵這么一走,他們就不擔心自己的騎軍又殺回頭,返回去攻殺他們的族人么?
本來已經有點疲乏的太史慈,覺得匈奴人如此肯定又有什么的變化,他決定再尾隨回去看看匈奴人到底又有什么的軍情變化。
第二天,休息了一夜的太史慈,率軍再次接近朔方,發現河套平原上的匈奴族人,大多都向朔方郡城靠攏了回去。從遠處望去,放眼都是匈奴人的牛羊及族人。
太史慈率軍攻殺了一些離朔方還有點遠的,正從遠處向朔方聚攏的匈奴部族。太史慈發現,這些匈奴部族,他們的抵抗力度非常弱了,并且,大多都是一些匈奴婦人在趕著牛羊,男人幾乎沒幾個。
捉來一些會說漢語的匈奴女人詢問,太史慈才知道,匈奴人又再次征召了他們的族人成軍,幾乎所有的老小匈奴男人都被緊急召了回去。匈奴各部族的男人,都連夜趕去朔方郡集結了。
得知這個情況,太史慈又派出了探子,嗯,就是哈特哈姆族的人,混了回朔方,終于把切實的情服送了回來。
哈姆族的族人,現在已經對新漢軍死心塌地了,也不到他們不死心為新漢軍辦事,他們殘殺匈奴族人的事,早被匈奴人知道了,現在。匈奴人對他們哈姆族已經恨之入骨,他們不死心追隨太史慈也只會是死路一條,目前的情況之下,他們也只能死死的抱著新漢軍的這條大腿,就算是趕他們回大漠,他們都不敢了。
所以,派他們的族人混回朔方探聽情報就最好不過了。哈姆族的族人,與南匈奴的族人在相貌上有一點分別,但是分別卻也不是太大,如果不是刻意的辯認。還是很難分辯出來的。
哈姆族人帶回的情報,讓太史慈一下子感到有點心情沉重起來。
匈奴族人居然又集結了大量的騎兵?人數在三、四十萬之間了?隨著匈奴族人的靠攏,其軍馬的人數還會再增加,到時,可能會達到五、六十萬。這樣一來。再加上匈奴原來的二、三十萬騎兵,那么豈不是說匈奴人的軍馬就達到了近百萬?
與近百萬的匈奴大軍交戰。這還真的是太史慈從來都沒有想象過的。
其實。這一次隨于扶羅準備入侵大漢的上百萬匈奴族人,他們的部族,其實都是一些青壯居多的部族,太多老弱婦孺的部族,他們不太適宜長距離的遷徙,所以還留在大漠的深處。并沒有一起前來。
因此,百來萬的匈奴族人,他們的婦人小孩,其實就是四、五十萬人而已。余下的六十多萬人。都是一些十多歲、四、五十歲的匈奴族人。在匈奴人人人皆兵的情況之下,把這一部份人抽起集中起來成軍,的確可以組建一支五、六十萬的大軍。
要不是匈奴族人當中,小孩及他們的牛羊也要照料,否則,他們的女人,可能都會再集結得出十來二十萬的匈奴女人騎兵。
嗯,匈奴族的女人,是沒有什么的地位不錯,可是,她們依然懂得騎射,平時欺負漢人的時候,也不會手軟。當然,女人就是女人,并不是個個都是那么兇殘的。有些匈奴女人,心地還是有點善良的,并不是人人都該死。
近百萬的匈奴大軍啊,太史慈覺得現在憑自己這十來萬騎兵及黃敘所率的那十來萬步軍能否還可以擊敗消滅這些匈奴人?
他們這一天一夜對匈奴族人的攻殺,所殺的匈奴人還不到十萬,不傷匈奴人的皮毛。太史慈覺得,得要與黃敘等將見一見面,商議跟著下來的對策了。
還有,黃敘現在已經率軍向朔方推進,也不知道黃敘是否已經知道了匈奴人現在的情況變化,也得要及早與黃敘接頭說明情況,要不然他這十來萬步兵極有可能就會遭到近百萬匈奴騎兵的攻擊,這將會是新漢軍的滅頂之災啊。
還好,情報顯示,匈奴人只是派出了一支精銳的十萬騎兵去攻擊黃敘所部的軍馬,其大軍還沒有整合好,并沒有進攻的跡象,新漢軍現在還有時間對局勢的變化作出相對應的安排。
太史慈沒有遲疑,馬上派出快馬,把在河套之地上到處sāo擾匈奴族人的各路軍馬都召回,向黃敘軍匯聚。
匈奴人已經把他們族中的男人都征召到了朔方去,再攻擊他們的部族已經沒有了什么的意義。都是一些婦孺小孩,殺了也改變不了這場戰爭的局勢。所以,迫得太史慈不能不放棄原來的計劃。
戰爭有時候就是如此,形勢會隨時發生改變,有些事,也不是事先就可以預計得到的。
當太史慈率軍向黃敘靠攏的時候。
黃敘的步軍已經離逆方還有百里左右。
大軍已經與匈奴的十萬騎兵相遇了。
事實,黃敘也早知道匈奴大軍的變化了。不過,這家伙,卻異常的興奮,一想到面對上百萬的匈奴軍,他就有如打了雞血一般,心里激動不已,他覺得,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戰爭,之前打了幾仗,把匈奴人打得都沒有一點反手之力實在是沒有意思,他希望,可以堂堂正正的與匈奴人大戰一場。
再加上,如果匈奴人把他的族人都集結成軍了,也讓他們新漢軍可以完全放開手腳與攻殺匈奴人,不用再因為屠殺無還手之力的匈奴人而心有不忍。
當然,黃敘也沒有因此而輕視,并沒有對匈奴人掉以輕心。
當他聽到匈奴人派了一支十萬人的騎兵來迎擊他的步軍,黃敘就覺得機會來了,這是在正式面對匈奴人那上百萬大軍之前,最后的一個可以消滅匈奴騎兵有生力量的機遇。
朔方郡集結的幾十萬大軍。黃敘一時也沒有辦法,但是前來阻擊攻擊自己的這十萬匈奴騎兵,他卻不想放過了。
黃敘馬上命令,自己這十來萬的步軍,在一個平原上列陣,嚴陣以待等著匈奴騎兵的到來。同時,他馬上派出快馬去通知華雄,讓他們已經出關了的幾支騎軍趕過來,從幾十里遠的地方繞前到他的軍陣前方,告訴華雄。只要匈奴騎兵敢來攻擊他的戰陣,他就負責拖著這支匈奴騎軍,華雄的騎兵就從遠處攻殺過來,襲擊匈奴人的騎兵背后,及側翼。
大兵團的作戰。特別讓人激奮。
特別是在這平原上,上十萬的新漢軍。結成了一個雄壯寵大的軍陣。非常的壯觀。
黃敘把幾支大軍中的弓箭兵都集中了起來,分成兩部份,一部份,列于大陣之前,另一部份,列于軍陣當中。黃敘相信。如果匈奴騎軍敢從正面攻擊的話,弓箭大陣就肯定可以給他們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個,不是之前萬人的箭陣了,而是幾萬人的箭陣。而弓箭兵的身后。就是列成一排排的刀盾兵,他們在萬一匈奴騎兵能沖殺到陣前來的時候,可以掩護一下弓箭兵,為弓箭兵擋去一些匈奴騎兵的弓矢。接著,就是新漢軍的長槍兵了,如果匈奴騎兵能夠沖殺到陣前,長槍兵就會沖擊上前,利用長槍兵來敵住匈奴騎兵的沖鋒。然后,弓箭兵可以向前發箭,把匈奴騎兵的沖鋒陣形切斷,讓他們前后不能呼應。如此一來,沖擊到陣前來的匈奴騎兵,就將會受到長槍陣的絞殺。
如果匈奴騎兵繞到側翼攻來,在陣中的弓箭兵也可以給予他們阻擊,為黃敘調整軍陣爭取時間。
新漢軍經過統編集訓,各兵種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就算打散了各軍的軍馬由黃敘進行統一指揮,也一樣可以做到如臂所指。
在野外上與匈奴騎兵交戰,比匈奴騎兵更加精稅的弓箭兵是一個殺敵手段,在新漢軍的弓箭大陣面前,匈奴人的戰馬哪怕是再快,也一樣會遭受到沉重的打擊。而新漢軍的長槍兵,也是克制匈奴騎兵近戰的最佳兵種,在遠程近程都有對匈奴騎兵的殺手簡的情況之下,差不多兵力的時候,新漢軍還真的不怕匈奴騎兵。
過去,漢軍碰到匈奴騎兵束手無策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除非匈奴人可以制造出比漢軍弓箭更精銳的弓箭,然后利用他們的騎射,在還沒有與漢軍有接觸的時候,遠遠的射殺漢軍將士,要不然,被動挨打的就只會是匈奴軍。
在匈奴大軍帳,匈奴各部的軍將都在場聽到了林道對新漢軍的分析,聽到了林道所說的新漢軍現在從各方面上都強于他們匈奴人。當時,這些匈奴首領軍將的確對新漢軍產生了一種恐懼的心理,特別是在當時剛剛被新漢軍斬殺了他們十多萬匈奴勇士的時候,他們對于林道所說的話深以為然。
可是,現在他們聽到匈奴大王又成軍幾十萬,他們的膽子又大了起來。
呼揭天河,是呼揭族的首領,他的部族,在匈奴人當中,屬于一個較大的部族了。族人有三十多萬,是僅次于于撫羅、小月氏、烏孫部等等之后。現在,于扶羅的部族,經過幾次的失敗,族人大減,實力大不如前,讓呼揭天河看到了其呼揭一族的掘起時機。
匈奴大王于扶羅繼位大王之后,左賢王的位置還沒有確立人選,不過,這個左賢王,歷來都是由匈奴大王的太子所繼任,呼揭天河沒有辦法去爭取的。他唯有就盯準了右賢王的位置。右賢王,現在是由烏孫部的首領擔當,但是其已經老了,這一次亦沒有隨大軍出征,如果他這一次可以在與新漢軍的交戰當中立功,打出威望,到時候或者可以爭一爭這個右賢王的位置。只要成為右賢王,那么他呼揭一族就會水漲船高,到時再吞并幾個匈奴部族,拉攏一些大部族,得到他們的支持,那么就有可能把于扶羅給拉下匈奴大王王位。他這個右賢王,就可以問鼎匈奴單于,榮登王位。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不想當單于的匈奴首領不是好首領。何況,現在對于各個大部族的首領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整個匈奴部族當中,大多數匈奴人對于扶羅已經感到不滿了。一連幾次的失敗,讓匈奴一族的實力大減,還好,前次損失了二十多萬匈奴騎軍。是于扶羅的部族居多,損失的是于扶羅可以倚重的實力,所以,各個匈奴部族還可以接受,勉強還承認于扶羅為他們的匈奴大王。但是。現在,匈奴部族在于扶羅的帶領之下。又損失了十多萬騎軍。另又有無數匈奴族人被漢軍所殺,這些損失,各位匈奴部族肯定看到眼內,到時候,回到大漠,肯定要于扶羅向大家作一個交待的。那時。亦是各個部族把于扶羅趕下王位的時候。
那時,誰能夠更強,在匈奴人當中擁有高的威望,誰就有可能被推選為新的匈奴大王。
所以。呼揭天河,他的心里,就有著一個打算,他決定,不聽于扶羅的命令,率軍攻擊漢軍步兵所部。
如果說攻擊,他們匈奴騎兵不擅長,可要說到野戰,特別是對著漢軍的步軍的時候,匈奴人都不敢去與之一戰,這還是匈奴勇士么?
所以,呼揭天河他就極力的挑唆與他一起出軍阻擊漢軍步軍的幾個匈奴部族首領。
小月氏首領、烏孫統軍將領,他們也或多或少對于撫史、羅有點不滿了。
原因無它,主要是這一次大軍進犯大漢,從頭到尾都是于扶羅在發起的,于扶羅給各個匈奴部族首領都畫下了一個大大的大餅,以為跟著他來攻掠漢境就會得到許多便宜。可是,大軍集結起來之后,于扶羅卻又有點虎頭蛇尾,居然沒能帶著大家殺進漢境,被拖在朔方,反讓他們損失了不少兵力。
眾人答應了于扶羅的集結命令,同意了大舉向大漢進攻,但到頭來,別說要進入漢境掠奪他們所需的生存物資了,現在反而陷于被動,屢屢受挫。這就是于扶羅給大家描繪出來的美好藍圖么?這也太另人失望了。
更讓大家不滿的是,于扶羅居然包藏禍心,刻意的保存自己的實力。說實話,那個漢狗軍師林道在大帳之內所說的話他們也深感認同。那十多萬匈奴騎兵的損失,與于扶羅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他早早命令大軍向漢人長城發起攻擊,他能夠以身作則,不計較部族一時半刻的兵力損失。帶頭把自己的軍馬派出去攻擊,那么,別的部族還能個個推搪,沒有人愿意擔當先鋒么?
他于扶羅的部族都沖上去了,別的部族又豈會甘心落后?
所以,在呼揭天河的挑唆之下,另外的幾個部族首領或統將,都決定,是時候給予漢軍迎頭痛擊的時候。也是到了他們匈奴騎軍立威的時候。
如果漢人的一支步軍,都能任由他們耀武揚威的在大草原上作威作福,那他們匈奴人就真的要沒落了。到時候,別說大漠上別的部落看不起他們,他們匈奴人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
然而,這一支十萬騎軍,有一半人馬是于扶羅本部的,他們還得要說服這幾萬匈奴騎軍的統將,讓他亦一起參與進攻。
五萬于扶羅本部部族的騎軍,由葷加將軍統率。他是于扶羅的死忠將領,只會聽于扶羅的命令。
于扶羅給他們的命令,只是阻擊新漢軍步軍的前進速度,拖住這支漢軍向朔方推進的時間,好讓他組建好大軍,然后一舉消滅這支漢軍步兵。如果沒有意外,葷加只會忠實的執行于扶羅的這個命令。
可是,在呼揭天河等一眾部族將領的挑使之下,有勇無謀的葷加自然是看不出呼揭天河等人的用心。被他們一激,葷加也覺得,以他們匈奴騎兵的實力,還真的不需要害怕漢軍步兵。這個,同時也是他立功的一個好機會。只要他們擊敗殲滅了這支似有十來萬軍士的漢軍步兵,那他們就立了首功,如此的話,他就可以得到匈奴大王的刮目相看,rì后會更加的受到重視。
漢軍只是一支步軍罷了,有什么可怕的,自己十萬騎軍,只要沖鋒進漢人的軍陣當中,那么以漢軍膽懦的性格,必然會逃走,到時,他們就可以四散追擊,把這支十來萬的漢軍步兵消滅。
這是一個好機會啊,如果等到匈奴大王集結好了大軍,由大王率軍來滅了這支新漢軍軍隊的話,那這個榮譽就等于沒有了,那是屬于匈奴大王的榮譽了。
所以,他亦覺得,他要趁機立下一個大功,以此來讓匈奴部族都視他為英雄,都來膜拜他。
因此,葷加接受了呼揭天河等人的建議,決定對新漢軍步兵主動出擊,揮軍直接向新漢軍步兵軍陣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