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百九十二章畢克特的智慧
畢克特還跟韋蘇提婆講到了第五點,這個,亦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以大漢帝國的實力,現在各大帝國所認知到的僅僅只是冰山一角。哪怕現在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已經達成了結盟協議,兩大帝國已經派出軍馬共計兩百來萬。或者,待兩大帝國都全國動員,到時候能夠源源不斷的繼續增兵巴基斯坦防線。
可是,就兵力及雙方軍馬的戰斗力而言,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依然還是與大漢帝國相差太大,并不成比例,還遠遠的弱于大漢帝國。
或者,兩大帝國方面,可以憑借巴基斯坦防線能夠阻擋大漢帝國一時,但絕非長久之計。
因此,帝國聯盟方面,必須得要主動出擊。起碼,在隱住了巴基斯坦防線之后,帝國聯盟方面,就得要考慮伺機向大漢帝國發起進攻。
有一點,盡管畢克特的確是忠誠于劉易,忠于大漢帝國的,但是,他的心里,卻一直都感到很疑惑。那就是行軍打仗,絕對是要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他真的不清楚,大漢帝國方面,為何似乎從來都不需要擔心大軍的軍糧的問題。要知道,就貴霜帝國現在的情況而言,足足有數百萬的漢軍,這么多的大軍,其糧草用度大漢帝國是如何解決的?
這些,畢克特還真的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真的想不通。
對于這一個情況,恐怕還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得明白的。
歸根到底,主要還是現在的大漢帝國本土的發展一切都走上了正軌。現在的大漢帝國,全國的百姓,對朝廷有著狂熱的信任與崇拜。幾乎是所有的大漢百姓,對大漢朝廷的歸屬感是前所未有的,每一個百姓,都對大漢朝廷,尤其是劉易這個大漢皇帝,都有著一種深厚的感恩之情。
如此,整個大漢帝國,從原來新漢朝這個統治著局面漢土的朝廷到現在整個大漢,整個社會狀態,雖然說,在大漢朝廷致力于推行一些新的土改政策,每一個地方,其可耕種的田地,都基本分到了每一個百姓的手上。可以說,算是已經分田到戶了。但是,由于這些新的土改政策推行得太快了,絕大部份的百姓,他們的情感都還維系在大漢朝廷身上。所以,現在的大漢社會現狀,其實就等于是一個已經分田到戶卻還處于一個大集體的社會狀態。
而這一種社會狀態,卻非是大漢朝廷主導或者是引導如此的。而是完全由百姓個人在這個時期,依然還保持著一顆大公之心而形成的。
好比,現在的大漢帝國本土,尤其是收歸大漢朝廷治理的一些地區,這些地區,他們開始,是受到了大漢官府的救濟恩澤,并在大漢官府的引領安排之下,在沒有任何后顧之憂的情況之下,快速恢復生產的。
在正確的領導之下,這些地區的百姓,只需要經過一年半載,他們就可以憑著自己的努力,就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不需要大漢官府的救濟便可以過上比原來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得多的生活,甚至,大部份的百姓,都可以做到略有生產剩余了。
大漢民族的確是一個善良樸素的民族。他們感恩于大漢官府對他們的愛護及援助,所以,他們每當略有生產剩余的時候,都會主動的拿出來,送到官府去,支持大漢朝廷的遠征行動。這個,要知道,那些剛收復不及的地區,官府對那些地區一般都會有一定時間的免征賦稅的政策,但是,那些百姓,他們就能夠做得到如此無私的,將自己的生產剩余的錢糧捐出來。許多地區的官府,他們想不要都不行,往往,如果官府拒絕接收百姓的這些捐贈的話,那么等第二天一早,官衙大門一打開,官府的人就會發現,在官府大門前,就會有堆積如山的米糧。
不得不說,現在的大漢時期,的確就是朝廷與百姓最為親密無間的時期。
有著整個大漢百姓的支持,整個大漢數以千萬計的百姓,為大漢朝廷不斷的供應著錢糧,如此,大漢又豈會缺少軍糧?
當然,大漢帝國現狀,百姓能夠如此支持朝廷,也跟大漢新民報不停的宣傳也有一定的關系的。大漢朝廷及官府,并沒有明面上要求大漢百姓無條件的支持朝廷,亦沒有直接向百姓加征糧稅。可是,大漢新民報卻一直在宣傳大漢的現狀,一直都在分析大漢漢軍遠征的必要性,以及種種的問題。如此,也就讓廣大的大漢百姓都認為,大漢朝廷現在這么做,是對的,是為了他們將來千千萬萬的后世的利益。
還有,對于一些地區的百姓,主動的捐贈大量的錢糧給朝廷,支持漢軍大軍遠征的事,也會常常見于報端。如此,各地的百姓一看,得,那些才剛剛穩定下來,剛剛能夠過是勉強可以解決溫飽生活的百姓,都能夠做到如此不遺余力的支持大漢朝廷。那么,他們早受大漢朝廷恩惠,這個日子一天過得比一天好的百姓,如果他們再也沒有什么的表示,那么他們還是人嗎?
所以,慢慢的,就形成了一個風氣浪潮,整個大漢的百姓,幾乎都在全力的支持著大漢朝廷。
當然,這也不僅僅是一般的百姓,那些商人,地方豪族,官員等等,他們亦起到了一定的帶頭作用。
要知道,大漢大軍遠征,使得大漢領土不停的在擴張。大漢上下所有的人都為大漢的開疆拓土的事感到與有榮焉。更重要的,有遠見的人,他們看到了將來更長遠的利益。現在,眼前所擁有的那一點利益,相對于以后難以計算的巨大利益來說,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許多的商人豪族,他們都會全力的支持大漢朝廷。
一種風氣一旦形成,那么就會成為一種潮流。官府稍為引導,那么就會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所以,一般人,是不會明白,現在的大漢帝國,數百萬的大軍,為何卻似乎不用為了大軍糧草的事擔心。
原來沒有開通緬甸至大漢的陸路時候,海路上,其實就沒有停止過不停的運送輜重特資前來緬甸及印度。
另外,對于中東地區以及西方地區的人,他們也不知道,其實大漢帝國現在最大的糧倉并非是大漢本土,而是南洋一帶地區。
這些地區,應該說,是等于大漢帝國的殖民地。這些地區的人,其實完全掌控在大漢官府手上的。這些地區的人,基本都等于是在為大漢官府不停的生產著糧食。
再有,縱觀現在的大漢本土以及南洋地區,依然還是處于一個地廣人稀的情況。所有的勞動力,幾乎都是開足了馬力去生產。在一些畜力以及更先進的農用工具的輔助之下,一個人所耕作的田地,是他們原來的數倍甚至是數十倍。
而又在大漢官府的引導指導之下,耕作一般都是采取深耕細作的方式,再加上如何科學施肥,還有大漢早已經開展了糧種雜交的技術研究。這些都使得農作物的產量要比他們原來的大大增加。
盡管還沒能達到得后世一畝千斤的產量地步,但是,一畝稻谷,產個四五百斤甚其更高產一些還是有可能的。要知道,就原來的糧食產量,畝產只不過是兩三百斤左右的啊。現在起碼要翻一倍多的產量。
當然,現在畢克特自然是不會明白大漢帝國的糧草情況的。但是,他卻知道,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的一些情況,尤其是,以他對原來的貴霜帝國的了解,每一次大一點的軍事行動,他們的軍糧征集情況都是很困難的。
如今,安息與羅馬兩大帝國一下子動用了如此多的軍馬,他相信,不用多久,此兩大帝國的大軍補給肯定就會成問題。到時候,形勢可能都會逼得他們不得不主動向大漢帝國發起進攻。
但是,以現在的實力對比,帝國聯軍有把握擊敗強大的大漢帝國嗎?
所以,畢克特再跟韋蘇提婆講到第五點。那就是帝國聯盟,不應該只是兩個大帝國的聯盟,而是要放下成見,團結起一切有可能團結的力量。現在,有貴霜帝國在此,那就應該讓貴霜帝國也參與聯盟。如此,可以向西方的一眾帝國及勢力表明,這一次對抗大漢帝國,并非就僅僅只是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的事,而是所有弱小帝國或勢力都應該團結起來共抗大漢帝國的盛事。
因為,假如說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敗給了大漢帝國,那么,那些小帝國及勢力,將來也肯定會遭受到大漢帝國的進攻,也肯定會被大漢帝國所滅。
韋蘇提婆經過畢克特對他所說的一席話,讓他茅塞頓開。覺得他現在,的確應該去爭取屬于他的榮譽及利益,如果現在不去爭取,那么接下來,他就真的只能做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的附屬。
這個,或許也不算什么,但是,萬一兩大帝國要逼著他領自己的殘余軍馬去向大漢帝國進攻的話,他恐怕就無從拒絕,就只能白白前去送死了。
最后,畢克特又一再叮囑,讓韋蘇提婆放膽去爭取,一定要以貴霜帝國的名義與他們一起結盟,哪怕地位不及兩大帝國,但是,也要取得一定的說話權。并且,完成結盟儀式之后,也一定要爭取到讓貴霜帝國獨守一路的權力。否則,參不參與結盟,都沒有太大的分別。
韋蘇提婆深以為然,一翻思考之后,便請畢克特率他的三萬部族軍馬與他的十萬軍馬匯合在一起,以壯大一點貴霜軍馬的聲勢。
對此,畢克特沒有異議,因為韋蘇提婆也不提將兩支軍馬完全整編的事,如此,畢克特是可以接受的。
其實,畢克特跟韋蘇提婆說這么多,是有其最終的目的的。
其一,以現在兩大帝國的情況,他及韋蘇提婆的這十來萬的軍馬,已經入不了兩大帝國的法眼。現在,他們的軍馬,都隨時有可能被兩大帝國并吞的危險。這個,估計也是必然的,只要兩個皇帝正式結盟之后,肯定就會對他們這些不屬于他們帝國的勢力兵馬下手。
其二,畢克特看到,以現在的情況,也原來的計劃已經行不通了。事態發展太快,他根本就做不到打入安息帝國,并取得其王廷的信任。所以,在大勢難以改變的情況之下,他只能夠參與其中。如此,他才能獲得更多的一些兩大帝國的核心情報,反饋給劉易,給大漢帝國。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只有讓韋蘇提婆也成了結盟的成員國,那么貴霜帝國的殘余軍馬,才有可能獲得獨立行動的權力,也才有可能獲得一個屬于他們主動的地盤。當然,這個地般,是指巴基斯坦防線的一些關隘。只有成了結盟成員國,也才有可能獲得一個單獨鎮守一方或一路的差事。
如此,畢克特才可以為大漢帝國作為內應。
將來,漢軍當真的要向安息帝國發起進攻的時候,起碼都有他這一路可以讓漢軍殺進來的。
可以說,畢克特還真的有點用心良苦了。但也由此可見,畢克特的確是一個有智慧有才能的人。
有了畢克特的提點,韋蘇提婆直接求見兩大皇帝。
在韋蘇提婆一翻有條有理有節的講述之下,原本根本看不起韋蘇提婆的兩個皇帝,總算覺得韋蘇提婆所說的有點道理。
兩個皇帝,考慮到借為貴霜皇帝復國的名義出兵,似乎的確可占據到了一個大義,借這個名義,對于在各自本國召集軍馬也多了一個更好的堂堂正正的借口。
另外,最重要的,是因為他們兩國軍馬,對大漢軍馬的戰力及作戰方式的確是完全不清楚。多了貴霜帝國方面的情報,會讓他們的心里更有底氣一些。
至于韋蘇提婆要求他的貴霜軍馬擁有獨立自主權,要求由他們貴霜軍馬獨守一路或一關之時,兩大皇帝開始是不太愿意。
但考慮到,可以通過韋蘇提婆的例子,派出使者去聯絡另外的帝國及勢力,可能會起到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
如此,居然還真的同意了韋蘇提婆的請術。
這樣,兩大帝國的結盟,就成了三國聯盟。
(一級煙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