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翻頁→鍵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擔當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擔當
熱門、、、、、、、、、
劉陽對其父皇劉易,有著一種打心底里的尊崇,甚至都到達了一種狂熱的地步。
他年紀雖少,但是,他覺得,作為一個男子漢,唯有如爹爹這般頂天立地,以天下為己任,救天下萬民于水火方不失為一個大丈夫。
只有屹立于世界之巔,成為當世人皇,方顯男兒本色。
對于劉易所制定下來的基本國法,他倒背如流,非常認可劉易的那股雄心壯志,以一種君臨天下的姿態,征服這個世界。
他倒也下了苦心,居然也能從中領悟到,只有大漢真正的征服這個世界,漢人方可以真正的獲得真正的和平。不然,哪怕大漢就算是盛極一時,恐怕終也會有衰落的時候,到那個時候,漢人或許就會倍受異族的欺凌。
不得不說,以劉陽現在這個年紀,居然能從劉易所做的一些事當中看到這些,感悟到這方面的問題,這的確是非常了不起了。
因為,劉易從來都沒有對任何人說過這一點,哪怕是如戲志才、賈詡等等一眾其智如妖的重臣,超級謀士,他們都沒有領悟到劉易之所以如此熱衷于遠征,征討世界的那些帝國及異族是為了防止漢人將來會被異族欺凌的問題。他們更多的,其實只是看到了如果大漢可以征服全世界,那就是一件無比光榮,無上榮耀的事,是大漢興盛,威凌世界的標志。但是,他們真的沒有想到,劉易要滅匈奴絕倭寇,平南洋,遠征西方世界,最終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想讓漢人不要再重復歷史上的那些悲劇,不想漢人再承受那種倍受異國異族欺凌的那種血淚之痛。
卻不想,居然讓劉陽這個小家伙領悟到劉易的苦心以及其最終的目的。
不過,這個其實也難怪,劉陽有這樣的領悟,和他的出身及身份地位是分不開的。因為他從一出生的時候開始,起點就比較高,在良好的環境以及教導之下,他的眼界自然就看得比較遠。看問題,考慮事情亦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比擬的。
還有一點,他性格比較務實,勤備。別看他是太子,是將來帝位的繼承人,但是,他卻能夠保持著一顆平凡的心態,無論是文武,他都比較自覺刻苦學習,自律性也比較強。
作為劉易的長子,他的確不需要讓劉易過多的操心,很好的成為劉易一眾子女的榜樣。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太子,小時候,他并沒有進入大漢開設的學府去學習,會有專門的太子太傅教導。當時,為了更好的培養他的學習興趣,以及像陽安公主等等,也想盡早為劉陽培養一批將來可以輔助劉陽的人才,打算招一批聰明的小子培讀,倍伴劉陽一起成長。
不得不說,在這一方面,陽安公主等女的確是有著比較重的私心的。畢竟,她們都認為,將來的大漢帝位繼承人,還是由萬年公主與劉易所出的子嗣比較好。因為她們覺得如此才更好的保持漢室血統的延續。
但是,她們所想的那一套,其實已經過時了,說白了,還是以前的那一套。以前的大漢,太子及那些王子年幼的時候,除了拜一些名師名仕為師之外,還會將朝中的一些權臣的兒子送到太子及王子的身邊伴讀,早早就開始培養太子或王子的班底。
其實,這樣的培養方式,很容易在這些太子及王子在年紀小小的時候就有了互相較勁的心態,并且有了他們各自的小圈子,也為他們將來長大之后,互相為了爭奪皇位而兄弟相殘的禍事埋下禍根。
劉易其實一直都不太喜歡這樣的培養方式。不過,劉易這個爹爹卻當真的不太稱職,因為劉陽小時候,劉易基本都不在洛陽,應該算是在洛陽的時候,也有著一大堆的事務等著劉易去處理,有了時間,也有著那眾多的女人需要劉易去安撫,所以,對于劉陽等一眾子女的教導,劉易親自教導的時間還真的不多。唯有提過的,就是不贊同眾女的提議,跟她們說過,讓劉陽等一眾子女入讀大漢所開設的那些學府。
一開始,眾女的確找了不少伴讀,當中,就包括了司馬懿。另外,其實還有不少一些三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家伙。比如楊彪之子楊修等等。這些家伙,都是一些小妖,聰明無比,什么東西都是一學就會。
作為太子的劉陽,跟這些家伙一起學習,還真的感到很大壓力。
沒辦法,他雖然亦是聰明人,但是在學習上,還真的跟不上他們。說實在,跟一些學霸在一起學習,壓力真的很大。為此,他一氣之下,堅決不在宮中學習,堅持要進入學院。
如此,反倒正合了劉易的心意,因為當時,劉易就不想司馬懿與劉陽有過多的交集。
也正因為如此,那司馬懿在當時,雖然的確獲得不少朝中的一些老臣及名仕的歡心及稱道,但卻終沒能成為劉陽的好伙伴小伙伴。
在學院當中,劉陽反而結識了更多品性磊落的小伙伴。如一些大漢的大將的兒子等等。
成長的環境不同,亦能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是好是壞,這真的就得要看他成長的環境以及所接觸到的人。要不然,如果與司馬懿一起成長,劉陽可能就會成長為一個陰謀家,若與楊修這樣持才傲物的家伙一起成長,恐怕他長大后亦會成為一個目中無人的家伙。
說這么多,是想說,劉陽這小家伙,他的心里,一直都是想以其爹爹劉易為榜樣為目標。尤其是每每了解到劉易當初,才那么十五、六歲就從軍,就歷經過無數的戰斗,十七歲的時候就名揚天下,就成了救濟大漢流民的振災糧官,就有了救天下百姓于水火的抱負。現在,他亦十五、六歲了,他認為,自己就算做不到劉易這個爹爹那么的出色,但是,多少都可以為自己的爹爹分擔一部份的壓力。
起碼,現在洛陽朝廷,似乎有了一些不同的聲音,而以他現在的能力,卻無法去改變什么。但是,他卻不想看到,因為朝廷的一些說不出來是好或是壞的變化而影響到爹爹劉易征服世界的雄圖大業。
孫策滅雅利亞部族的事,可大可小。
以前,大漢滅南匈奴,舉朝拍掌稱快。但現在,大漢打著一個仁義這師的旗號遠征異域。孫策滅一個部族,屠一城,斬七十萬人的事,若傳回到大漢朝廷。這肯定會引起一些朝廷的非議。
萬一朝中傳來一些不利于孫策統軍的傳言,甚至傳來了一些不利于漢軍的旨意,那就會影響現在漢軍對安息帝國的用兵。
劉陽的這些擔心,還真的并非是沒有根據的。
起碼,他知道,現在的朝臣,已經有了派系,如益州系、中原系、江東系等等。
這個,說起來,似乎還真的有點難以避免的。哪怕是后世,不也一樣有著許多的派系黨派之爭么?起碼,在華夏,地域系怕是避免不了的。
尤其是,相對而言,江東派系,這個派系的官員,入朝是比較晚的,因為江東派系的官員,他們原本在江東就自成一系,他們所代表著的,是江東地區的利益。
這個,以前就不多說,現下,大漢正在高速發展其間,而江東地區,本便是魚米之鄉,糧食之鄉,又是有眾多的河道,以目前大漢的水運的發達狀況,這些地區一旦沒有了戰爭,要發展起來似乎是的確比較容易的。
何況,江東地區不僅僅只是魚米,還有食鹽,還有諸多的工藝品,哪怕是絲綢的出產,亦是鼎鼎有名的。
許多產業一發展起來,江東地區自然是更富裕。
有句話是怎么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在西北地區,在一些相對較偏遠,交通的確是比較落后的地區,無論這些地區是如何發展,的確是有點難以發展得起來的。那些地區,能夠自給自足,能夠解決溫飽問題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官府的確有引導,但是,官府的引導,也只能是解決那些貧困貧脊地區的最基本的問題,受天然的自然環境的限制,官府就算是再如何努力,再如何的清明,但也不可能憑空變得出更多的財富。
如此,富裕地區的江東派系的朝官,自然就會遭受到一些人的眼紅。
如若有一些朝臣,因為眼紅江東的富裕,于朝中說一些讓人難分是非的饞言。
比如說,皇帝不在朝,在遠在萬里之外的西方,與孫策所部的漢軍大軍亦相隔萬里。這個時候,朝中如果有人提一句,說孫策畢竟是一方諸侯,現在手擁數百萬大軍,兵力幾可比皇帝劉易所統的西路遠征軍以及現于大漢本土的漢軍的總和。萬一孫策擁兵自立,大漢又該當如何呢?
要知道,貴霜帝國及安息帝國加起來,是比大漢還要大的國度。論領土,完全可以和大漢本王分庭抗禮。
那個,或者不說這個,就有人提一句,功高震主。這都會讓孫策吃不消。
有了這樣的異議,那么在皇帝不在朝的情況之下,朝中肯定會有人多心,這一多心,試著送一道旨意給孫策,讓其返回大漢解釋為何血洗一個部族,屠殺其部族七十萬人的事。
這樣一來,就擺明了大漢朝廷不信任孫策了啊。
事實上,劉易也的確有點提防著孫策的意思,要不然,就不會讓江東軍都轉為水軍了。
而孫策本人,對這事,亦心知肚明的,如此,他才會盡量的配合劉易的命令,盡可能的讓劉易對他放心。
可朝廷萬一一搞這一出,這恐怕就會讓劉易與孫策之間產生一定的間隔了。
劉陽這小家伙,他的政治觸覺,恐怕就是連他的老爹劉易怕也有所不及。日后,亦是劉易放心的,早早就將帝位讓給他的一個主要原因。
劉陽有了這樣的政治觸覺,有了這樣的顧慮。他當機立斷,馬上提書一封,派快馬急送回洛陽朝廷。
書信當中,他也并沒有多說什么,就只說了一句,孫策所屠雅利亞部族,是他這個太子的命令。
有此一句話,便可以堵住朝廷的異議,現在,還沒有人敢對劉易,對劉陽有什么不同的聲音。
跟著,他立即從貴霜帝國原帝都德里啟程,前往卡拉奇與孫策相見。
太子劉陽此舉,讓接待他的關羽、郭嘉都深感詫異,一下子就獲得了此兩人的另眼相看。起碼,讓他們覺得,此子果然是虎父無犬子,不僅果斷有魄力,還有擔當。
同樣的,孫策與太子劉陽見面之后,劉陽跟孫策這個哎呀義兄推心置腹談話之后,孫策才感到事態的嚴重性,以及對這個還是一個小子的太子劉陽的政治敏感度及擔當有點佩服。
而經太子劉陽口中了解到現在朝廷的一些似是而非,卻讓人感覺到有點不太對勁的感覺之后。
孫策亦馬上連夜書信一封,送往給關羽及郭嘉,信中主要的是向兩人提議,可否聯名奏請皇上劉易回朝主持大局。
其實太子劉陽亦跟關羽及郭嘉簡單的說了一下現在大漢朝廷的一些狀況。兩人對孫策的提議深以為然。
不管如何,大漢朝廷不能出事。
不過,郭嘉深思之后,卻壓下了孫策的提議。
并回復孫策讓其不必太過擔憂,朝廷的不對勁,不用太著急。
關羽不解,郭嘉卻大有深意的對關羽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漢大亂之后大治,皇帝遠征異域,不在朝中主持大局,自然會有魑魅魍魎自以為可蒙蔽圣目,又或一些心懷狼子野心之徒蹦跶出來。畢竟,天下眾生,人生百態,或為名或為利或為權,總會有異己。如若大漢朝廷,一直都是如早前新漢朝那般,朝廷上下一心,人人都圍繞著皇上,追隨著皇上的腳步,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奮進,那么將來恐怕還真的會出大事。因為,在利益,在權力的面前,總會有人改變初心。現在暴露出問題來,才更好。現在皇帝一言可定江山,威望無人可及,所以,都不用慌,現在就讓那些家伙蹦跶,待皇帝回朝,到時候自然有他們哭的時候。”
關羽對郭嘉深深一躬身,表示受教。
推薦本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