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距離京師不過二百余里,快馬一日便可往返。
守漢在京師內的公館,隆盛行的商號,以及幾個與守漢私下里走動的比較密切的官員、勛貴、太監派來的信使,不斷的策馬揚鞭往狂奔于這條官道上,驛馬星馳首尾相連。
守漢的這份表章上去,按照他的推測,朝中勢必引起一番大亂。根據他所了解的文武官員們的尿性,朝堂之上不吵成一鍋粥,各種上奏彈劾他的表章不砸死他才怪。
但是,出乎他的意料,這份給崇禎皇帝的建議書,里面所提出的攤丁入畝、一體納糧一體當差,開征各種稅收稅種的建議,仿佛一枚500公斤級別的航空高爆炸彈丟進了魚塘里,不曾將水炸起多高。
但是,私下里,卻是將爛泥炸得遠近皆是。
在從京師傳來的各種消息中可以推測出京師之中雖然表面上波瀾不興,但是私下里卻是暗流涌動。崇禎終于抵御不住這份建議書之中所描繪的藍圖的巨大誘惑,召集朝廷重臣進行小范圍的討論。
但是,大臣們對于這份看似為大明朝廷著想,實則是奪走了所有既得利益集團口中美食的方案,無不是眼觀鼻鼻觀口,一言不發。
在崇禎的一再催促之下,終于有大臣開口奏對。
“陛下,優待讀書人與官紳,乃是太祖高皇帝所制定的祖制,如何因朝廷缺少軍餉而因寧遠伯一紙文書便告廢止?”
“當年神宗皇帝也曾派遣稅監、礦監往各地,一時間海內民怨沸騰。若是陛下再行此道,只怕各處民變蜂起,與流寇合流,局面就更加難以收拾。”
“寧遠伯練兵打仗天下無出其右,臣等皆斂手佩服。然其行事以霸道為主。非圣人之道,陛下乃仁孝之君,如何能用霸道之術?”
大臣們都很清楚,這個條陳上所奏之事,漫說是全數照此辦理,只要有三分之一推行下去。什么流寇,什么東奴,什么天災,統統都不是問題。可是,那樣的大明天下,還是咱們的大明天下嗎?
咱們士大夫要的大明天下,可是士大夫與皇帝共同享有、治理的天下。
而不是讀書人同樣要當差納糧繳稅,承擔各種義務的大明天下。
看著大臣們一個個慷慨激昂的嘴臉,崇禎皇帝也是沒來由的一陣陣的疲憊。有心想下旨調李守漢進京與這班大臣分說辯駁一二,卻又沒有那個膽量。
昨晚,國丈周奎進宮時曾經對他說,若是寧遠伯進京,只怕事情會更加不好收拾!數萬大軍進京,會帶了什么來,會有什么可怕的情形不受控制的演變,那個敢拍胸脯擔保?
而丹陛之下的那些大臣們。之所以不敢對這個在他們心里已經被碎尸萬段無數次的家伙下手,原因也正是因為這數萬虎賁貔貅在守漢的手中控制著。
若是朝廷官軍。哪怕對方是袁崇煥,他們也有辦法弄死他,大不了讓他從城頭上坐吊籃上來。
算了!
還是不要讓這個災星進京吧!
皇帝和大臣、太監們都在心中暗自咒罵著。
于是,一道明發詔旨給了駐節天津,組織軍隊對遼東反賊進行軍事進攻的寧遠伯,將朝堂之上的各種爭論一一抄錄與他。“令其明白回奏。”
既然已經是捅了馬蜂窩,索性就玩得大一些,玩得徹底些!于是,守漢又一次的用克龍炮發出了一連串的重炮彈。文章之中大張旗鼓的描述了一番幾處海關關稅的收入情況,和這些銀子在如今的遼東戰場、剿賊戰場上所發揮出來的巨大作用。文章的結尾之中。除了建議崇禎“當此非常之世,當以非常之手段,行非常之事,以建非常之功。”文章之中很是直白的言明,今日成敗,不在于遼東與中原一城一時之得失,若能政令通暢,稅收充足,縱然前線失利,闖賊橫行,國家有錢糧在手,也能安若泰山。遼賊流賊為標,錢糧為本!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與稍變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輕”
除了這個足以令抬出朱元璋所謂祖制的家伙們臉上火辣辣的大嘴巴之外,守漢更是不怕自己得罪的人不夠多。
“目下戰兵衛所兵皆不足用,各地統兵將領擁兵自重不足為持,必須要編練新軍才行。”
這樣的舉動倒是令崇禎心中狂喜不已。原本以為寧遠伯會依仗兵馬錢糧圖謀不軌。但是現在看,他幾乎一舉得罪了整個天下人(當然,崇禎眼中的天下人,肯定是沒有那些種田、務工、為行商的富商出力之人,他們手中沒有可以制造流傳萬世的筆桿子,也沒有可以殺人的刀把子,只有一身粗黑的皮膚,一手老繭罷了。)還談什么窺視大寶?老老實實的給朕出苦力、出錢糧吧!朕做了中興之主,也少不了你的公侯之位!
不光是崇禎一個人開始仔細而又審慎的分析著守漢的這份建議,便是許多代表著江南商賈集團利益,出身東林的文官們也從家鄉來的各種信息當中尋找著對自己有利,并且利益最大化的辦法。
沒辦法,眼下的局面看來,皇帝是鐵定要聽從李守漢這廝的禍國殃民主張,所差者便是多少的問題。既然是不能避免這樣的局面發生,那就盡可能的減少對自己的打擊,甚至是從中獲利。至圣先師不是教導我們,“君子不立危墻之下”、“識時務者為俊杰”?
幾年來,南粵軍為后盾,隆盛行和其他的商號、報紙在江南橫沖直撞,讓江南的瓷器場主、織布場主損失不小。不過,也有許多人在與南粵軍系統的商業往來當中大發橫財。比如茶葉商業、生絲商人、糧食商人。
隆盛行體系在傾銷糧食油料食鹽和各種紡織品的同時,也在大肆收購生絲、茶葉等原材料。在各地織造場傳出一陣陣悲慘的哭聲時,浙西的桑戶蠶戶卻是絕對高興,南中的商人們大把的銀元用來收購生絲,直接的將生絲價格抬了兩三成還不止。見到有利可圖,各地的地主便將良田變成桑林。
對于一手出售成品,一手大肆收購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商業行為。起初東林的幕后老板和金主們還是很高興的。一船一船的精織染色布來了,又收購了一船一船的棉紗和坯布走,留下了不少的利潤給江南商人。為了謀求巨額利潤,天才的江南商人們甚至研發出來了直銷、代銷、走私三者相結合的商業模式。
大臣們彼此之間書信往還,剖陳利害,如何的趨紅避黑,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大變化當中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
大人先生們私下里謀議,隆盛行掌控的報紙卻是不甘寂寞。在京師、南京的幾張報紙上全文刊登了寧遠伯爺的表章,并且為那些在茶館里聽說書先生們讀報的升斗小民們提供了講解。一個普通的小老百姓。小店主,依靠鄉下田地城里店鋪過活之人如何在新的稅收制度之下完糧納稅的案例。負擔是比江陵相公推行一條鞭法之后是增加了還是減輕了。
不算不知道,算了之后,茶館里一片嘩然。
原本以為寧遠伯和讀書人筆下口中的萬歷皇爺一樣,都要采用王安石的法子來盤剝咱們小民。但是卻不想是給咱們送錢來的!“不用再交那么多錢糧,不就是給咱們送錢來?”
有的人在鄉間廟會上聽得說書先生唱讀了報紙后,更在心里暗自盤算,若是當真行了寧遠伯爺的法度。當真要立刻辦兩件事,一是在天地君親師牌位旁邊給寧遠伯立一個長生牌位。二一個便是去何舉人家把投獻的土地討要回來!
雖然守漢這份文書猶如一記悶棍打得整個朝廷體系頭暈眼花,但是稍稍清醒過來之后,雖然所有人都頭疼不已,但是根據各自所屬的集團,不同的利益訴求,開始在這份題奏當中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部分條款。
比如說。以王承恩、王德化為首的太監們,就十分熱切的贊賞寧遠伯提出的編練新軍由皇帝直接統轄的方略。在這部分方略當中,守漢更是提出來了,愿意報效這支三萬人規模的新軍訓練所需的全部物資和費用,并派遣人員協助朝廷來進行編練招募。待擊敗了遼東反賊。所有物資、訓練好的軍隊都上呈皇帝指揮調度。當然,所謂的歸屬皇帝指揮調動,也就是交給御馬監的太監們統領指揮調動。
這樣一來,朝中閹黨們的話語權便大了許多。
對于此事,眾正盈朝的東林黨們自然不會允許他發生,各地的將領們也不會同意。練新軍他們是愿意的,但是如果不把物資、軍餉調度使用,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他們,他們如何能夠同意?于是,朝中有大臣陰森森的說了一句,“陛下,就不擔心給子孫留下一支神策軍嗎?”
這話一出,頓時讓閹黨們噤若寒蟬。神策軍,那是什么隊伍?那可是晚唐時為太監們所掌握的禁軍武裝。幾位李唐天子都是太監依仗神策軍的武力擁立的。
不過,朝中的大佬們也是號準了皇上崇禎的脈搏,知道這位天子的好惡,倘若不令他達成練屬于自己嫡系武力的目的,只怕朝中又要掀起政潮。
于是乎,一個折中的搗糨糊方案在各方的妥協之下率先通過。于京畿、山東地區招募一萬新兵,歸屬于御馬監統轄,請寧遠伯提供糧餉軍器派出人員組織訓練。待神機營、三千營各部自山東歸還建制后,與上述部隊混合編成。
這件事算是皆大歡喜的通過了廷議。太監們掌握了一支武裝,大臣們控制了新軍的規模,同時讓寧遠伯又一次的出了些血。不過,接下來的事情便是讓太監們和兵部的大人們惱火了。
為了節省補給壓力給大明本來就十分緊張的財政緩解一下壓力,守漢更是在回復當中建議由南粵軍派出工匠、技師到大明的軍工生產部門來監督火藥、甲胄、兵器的制造。從南中調來一些制造火藥、兵器甲胄的工匠和管理人員,跟大明的工匠一起制造上述軍器。同時,被服廠也會派出一些人來幫助組織大明的軍服生產。
這還了得?!這不是從兵部的大人和管理倉庫的太監們嘴里搶食嗎?你南中的兵器甲胄質地之優,價格之廉。可是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如果你派人來監督、幫助提高生產水平降低消耗,那么我們吃什么去?
須知,徐光啟相國親自監督制造的精品魯密銃,號稱最狠最毒的,每一支造價可是達到了一百五十兩一支。而與魯密銃相比,同樣是具有奧斯曼血統的贊巴拉槍。實際上就是明代魯密銃的升級版,經過本土化改造而成的抬槍,平擊也就是最大射程可以到四百余步,有準頭,也就是有效射程也達到了二百余步(這些數字在雍正九年川陜總督給雍正的奏折里,乾隆五十一年和珅給乾隆的奏折里都有,有興趣的同學自己去找找看。),而同樣的燧發銃在著名大貪官和珅的督造之下,每支用葉鐵十五斤。工料飯食銀一兩三錢六分六厘。而上面說得最大射程四百余步的抬槍,最貴的造價也不過六兩,最低也要二兩八錢。
(你個著名大貪官,做事如此悖逆,你這個價錢讓著名大科學家和明朝的諸多大清官怎么面對觀眾?為什么不和你的主子報價一百五十兩?!嗯?!)
守漢的這篇答復文字之中最為得罪人的就是指出了流寇興起的原因,其根源就是土地兼并,然后官紳不納糧,導致民眾負擔過重。而朝廷錢糧來源卻是隨著天災的蔓延擴散。流民的四處求生而越加縮減。所以,如欲徹底平定流寇還海內以平靜。手段其實很簡單。只要一道圣旨明發天下,宣布官紳一體納糧繳稅。然后想法讓這道圣旨令以李自成闖營、羅汝才曹營、張獻忠西營為主的農民軍知曉,不用半年,所謂被李自成等人裹挾而來的百萬流民便是散歸故里。徒黨星散的李自成等人自己就會投降。
但是,這段文字毫無疑問的被朝中文武大員、勛貴、太監、甚至崇禎本人忽略不見了。開玩笑,一體當差納糧?朝廷的體面與尊嚴何在?難道要我等(朕)與你李守漢一樣。把自己家里的銀錢弄去繳稅不成?
斗轉星移,很多年以后,有良心的青年歷史學家們點評這段歷史時這樣寫道:“在三分抗敵,七分發展的原則方針之下,受南粵軍實力的急劇擴張所鼓舞。李守漢當時的野心已經極度膨脹,妄圖一舉不戰而控制明朝的軍事政治甚至經濟,只不過他這份野心還欠缺陰險,居然絲毫不加掩飾,直接裸的向崇禎提出要求。”
(哪里像給我們發工資、支付稿酬,幫助推廣宣傳的基金會那樣,將白雪公主她后媽的蘋果變成了數碼產品?)
至于說守漢提出的所謂提供技術和管理,對大明朝廷系統內的軍工生產進行一番監督改造的建議,更是被朝中各派一致默契的給否定了。作為歷史上有名的亡國之君的崇禎心里很是明白,這所謂的技術合作,借雞生蛋,用自己的市場和資源來換技術,是極為不靠譜,也是極其危險的事情。到時候,只怕是建奴平定了,皇極殿上乾清宮中龍椅上的主人卻也換了人。
這樣的事情,卻被某人大張旗鼓的進行了,利用自己國家業已完善的工業體系,大興所謂借雞生蛋之法。要引進別人的資金和技術,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于是乎,大批往日的敵人不再扛著軍旗而是夾著公事包堂而皇之的進來了。
但是,雞是借來了,不過自家原本的雞籠子也得提供給人家的雞,而自家原本的雞,不好意思,為了好好的喂養別人家的雞,你們得忍耐一下。可是,超國民待遇的精飼料也吃了不少。雞屎也拉了一地,可就是不知道最后蛋留下了幾個?
連崇禎都知道這事不靠譜,但是有些人卻奉若圣經。
更有大臣在朝堂廷議之時大贊寧遠伯府中頗有盛唐之風,女兒家也能領兵出戰,加以時日怕不也是一個平陽公主?這話里連著放了幾支毒箭出去,幸好沒有引起別人注意。
廷議到了最后,各派爭吵完了,算是平衡了各自的利益。
朝廷正式給寧遠伯、援剿大總統李守漢下旨,允許他在山東、登萊等處推行他所謂的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主張,以供軍用。
在朝中大佬們看來,山東、登萊兩處,歷年來不是蝗旱就是亂民,如今又是阿巴泰和教匪王可,還有李青山等股亂賊將省內攪擾的天翻地覆,已經成了一攤亂局,索性便任由李守漢去折騰。就當是允許他就地籌措糧餉了。
可是,大佬們或是有意識的遺忘了,山東雖然是一片混亂,但是卻有幾家巨室便是皇朝更迭也不受影響的。
消息傳到了曲阜、鄒縣等處,衍圣公府、亞圣府中隔著院墻都能聽得到里面傳出來憤怒的叫罵聲。
被罵聲之中提到次數最多的李守漢,此時卻聽不到這些。接到朝廷旨意后,一面令人轉發給在濟南留守的大兒子李華宇,一面督促部隊準備開拔往寧遠去。同時命令原在寧遠的南粵軍部隊,將傷員撤往耽羅島進行休整治療。那里被南粵軍經營時間較久,各方面的設施、器材要比寧遠好得多。
消息到了寧遠,很快便被潛伏在寧遠城中的清軍細作通過各種途徑得到。
同樣的消息被對壘的兩軍統帥知曉后,竟然反應如出一轍。
得知李守漢命令南粵軍撤走在寧遠的傷員,頓時讓駐守松山堡忐忑不安多日的多爾袞心中大為安定,“謝天謝地!李華梅那個瘋婆子母老虎終于要走了!”不過,想起在李華梅不計成本炮火下生存的那些日子,多爾袞便是后背一陣陣發冷:自己的數萬人竟然險些被幾千南粵軍打得崩盤!
駐守寧遠,不住的勸慰李華梅安心養傷的施郎得到這個命令之后也是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
“謝天謝地,媽祖娘娘顯靈護佑。咱們這位大小姐終于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