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驛、下花園、保安州、東八里、西八里、懷來城,永寧城,延慶州,城池屯堡上空飄揚的日月旗被人狠狠的從城頭踢下,換上了大順的旗號。
沿著官路,通往居庸關的山路上更是車馬擁塞,人歡馬叫。數十萬人的龐大行軍隊伍,前鋒已經過了延慶城,后衛卻還在大同與太原之間。
宣府鎮已經從明軍護衛京師的右臂,變成順軍攻打北京的左勾拳。
眼前,唯一可以阻擋大順軍前進道路上的關隘,便是八達嶺與居庸關了。
八達嶺的由來,按照《長安客話》中的解釋:“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因為八達嶺是居庸關的外口,北往延慶、赤城、蒙古,西去張家口、懷來、宣化、大同,東到永寧、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區,可謂是四通八達,所以它歷來便是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衛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稱。
八達嶺這名,最早時見于金代詩人劉迎的長詩中《晚到八達嶺下,達旦乃上》和《出八達嶺》。元代,這里稱“北口”,是與南口相對而言。南口在北京北郊昌平縣境內,從南口到北口,中間是一條40里長的峽谷,峽谷中有萬里長城的著名關口“居庸關”,這條峽谷因此得名叫“關溝”。八達嶺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這里,兩峰夾峙,一道中開,居高臨下,形勢極其險要。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如建瓴,如窺井。“古人有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之說。
“林泉,你看這八達嶺比潼關如何?”借助著手中的望遠鏡,李自成在山腳下便清清楚楚的將八達嶺山形地貌看得明明白白。
“圣人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今陛下以堂堂正正之師,吊民伐罪以正討逆。便是,又豈能阻擋王師前進?”
跟隨李自成御駕行動的大順丞相李巖,恰到好處的轉了一句文,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話來回答李自成。
“丞相所言甚是。學生亦是如此看。”在潼關戰役之中嶄露頭角,為李自成大軍獻上聲南而擊北,佯攻鐘祥,調動明軍引誘孫傳庭大軍出潼關東進計策的顧君恩,也是為李巖的這番言語而擊節贊嘆不已。
聽得了手下重臣的這一番善頌善祝,李自成卻也是微微露出了些笑容。
“話雖如此,但是朕卻不敢小覷了這道雄關險隘。免得傷了朕許多忠勇將士的性命!傳杜勛來!”
杜勛,字子猷,原本是崇禎宮中尚膳監掌印太監,大概的差事權力就和海大富公公、小桂子公公的活一樣。后來被外派任宣府(今河北宣化)監軍。李自成大軍東進,大同總兵姜鑲派使者至李自成軍前納降。杜勛雖然沒有派出使者早早的去接洽投降事宜,卻也是另有一番表現。
他和總兵王承允出城三十里迎接,對于他的這番表現,宣府巡撫朱之馮大罵:“爾上所倚信,特遣爾,以封疆屬爾。爾至即通賊,何面目見上?”杜勛卻是一言不發,大笑而去。朱之馮見大勢已去,自縊死。
杜勛聽得皇上召喚,急忙一溜小跑的從隊伍的后尾處奔來。
“奴婢參見皇上。”
“杜勛,你在宣府獻城歸順朕,也是有功于我大順。可是,你在明國那邊,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說到這里,李自成以目光示意,旁邊有人丟過一份邸報擲給杜勛,上面赫然有著宣府監軍太監杜勛在宣府盡節,帝賜杜勛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其侄為世襲錦衣千戶等詞句。
“奴婢自從出城設擺香案迎接陛下天兵之時,便已經將此殘軀盡數獻與陛下了!”杜勛倒也是干脆,很是直截了當表了一下忠心。
“少啰嗦!只管給咱說說對面的這座山嶺上的布防和兵馬情形!”
劉宗敏對于杜勛這些人向來都是沒有什么好聲氣,只管粗豪的呵斥著杜勛。
“是!汝侯說的是。”杜勛站起身來,卻依舊彎著腰,指著遠處山嶺上的各個敵樓、關隘,哨口、道路為眾人一一講說起來。
他講完之后過了好半晌,眾人還在驚愕之中不能自拔。
這一帶的長城都是當年戚繼光戚少保督工建造。依照山勢修建,分為南、北兩峰,蜿蜒于山脊之上。從城墻上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墻、、垛口、箭樓、敵樓和甕城。在甕城墻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墻,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涌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圍殲,敵人如落甕中。
甕城是這一帶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八達嶺的甕城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甕城內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
甕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北門鎖鑰”,城門洞上,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內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閂。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出反擊號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起沖鋒的出口。
關城設東、西關門,西城墻下部用10余層花崗巖條石壘砌,上部砌大城磚。墻寬20余米、厚17米、高7.8米;頂部為長方形城臺,長19.8米、寬14.15米,面積280.17平方米,四面筑宇墻垛口。城臺兩側30~40米處,各建敵樓1座,以墻連通,與關城構成犄角之勢。西城墻兩側連接有南、北兩道城墻,兩墻均建于山脊之上,東低西高,成u字形,在東門相遇。
而作為居庸關外圍據點,整個八達嶺防御體系重要一環的岔道城,更是橫亙在大順軍隊前進道路上的一個不可回避的關口。
據《延慶州志》記載:“岔道有二路,一至懷來衛,榆林、土木、雞鳴三驛至宣府(今宣化)為西路,一至延慶州、永寧衛、四海治為北路。”故得名“岔道”。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岔道城開始修筑,歷經三十余年終于建成,整個城呈不規則長方形,中間略鼓,兩端略縮依山勢而建,北部城建在半山之上。整個城東西510米,南北寬185米,為船形。全城總占地面積約8.3萬平方米,城墻高8.5米,由石條城磚、石灰、泥土筑成。城上設有馬道,外側宇墻設垛口、望孔、射口,南城墻有烽火臺2座。城墻的建造分為兩個時期,早期是內夯土,外用石塊加白灰砌筑,晚期又在原城墻外用條石和磚砌筑。
這處處關隘都是修建的如此堅固,又都是擇險而建,端得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倘或是再有一個類似于周遇吉那樣堅守不退的人物,大順軍這一路千里而來,難道要在這八達嶺下折損無數兵馬嗎?
見眾人面對這座雄關險阻皆是面有憂色,杜勛卻是呲牙一笑。
“皇上,各位侯爺、大人,此處關隘雖然說險峻異常,但是卻也并非不破之城。據奴婢所知,便是崇禎朝以來,這座用來防范北方虜騎的城關便被奴賊攻破過。”
杜勛說的,便是崇禎九年那次居庸關失守。
崇禎九年七月初,清兵入寇,一路攻取獨石口,一路攻取喜峰口。
清兵入喜峰口,明巡關御史王肇坤激眾往御,不敵,退保昌平。十日,昌平被圍,王肇坤與守陵太監王希忠,總兵官巢丕昌,戶部主事王一桂、趙悅,攝知州事保定通判王禹佐分門守御。
十六日上午,居庸關從內側被攻破,十六日晚,昌平兩千朵顏蒙古兵作為內應,引清兵入城,巡關御史王肇坤戰死,同時戰死的,還有戶部主事王一桂,保定通判王禹佐,守陵太監王希忠,判官胡惟忠、吏目郭永、學正解懷亮、訓導常時光、守備咸貞吉等人。
總兵巢丕昌出降,清兵焚天壽山德陵。
“守岔道,所以守八達嶺;守八達嶺所以守居庸關;守居庸關所以守京師。”聽完了杜勛這通詳細的介紹,李巖在馬上若有所思。
“陛下,臣父子自歸順以來,蒙陛下天恩,封官進爵,但是卻無尺寸之功。實在是汗顏得緊!如蒙陛下恩準,臣父子愿領本部人馬,攻取岔道城來獻!為陛下入主京師掃清道路!”文水伯陳永福提韁催馬而出,在李自成駕前請戰。
“也好!往日之知道愛卿善守,今日卻不妨見識一下愛卿之攻!”對于陳永福等前明官軍這些降將,李自成向來是恩遇撫慰有加,但是當真是到了打硬仗的時候,李自成卻不敢把他們作為自己的可用可靠實力。
今日卻見陳永福父子主動請戰,去攻打眼前這座橫亙在山間險道上的關口,確實是令李自成頗為欣喜。
“愛卿卻是要小心。此處山間崎嶇狹窄,大隊人馬施展不開,人馬上去的少了,未免為明賊所乘。還是要多多的想些法子才是!”
“多謝陛下!此間山間小堡,又有幾何兵馬?!臣去去就回!”
陳永福、陳德父子各自跳上戰馬領著本部數千精銳躍出大隊,沿著山間道路直奔岔道城而去。
往岔道城的路上,山坡、溝底,星星點點的散落著幾戶人家。知道要打大仗,要有大隊人馬過境,膽子小的住戶早已趕著牲口,背著糧食,收拾了細軟衣服,把粗笨應用之物掩埋好,拉家帶口的躲進深山之中。膽子大的,也是用石塊砌死了大門,躲在門后觀察著眼前這一幕即將是令大明天翻地覆的景象。
越過了南口村,沿著狹窄崎嶇的四十里長的關溝,陳德催馬在前,領著百余名精銳騎兵飛速而來。新換的馬蹄鐵敲打在山溝里的石頭上,轉瞬間便有偶爾幾點火星一閃即逝。望著兩側山頭上的密林荒草,陳德不時的提醒手下人,“警醒些!別中了別人的埋伏!”
隨著陳德的口令,這百余騎兵漸漸的在關溝內拉開了長長的隊形,頭尾上長達三里有余。便是有埋伏,也只能傷及一部,不會傷了元氣。
為首的斥候在馬上已經可以看到隱約的溝口,看到在溝口后面的那座堡壘隨著馬匹的奔跑條約也是在不停的起伏不定。
但是,溝口的景象卻是讓斥候為之精神一振!
溝口處聚集著一大群人!
“少伯爺!溝口有人!娘的!這群明賊果然是膽子不小,居然還敢列陣迎戰?!”
陳德勒住了馬頭,遠遠的望過去,雖然有望遠鏡的幫助,但是在鏡頭里也只能看到溝口那里聚集著一大群人。為了以防萬一,他勒住馬韁繩,等候后面的騎兵跟上來。
“全體下馬,整理甲胄兵器!”發布了這道命令,陳德便是徑自跳下馬來,將掛在馬鞍上的長刀、步弓、火銃等物一一摘下來查看一番,更是將箭囊打開,檢點一番里面的箭矢。做完了這一切,他滿意的點點頭,招手喚過一名心腹親兵。
“你馬上到伯爺那里去,將這里的情形告知伯爺,就說我打算擊破攔阻之敵,沖到岔道城下,請他老人家督率大隊人馬火速前來!”
送走了報信的親兵,陳德又命令手下人吃了些干肉餅子,稍稍給戰馬休息了一會,見大家精神體力都恢復的差不多了,便一躍上馬,“立功露臉的時候便在眼前,隨我來!”
這百余騎兵都是原來陳永福的家丁,最是精悍不過,便在陳德馬后一路呼喝咆哮著卷起陣陣煙塵,直奔溝口的大隊人馬而來。
戰馬的而幾個跳躍之間,人們已經能夠從馬上隱約看到那些在溝口聚集的身影,陳德不由得陣陣興奮,從背后摘下馬弓緊緊的握在手中,又取了三支狼牙箭用三根手指捏住,只待能夠看得對面清楚些了,便要彎弓搭箭射出去。
“兄弟們,跟我上!拿下了岔道城,攻破了居庸關,咱們就可以到昌平去燒崇禎小兒的祖墳去!”
在陳德的沖鋒箭頭不遠處,陳永福揮動著長槍,大聲吆喝著,身上的斗篷被山間的冷風吹得飛揚起來,儼然便是戰艦的風帆一般。在他身后,千余騎兵和數千步兵在狹長的關溝內掀起了一道滔天的狂潮。
拿下居庸關,沿著八達嶺的山道向下直沖,不遠處便是天壽山皇陵所在。這里可是埋著自永樂以來的歷代明朝皇帝、后妃。
崇禎令三邊總督汪喬年、米脂縣知縣邊大綬發掘了李自成家的祖墳,把祖先骸骨盡數毀了的事,在大順朝野上下無人不知。也是文武們引以為恨的一件事。雖然有鐘祥誘敵孫傳庭出潼關時燒了享殿的舉動,但是比起了拋墳掘墓的事情來,大順朝廷上下卻是一致認為做得遠遠不夠,也應該把崇禎家的祖墳同樣刨了!
如今,為皇上出這口惡氣,能夠建功立業簡在帝心的機會就在眼前,如何不令陳永福手下的官兵們士氣大振?一個個只管催開步伐,大步朝著溝口方向猛撲。
但是,沖到溝口時,一幕令人瞠目結舌垂頭喪氣的情景赫然如一塊從天而降的巨石一樣砸在了眾人面前,砸的大家胸中發悶,仿佛使足了全身力氣打出去的一拳,被對方輕松閃避開了一樣。
溝口處,陳德領著百余騎兵正在與數百名明軍官吏兵丁混雜在一起,歡聲笑語。溝口旁邊的寬闊處,早已有人平整出了場地,高高搭起了彩棚、以山間松柏扎起了牌樓,牌樓上用彩綢妝點,隱約上面還有字跡,急切間也看不清,大抵是恭迎圣駕之類的詞。
路邊,除了有鍋灶燒水煮茶之外,更有一班鼓樂在,樂師們很是賣力氣的耍用著手中的笙管笛簫,將動人悠揚的細樂送入人們耳中。
“這個,這個,這他娘的怎么回事?!”陳永福頗為惱火,“陳德,你給老子滾過來!”陳永福本打算在岔道城很好的打上一仗,在李自成和大順文武官員們面前露個臉,可是,眼前這些岔道城官員的表現,完全把他的計劃給打亂了。
“父親,岔道城只有一個守備領著三名千總,不過數百兵丁,且又數月不曾關餉。兵無斗志,將無戰心。聽得皇上大兵到了,立刻出城到溝口迎接,以追隨皇上討伐暴君崇禎!”
“嘿!”陳永福將手中長槍狠狠的刺入腳下凍土,饒是那塊土凍得堅硬,卻也是被他這帶著無量無盡怒火刺出的這一槍深入了一尺有余。
但是,即便是心中再有怒火,也不能不做出一副表示來。畢竟,這些人望風而降,卻也是李自成的天威所至。
“馬上向皇上報捷。就說岔道城守軍為圣上德威所感,于大軍未到之時便以起義歸順。前鋒臣陳永福所部,兵不血刃占據岔道城。眼下正往居庸關進軍!”
八達嶺為居庸之禁扼,岔道城又為八達嶺之藩籬,岔道城投降了,八達嶺和居庸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