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霸主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上達天聽

可是京城以及京城周圍的年輕高手在這一個多月來幾乎全部都輸在了術赤的手中,就算是京城年輕武者之中的翹楚京城十虎也有四個人輸在了術赤的手中。剩下的六個人直接自認不敵干脆就沒有出手。臉上極為不好看的宣武帝便一直派人去盯著術赤的擂臺,一旦術赤落敗就馬上報告自己知道。

宣武帝所說的幾人是大齊年輕一代名氣最大的幾個,其中韓嘯天、孫伯元、王淵、孟建偉四人則是大齊世家之中最杰出的四位,被稱為四大天王。

宣武帝每說一個,那小太監就搖一下頭。等宣武帝說完之后小太監開口說道:陛下,擊敗術赤的不是這幾位中的任何一個。

不是這幾個之中的任何一個?也對,呂昊卿這會應該還在給皇弟祝壽,妙愿小神僧應該也在皇弟那里,就算沒去想來以妙愿小神僧佛門弟子的身份也不會輕易去和別人打擂。韓嘯天還沒回來,孫伯元也美譽結束閉關。王淵和孟建偉也很早就出去游歷了,沒聽得他們回來的消息。那擊敗術赤的到底是何人?

宣武帝一臉高興的問道。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無疑就是人才。而人才之中年輕人才更加重要,因為他們代表著未來。新出來一個自己不知道的年輕俊杰宣武帝自然很高興,因為這代表著大齊年輕俊杰很多,大齊的未來充滿希望。

小太監叩首說道:陛下,擊敗術赤的人教風清遙。是紀大人所招贅的二女婿。

宣武帝聽到小太監的回答有些驚訝了。

紀老爺身為朝中眾臣,家里的情形宣武帝也是知道一些的,清楚紀嫣然是怎么個情況。贅婿的地位本來就不怎么高,一般來說有才能的人都不會去當贅婿的。再加上紀嫣然的情況很不好,入贅的人應該不會有什么才能才是。

可偏偏就是這個應該沒什么才能的人竟然擊敗了術赤,宣武帝自然是有些驚訝的。

看來紀愛卿找了一個好女婿啊。那術赤是先天高手,紀愛卿的女婿能擊敗術赤,一身修為應該也達到了先天,很不一般啊。

唔……既然是紀愛卿的女婿,那就更要重賞了。傳旨。賞賜風清遙黃金五百兩。綾、羅、綢、緞各二十匹,賜玉帶一條。

領旨。

聽到宣武帝的旨意,小太監忙退下前去紀府傳旨。

風清遙,好樣的。呵呵。

等小太監離開之后。宣武帝在一邊的紙上寫下風清遙的名字。看著風清遙這三個字微微一笑開始繼續處理眼前的奏折。

不過聽到術赤落敗的好消息。宣武帝的心情好多了,臉上一直都帶著笑容,好像眼前紛雜的朝政也不是那么枯燥麻煩了。

幾位愛卿。昨天那犬戎武者術赤被人擊敗的事你們可都知道?

第二天,朝會一結束宣武帝就把朝中包括三公在內的幾位大臣交到御書房,等幾位大臣坐下之后笑吟吟的開口問道。昨天一整天,宣武帝的心情都是非常好的,今天對幾位大臣說起昨天的事還是帶著滿臉的笑容.

術赤在京城擺擂的事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原本一個武者擺擂并不算是什么事,甚至可以說與宣武帝以及朝中大臣沒有一點關系。可是如果擺擂的是一個敵對的犬戎人,更重要的是這擂臺擺了一個多月沒有人能戰勝術赤,這就關系到大齊的臉面問題了。

朝中大臣對這件事也是非常關心的,幾乎每一位大臣都派人去盯著術赤的擂臺,每天給自己通報消息。

術赤落敗的消息也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京城,以三公為首的一眾大臣自然也都知道了打敗術赤的就是那位奇才風清遙。

聽到宣武彈問,太傅馬伯元捋須笑道:陛下,術赤落敗的事我們都知道了。更重要的是術赤是被一招擊敗,這表明我大齊不是沒有人才,而是真正的人才不屑于和術赤交手,所以才對術赤擺擂的事置之不理。不過術赤太過于囂張,惹得我大齊真正的人才不滿,出手將術赤擊敗。

馬伯元的話讓所有人臉上都微微一紅,什么叫大齊真正的人才不屑于和術赤交手,京城十虎在大齊年輕武者之中也算是翹楚了,不過卻不是術赤的對手。所以才造成術赤在京城擺擂一個多月都沒有人能擊敗,現在被風清遙擊敗可以說是意外而已。

不過并沒有人反駁馬伯元的話,一個人要面子,一個國家就更加要面子了。馬伯元這么說也算是挽回了大齊的一點顏面。

宣武帝干咳兩聲開口問道:諸位愛卿,這位風清遙你們可有人知道?

馬伯元笑道:陛下,如果是問其他的人,我們可能不是很清楚。不過這位風清遙我們卻是非常了解,我想朝中很多大人都對風清遙有一些了解的。

哦?這位風清遙還是個名人?滿朝公卿知道風清遙的還很懂?不過朕怎么從來沒有聽過這位風清遙啊。宣武帝有些奇怪的問道。

呵呵,陛下,您不知道也是正常的。說風清遙是個名人不錯,不過這個名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只有少數接觸過風清遙的人才知道。李子清笑著向宣武帝解釋道。

哦?只有少數接觸過風清遙的人才知道?那不知諸位愛卿對這位風清遙的了解多少?他有什么樣的才能啊?

說起才能嘛,這位風清遙還真不簡單。武功就不說了,能一招擊敗術赤,已經足以說明風清遙的武功之高。在我大齊年青一代之中絕對是最頂尖的。不要說在年青一代之中,就算是整個大齊武功比風清遙高的可能也是屈指可數。李子清笑吟吟的說道。

嗯,不錯,術赤在京城擺擂一個多月沒有人能擊敗,卻被風清遙一招擊敗,足以說明風清遙武功之高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宣武帝點頭贊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