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侯

第1380章 考核

李中易對參議們的考核,既刁鉆又十分考驗基本功,而且,由于是皇帝本人親自出題考試,一旦考砸了,很可能影響未來的前程,誰敢馬虎大意?

出完題目之后,李中易只留下了張三正監督考試,他本人則在馬光達的陪同之下,繼續在軍營里四處溜達。ranwena`

“耀明,你治軍的手段越來越多了。”李中易旁觀了兩隊士兵捉對用木刀木槍撕殺之后,不由大發感慨。

馬光達摸著腦袋,露出憨厚的笑容,解釋說:“我軍遲早要打遍全天下的軍隊,早點作出有針對性的訓練,正好符合您一向倡導的有備無患!”

李中易頻頻點頭,摸著下巴說:“朕部下的大將之中,就數你最是踏實肯干,比廖曉達那個喜歡耍嘴皮子的家伙,可強出太多了。”

馬光達聽得懂李中易的潛臺詞,李中易并不是在批評廖山河,而是分別指出了兩員大將的性格特點。

實際上,李中易對廖山河的喜愛,軍中的大將之中,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和喜歡多嘴多舌的廖山河相比,馬光達屬于悶嘴葫蘆的類型,脾氣秉性和楊烈大致相仿。

這主要是和馬光達的成長環境有關系,馬光達自幼喪父,靠著母親替人作針線活賺些銀錢,這才慢慢的被養大了。

所以,從很小的時候開始,馬光達便學會了看成年人的眼色,也讓他養成了謹言慎行的好習慣。

不過,馬光達的話少,那僅僅是針對一般人而已。只要和李中易在一起,他的話就很多,多到李中易有種面對廖山河的感覺。

“皇上,您常說,玉不琢不成器,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臣以為,練兵之道,就要敢于設想從未見過的場景,并督促軍官和士兵們加以訓練。”馬光達一旦打開話匣子,比廖山河那個大嘴巴,還要話多。

李中易笑道:“兵者國之大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能夠持續性多年如一日都這么在做著未雨綢繆的事情,朕沒有看走眼。”

馬光達得了李中易的夸贊,頗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腦勺,輕聲道:“臣的這么點本事,還不都是皇上您教的么?”

“哈哈,你這馬屁拍得朕很舒服吶。”李中易被逗笑了,越是平日里不拍馬屁之人,突然拍的如此的熱烈,倒讓李中易頗有些不太適應之感。

馬光達微紅著臉,小聲說:“臣不會拍馬屁,皇上不罪臣的亂說話,也就很滿足了。”

李中易差點笑出聲了,嘿嘿,他身邊的大將們,從楊烈開始,個個都是人精。

在馬光達的軍營里逛了一圈之后,李中易回到參議司的駐地,挨個看大家提交的答案。

這一次,李中易出的題目,其實并不刁鉆,而是四平八穩的論述題:淺論勞師遠征的后勤?

打仗就是打后勤,參議司的人雖然沒管后勤輜重,可是,計算戰果的得失,又必須首先計算后勤物資的充裕程度,這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天塹!

在李家軍的參議司之中,后勤輜重的供給能力,屬于最基礎的一種能力,人人都應具備。

李中易信手拿起一份答案,仔細的讀了一遍之后,不由眼前一亮。他在末尾處,找到了此人的姓名,曾公昌。

曾公昌提出了一個很新穎的構想,在全國的重要水運樞紐城市,設立輜重物資儲備和轉運倉庫。

遇見戰時,由于平常已經有了儲備的物資,大軍只需要乘馬快速趕到即可,而不需要召集太多的民夫,隨軍轉運糧草和輜重。

李中易自然很清楚,不管是英國在全球的初級殖民統治,還是美國的經濟殖民統治,都建立在軍事基地控制范圍的基礎之上。

比如說,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就是利用印度的基地,快速將兵員和作戰物資,通過海上交通線,運到中國的沿海地區。

按照曾公昌的構想,可以在全國的沿江或沿河地區,設置若干個軍事物資轉運中心。不管遇見兵變還是民變,朝廷派出大軍鎮壓的速度,都會因轉運中心的存在,而大大的加快。

李中易把曾公昌的答案,翻過來倒過去,反復看了三遍,卻并沒有當眾叫曾公昌過來,反而把答案直接塞進了袖口,然后像沒事人一般,接著看其他參議的答案。

對于特殊人才提拔上升的通道,在李中易看來,本就應該多元化,而不應僵化古板的機械執行。

一般性質的考試,其實是選拔普通軍官的模式,并不適應特殊人才的需求。

比如說,曾公昌此人吧,他的名字已經被李中易牢牢的記住了,只等合適的時機,再單獨召見,慢慢的深談。

至于那些準備不充分,以至于答題不怎么好的參議,李中易不需要去記住他們的名字,只需要把答案點評一番,就可以起到鞭打快馬的效果。

人的社會,天然就有競爭,要么符合李中易的要求,被快速提拔起來。要么,就會被末位淘汰出局。

在參議司系統之中,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考試,根據考試的結果,總有百分之五的參議,被請出參議司的系統,并補充同等數量的新型軍官進來。

在李家軍的體系之中,參議司系統的軍官,起到的作用是謀劃作戰并承上啟下,絕對不容庸人長期混日子。

在回去行宮的路上,李中易接到了水師發來的戰報:趙老幺已經利用各種火炮的巨大威力,在杭州灣成功逼降了吳越國的水師。

“嘿嘿,趙老幺不愧是水師宿將。”李中易對趙老幺的表現,非常之滿意。

吳越國的水師力量,當然無法和強漢朝的強大水師相提并論,單單是船載火炮這一項,就差距甚遠。

但是,吳越國的水師力量的特點是,運輸型的海運大船頗多,正好適合搬運杭州城中繳獲來的數不勝數的戰果物資。

說白了,多了吳越國水師的諸多大船,不管是運兵、運馬,還是運物資,都比此前要從容寬裕的多。

如今,強漢朝的水師加上吳越國的水師,大船已近千艘之多。單就水上力量而言,強漢朝的水師已經遠遠超過了林仁肇統帥的南唐水師,更別提強漢朝的傳統優勢步軍力量。

歸根到底,李中易是依靠強悍的步軍力量,奪取的大周江山,南唐的羸弱步軍根本無法和李家軍相提并論。

在歷代統治者之中,李中易算是最重視水師的一位,水師的重要意義就在于,調兵和運輸物資的成本最低。

有了曾公昌的提醒,李中易已經下定了決心,打算沿著淮河、黃河和長江,修建若干個物資儲備中心,以應對帝國領土日益擴大的政治和經濟需求。

回到行宮之后,吳越國官員們的試卷,已經整理完畢,并整齊的碼放到了李中易的御案之上。

李中易望著堆積得老高的試卷,不由暗暗嘆息一聲,這就是為人君父的代價吧。

此次吳越國低級官員們的考核,因是大軍出征之中,文臣們都沒隨軍,主考官只能由李中易親自擔任,也必須由他親自擔任。

畢竟,選拔任用合格的官員,事關吏治的清明以及基本國策的推行,李中易絕不敢馬虎大意,哪怕試卷再多,也必須他一個人勇于承擔起來。

三天過去了,李中易緊趕慢趕,終于趕在出兵西進之前,把所有的試卷,全都精讀了一遍。

最終的結果是,符合李中易要求的吳越本地官員,僅有不足十人而已。其余的人,要么書法甚佳,但治國的政策完全是瞎編;要么是,空洞之極,不知所云。

不過,透過批閱的這些試卷,李中易算是看明白了,無論大江南北,儒學的影響力可謂是根深蒂固。

客觀的說,一百份試卷之中,有九十九份,和儒學的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近千名官員之中,僅有不足十人,和李中易的治國理念有著大致的相似之處。

其中,最令李中易欣賞的一份試卷,是前任吳越國市泊司主簿劉佳文所寫。

在試卷中,劉佳文花了很大的篇幅,分析了海外貿易的重要性。雖然,劉佳文更多的是關心賦稅的增多,卻不失為一篇好文章。

李中易提筆在小本本上,一筆一劃的記下了劉佳文的名字,在他看來,只要是人才皆可使用,不拘一格降人才嘛!

至于,用人要疑,疑人要用,這主要是看監督機構,能否進行有效的監督了。

要讓官員們不敢貪,不能貪,以及不愿貪,并不可能一夜之間全部解決,只能慢慢的來。

盡管符合李中易心意的吳越國官員,不足十位,不過,李中易留下名字的官員,依然超過了五十位。

畢竟,吳越國剛剛平定不久。如果李中易頭一次選拔出來的官員,僅有不足十位,難免會讓吳越地區的仕紳們,人心浮動且不穩。

就在李中易批閱完公文,即將上床安寢之時,同知軍法司事的李浩東突然緊急求見,說是有大事稟報。

李中易心頭猛的一沉,以李浩東的性格,必須是真的出了大事,他才可能漏夜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