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從云當然只會在心里唾罵著樓云,面上卻還是專業地擺出一副官場老油條的深思神色,皺眉道:
“下官雖然也兼掌明州城的刑獄官司,但此事重在物證,又發生在泉州,下官未親見證物,并不清楚其中的關竅,所以不敢出言判斷真假——”
“喔?”
樓云微微點頭,卻又追問,“本官倒是聽說秦大人已經在臨安大理寺見過這箱銅鏡了——”
“大理寺丞劉大人等人都是二十余年斷案理事的老大人了,下官卻是根本看不出這些鏡子的來歷——”
他聽到這里不由得一怔神,連忙笑著否認,知道再被問下便要被他套出話來,故意訝異反問,
“大人看來對這案子萬分關切,想必是官家在召大人奏對時有過提點了?”
要不是他也萬分想從樓云嘴里打聽出官家對這樁案子的意思,好給左右為難的座師劉老大人在這案子上解個圍,他也不至于明知樓云難纏,卻還是送上門來。
正說到這里,樓云手中的鴛鴦荷池鏡突然一松,那枚銅鏡砸到了地板上,發出一聲脆響!
“大人,這是唐時的古物——!”
秦從云駭極而呼,搶上去一把把鏡子救在手中。
只見那鴛鴦荷池鏡由青銅鑄成,鏡背中心一枚六菱形鏡鈕,四面圍繞著白色貝殼鑲嵌而成的精致小劃船,船上還有妙曼的漁女背影,可謂是巧奪天工。
雖然按鏡背上印上的鑄刻時間,距離本朝已經有五百余年的歷史,其色澤仍然明亮。
“古物?”
樓云故物驚訝,“秦大人難道不知,陳綱首分明說這些古鏡都是贗品?怎么會是唐時的古物?”
秦從云手一碰到那古鏡,就已經心里后悔,知道是中了他的圈套,此時卻已經來不及了,只能把鏡放回到了桌上,苦笑道:
“下官沒有別的嗜好,只是對金石之學有些癡心,連帶著對這些古鏡也有幾份鑒賞的經驗。”
大理寺丞劉大人也頗癡迷金石學,和他有過幾封書信交往,所以才把他召去看鏡詢問。
他此時已經恍然大悟,這一趟出使,陳洪早早就在船上公廳擺上了古鏡,說是八珍齋的古物仿制品,供他們隨意賞玩,他雖然警覺,卻沒料到是為了遠在京城的那件案子,只以為陳洪是借著有樓云撐腰而炫耀福建貨品,為了和江浙海商爭奪東海生意。
等他在賞玩時,發現仿制品里有價值昂貴的真古物后,也以為是陳洪想留到最后,賄賂使團上下的禮物。
他還準備等到最后翻臉,就算難舍這古玩也必須斷絕拒絕,也好在樓云面前奚落福建海商膽大妄為,遠不及江浙海商世家的子弟們送起禮來有講究,知分寸。
福建海商想重回東海,那是絕不可能。
他并沒有料到,這一串的事情下來,全是為了在這里等著他。
他只能在心中暗罵樓云狡詐陰險。
“秦大人果然博見多識,本官卻是半點不知這鏡子竟是真古物?”
樓云當然知道陳洪送上來的一百一十七枚古鏡里,只有四枚是古物。
其余全都是八珍齋的老工匠們根據唐時的古物再加上他們幾十年對大宋工藝的爛熟于胸,重新設計出來的精美仿制品。
因為在宋代的淡雅細膩中成功涵含了唐時的熱烈鮮艷,所以這些精品在南洋,一直是各國番首、貴族們趨之若鶩的奢侈品,并把它們稱之為“唐貨”。
而公廳艙里的這些贗品雖然和唐貨的設計一模一樣,卻也不是八珍齋所出,而是福建海商們暗中在東海市場里收購的。
他們收購的是東海市場流行的抄襲唐貨設計的仿制品,就像近幾年來江浙海商們口耳相傳,不知是從哪個邊夷島國傳來的俗語,把這種仿制品稱為“山賽貨”。
它們山寨的就是泉州八珍齋的正品唐貨。
所有的設計、工藝、風格幾乎是一模一樣,最近還開始推陳出新。
這十年來,泉州八珍齋所出的的各種唐貨,雖然物美價高,專門用于對外貿易,在南洋上也享有盛名,在東海上卻是越來越賣不出去,全都被這種山賽貨搶占了市場。
這些貨物包括了八珍齋所出的唐柜、唐服、唐刀、唐扇、唐瓷、唐絹以至于唐畫、唐書無所不至,幾乎所有的八珍齋珍品,在東海上全都有相應的仿制品,價格僅有八珍齋的一半。
如此兵不血刃,短短數年把福建海商的貨物完全掃出東海市場。
唐坊季氏,早就被福建海商恨之入骨,罵到了十八代祖宗頭上。
福建貨中唯一免于被山寨的只有八珍齋古銅鏡。
因為扶桑缺銅,銅鏡又對鑄銅術要求極高,很難仿造,那些和唐坊勾結起來出售山寨貨的江浙小海商們,一直到去年才開始拿到大量的仿制品。
福建八大綱首眼看著這最后的市場都開始失去,除了割肉痛罵,也終于有一個陳洪跳出來,愿意用二房里的嫡次子做犧牲,去和海外的夷女結親。
那時他秦從云才猜到,山寨貨是唐坊做出來的。
他第一個念頭,就是羨慕王世強的腰包一定是肥厚得流油,難怪他又是支持黃氏貨棧到西北開分店,買駝隊,又是到榷場和金國來的契丹商人合伙做生意。
他通過這些手段得來的西夏、金國的情報,有時比官家的職方館都更快更詳細,否則他一個區區海商,獻出來的北伐大計怎么能讓宰相府中的韓參政拍案驚奇,還呈獻到了官家御前?
他擰著分宅單過也要娶那季氏女子,也不是沒有道理。
要知道自他秦從云四年前當上明州通判時,這些山賽貨就充斥于扶桑、高麗、沖繩、甚至大宋的江浙內地市場都已經流入。
東海上幾乎每條江浙海商上都會帶幾箱這樣的貨物。
而對于福建海商們的憤怒,他秦從云身為明州通判,只要在負責處理明州城、酒坊里的海商斗毆官司時,各打二十大板,嚴厲訓斥本地海商和外地海商不要富而無禮,驕橫無度,擾亂民生罷了。
海外仿制品之類的,他家夫人也買了四件組合唐柜,擺在了他平常安靜研究金石碑文的小書房里,古樸有趣,價錢也不耽誤他收購真正的古碑古玩,他也覺得不錯。
至于福建海商們爭議的真貨、假貨,還有山寨貨上唐而皇之打上的“八珍齋”印記,以他看來,既不是殺人放火,又不是耽誤春耕和出海,何必如此斤斤計較?
福建子畢竟小家子氣!
他在心中不安的,仍然是泉州番商告到了京城里的,那一樁上達天聽的銅鏡案。
因為那位趙秉謙,可是官家的隔房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