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來種田

335避雨

六月里還有一件大喜事兒,鳳三娘在六月初的時候生了一對雙胞胎,還都是男孩,可讓村里人著實驚訝了一把。

這個年代信息閉塞,雙胞胎這樣的事兒本來就少,放在黑熊嶺更是一件難得的大事兒。

顧大雷一下子添了兩個兒子,初為人父的喜悅讓他甚至覺得之前對林曉的執念都一下子散了,整日里抱著兩個兒子呵呵傻樂,被林曉嘲諷的喚做“傻大個!”

這要放在平時顧大雷怎么都得跟林曉計較一番,現在都懶得搭理林曉,整日里守著兒子,沒心沒肺的傻笑,連徐朗都覺得不可思議,直說這男人有了孩子才真是成熟了,被林曉嗤之以鼻。

“他那哪是成熟,是越來越孩子氣了。”誰能想到顧大雷那樣一個兇巴巴的人居然為了逗孩子做各種搞怪的事兒,鳳三娘看了都哭笑不得的,林曉簡直就跟看樂子似的。

村子里接二連三的添了新丁還都是男孩,鳳三娘這更是一對雙胞胎,村里有人念叨是黑熊嶺的風水好,這兩年出生的孩子都是男孩。甚至相鄰的村子都有人來取經。

林曉私下里問徐朗,“是有什么醫學根據?”這種事兒徐朗也說不準,“也許只是巧合吧。”畢竟村里之前還是有女孩的。不過他卻覺得這也是一個噱頭,“外面既然有這種傳言,我們不妨加以利用,也許能讓我們的休閑娛樂和飯店生意更好。”

在黑熊嶺和仙人廟村中間那條路附近徐朗已經讓人蓋了房子,就等著那邊仙人廟動工建設他們這邊也營業,因為趕時間,徐朗花錢在魚糧縣城雇了不少師傅來,這樣加快了工期。眼瞅著也快竣工了。

就在徐朗他們忙著蓋房子的時候,那邊仙人廟村后山的家廟也開始建設了。從京城來了一個管事的做監工,每天馬車都會從徐朗他們的飯店門前經過,大車的木料等物也從這里運上去,更是有大批的工匠住到了山上,看那規模,似乎這家廟還不小。

這一天下了大雨。馬車停在了飯店門口。

從馬車上下來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徐朗他們這里還沒有完全蓋好,不過主體工程已經完事兒,里面的裝修布置也是弄得頗有野趣。只是細節的部分還需要修飾,林曉和徐朗正在這里布置,老人來的時候兩人也準備吃飯呢。

“雨大,在這里歇歇腳reads;。”趕車的大漢送上一小塊碎銀子。“方便的給燒壺熱水。”雖然語氣生硬,倒也客氣。

徐朗給王貴家的點點頭。那邊王貴家的送上來兩碗姜湯,“天氣冷,姜湯去寒,不嫌棄的話喝這個吧。”徐朗讓了一下。點點頭也就沒再多說。雖然他和林曉都認出這馬車里的人是山上那正在蓋的廟宇的管事,不過看那老人一副淡然的模樣,兩人誰都沒多嘴。

王貴家的送上來飯菜。飯菜都是普通的吃食,大鍋燉的豆角豬肉。就著菜鍋烀熟的玉米還帶著一股咸味兒,咬一口新鮮玉米的甜香和菜的油膩咸味兒組合在一起,刺激著人的味蕾,只聞聞那味道就讓人食指大動。

林曉拿起一個玉米和白面兩摻的玉米餅子,又囑咐王貴一家,“你們不用等我們吃完,我們兩個這些就夠了,忙了一大天了,都去吃飯。”

栓子和柱子早就饞了,聞言點頭,那邊王貴卻道:“我們是下人,哪有主人沒吃完飯我們就吃的道理,您吃您的,不用管我們。”讓媳婦在跟前伺候著,他帶著兩個兒子去其他房間忙活了。

那邊趕車的和老人猶豫著喝了姜湯,渾身暖和過來,聞著那飯菜的香味兒也是食指大動。不過之前都沒跟人搭話,這會兒就有點兒不好意思開口了。

趕車的大漢偷偷看了一眼林曉和徐朗吃的,微微撇嘴。瞧著一對金童玉女似的,都用上下人了,怎么吃的還不如他這個趕車的。不過他們吃的那個黃黃的東西瞧著挺不錯的,他在京都這么多年竟然也沒見識過。

倒是那老人,突然道:“你們這里是要開酒樓?”他有點兒不確定,實在是這里的裝飾跟印象中那些高等酒樓相差太多,哪怕是普通的街邊小館子也是沒有這樣的風格,所以老人才遲疑。

徐朗放下啃了一半的玉米,點點頭,“日子已經選好了,三天后就正式開業。”開門做生意嗎,就是迎來送往的,既然人家愿意搭話,他也不能再繃著了。

老人已經打量了半天,發現這兩人都挺不同的,而且他經常在這路過,也知道這兩人是隔壁村子的,所以才放心進來歇腳。

“這里挺特別的。”老人不知道怎么來形容,只用了這樣的詞匯。“我走南闖北見過不少酒樓,你們這個最不同。”

林曉笑,“這就對了,我們要的就是與眾不同,這里的裝修都充滿了野趣兒,您老不覺得跟這里的環境相得益彰嗎?而且我們的吃食也是自家地里產的,純天然無公害。”她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推銷的機會,甚至還揚了揚手中的玉米,“就像是這個,也只有我們這里才有得賣,不是我吹噓,這東西,只怕整個大齊王朝也只有我這里有。想必您老走南闖北也沒吃過吧。”玉米這東西最初被這邊當做觀賞用的東西,林曉相信一般人是不知道怎么食用的。

果然,老人點頭,“這個還真沒吃過。”不過他見識多,也并不是多想吃。當然了,還是很想嘗嘗的。

徐朗和林曉抱著交好的心思,自然不會等人主動開口。

徐朗主動邀請二人,那邊林曉已經讓王貴家的收拾桌子,重新上了一份。

老人只稍微猶豫一下就不客氣的坐下了,那邊大漢卻恭敬的站在老人身后。

徐朗把一穗兒玉米遞給老人,示意他吃法,又把玉米面餅子遞給老人,“嘗嘗這個,這類東西對您的身體有好處。”他是大夫,多少看出這老人有些老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