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風月

第314章 玉太后

福壽宮,玉太后頤養天年的宮殿,其實是宮中不弱于泰平宮的又一處權利中心。在宣通帝即位的前兩年,福壽宮甚至要凌駕于泰平宮之上。

魚川親王邁入福壽門,便見一伙小道童小道姑在偌大的福壽殿前廣場上嬉戲玩耍。位于福壽宮后花園里的飛仙殿,隱見翹角飛檐,有仙音裊裊、仙香飄飄。此處哪里是后宮,與道觀也差不離了。

心頭漫上煩躁,魚川親王真想掉頭回去。他堂堂一國親王,戰功無數的國之重臣,如今居然成了別人的棒槌——指哪打哪,真叫他無比憋氣。

這才一猶豫,便有福壽宮的一名小太監笑嘻嘻過來請安。魚川親王心里一嘆,還是邁步往福壽殿走,一頭低聲問:“太后可安?”

這小太監往那些肆無忌憚大吵大鬧的道童道姑處脧了兩眼,低眉順眼地輕聲道:“太后娘娘命人砸了一整套的金鑲紅寶首飾,又打發人送了多多的賞賜去飛仙殿,還命人去傳了貴妃娘娘。”

“貴妃來了?”魚川親王知道這位深得帝寵的貴妃不得母后的歡心。

小太監搖搖頭,回道:“貴妃娘娘的頭風病犯了,皇上派了李四全公公親自來回話,說等貴妃娘娘的病大好了再來向太后娘娘請罪。”

哈!這病犯得可真好!不過是借口罷了。魚川親王心里有了底,母后此時肯定更加憤怒,他還是慢慢走,再慢慢地走才好。

小太監又畢恭畢敬地道:“天師大人在殿里,王爺可能要等會兒了。”

魚川親王點點頭,往常都打賞銀稞子銀角子。今兒鬼使神差地竟摸了張百兩的銀票塞進小太監手心。小太監微驚,抬頭看魚川親王,卻見親王殿下含笑點頭,他便緊緊捏住這張銀票,迅速地袖住,再躬身后退。

福壽宮在玉太后入住之前花了大力氣整治過,論裝潢擺設絕對是宮中頭一份兒。魚川親王就像第一次到福壽宮來一樣。慢悠悠地溜達。平時以他的腳程最多半刻鐘的路。他竟走了快兩刻鐘,直到有人來請。

這是馮天師將玉太后安撫好了,至于怎么安撫的。用的是嘴還是別的什么,誰管得著呢?魚川親王突然想通了,人家大昭女帝還廣納男妃呢,他家母后收納一個面、首。又怎么啦?

魚川親王并未與馮天師打照面,只看見一臺八人大轎從福壽殿抬出。沿著長廊往飛仙殿的方向離開了。這也好,想通是一回事,能不見面他心情還是會更好一點。

一時通傳罷,魚川親王進了正殿。再往母后的寢殿正堂走去。一見母后,魚川親王趕緊行禮,畢恭畢敬地跪在地上道:“兒臣見過母后。”

正堂上首美人榻上的美人慵懶地嗯了一聲兒。柔聲道:“起吧,賜座。”

魚川親王給玉太后磕了個頭。再起身,在宮人搬來的椅子里坐下。他抬眼偷瞧母后,只見母后一張比桃花還嬌艷的臉龐,滿眼迷離之色地歪靠在迎枕上,膝頭搭著一條繡著太極八卦圖的毛毯。

已經榮升曾祖母的玉太后保養得宜,尤其再度有了雨露滋潤之后更顯年輕。五十多歲的她,那種雍容華貴中不經意間流露出的風情妖嬈,竟比許多三旬婦人還要引人垂涎。

魚川親王只偷看了母后一眼,便不敢再看,規規矩矩地垂眸等著母后的吩咐。此番回京,他敏感地意識到,皇兄與母后之間不似從前爭位時那般同心。母后對皇兄時有微詞,皇兄似乎也不愿意再一味順從母后。

今次,耳根子軟的皇兄又一次敗在了寵妃的柔情蜜意里,怎不叫母后惱火?魚川親王心中一動,試探著問:“母后,兒臣回京以來,還未曾與母后和皇兄一道用過膳。不知今日母后可愿留兒臣用晚膳?”

玉太后微微睜開水汪汪的杏核大眼,似笑非笑神情在她臉上一掠而過,慢騰騰地道:“你皇兄,如今只寵著那個狐猸子,哪里還記得有母后與兄弟?來人,去將昆山喚來,咱們自己個兒樂呵罷。”

魚川親王陪著笑臉道:“母后息怒,皇兄至孝至誠,豈會忤逆您呢?”假模假式嘆一聲,他又道,“是兒臣沒用,辜負了母后與皇兄的信任。魚川郡的亂匪,確實是兒臣清剿之力,怪不到宗政尚書頭上啊!”

“哼!”玉太后冷笑道,“不管是你無能,還是你沒用,自家兄弟,你皇兄就該多護著你一些兒。那些外臣……當朝廷離了他們便無人理事了?依哀家看,承恩公也是帶過兵的將領,也知軍事,如何掌不得兵部?”

“無非……”玉太后抬起青蔥玉手,瞧著自己殷紅的指甲,淡淡道,“無非有人枉顧祖訓,起了不該起的心思罷了!”

無非是皇后靠著母后您,您想借皇后兄長的手掌控兵部罷了!魚川親王暗自腹誹,臉上卻帶著笑,既不贊成也不反對。

玉太后瞟了一眼二兒子,怒火騰騰地冒出來。當年她之所以全力支持長子爭位,就是看在長子好控制的份上。沒想到,不但次子變得愈發狡猾不孝,就連長子有了那狐猸子幫助之后都敢與自己大唱反調!

怒極反笑,玉太后和顏悅色地問:“桐城郡主才貌兼備、德行出眾,若能嫁給秦帝是我天幸國朝之福,也是你夫婦二人的福氣。你可與你媳婦說了此事?”

諸多女兒里,只有桐城郡主是嫡女,自然要比庶女更得魚川親王的寵愛。這個女兒性情溫柔和順,極為孝順爹娘,深得魚川親王夫婦的歡心。

別看魚川親王對辛王妃說得那樣無情,其實他也舍不得女兒遠嫁秦國。但是……自打方才那番變故,他心里的這個彎忽然也轉過來了。

于是魚川親王恭敬笑道:“既生為皇家女,盡享皇家尊榮富貴,自然要為國為君分憂盡忠。桐城那孩子向來孝順,從不違逆。還請母后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