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人們已經下到井底,用瓢將墊底的帶水的泥沙都舀走了,現在井里除了還有一絲濕氣,真的是一滴水都沒有了。
梓箐伸手撫摸著這些堅硬的巖石,當年先輩們打這口井不知費了多少心血,卻恩惠了數代人的繁衍生息,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天道循環,人們只知道采擷卻不知道如何保護,當人們把先輩們的恩澤耗光,這水井不枯竭才怪。巖層里面的水是來自地上或者地下河滲透而來的,這里地處荒漠,天上雨水少的可憐,還沒來得及將面上的沙層打濕,又如何浸透到巖層里面?所以水井的水源斷流只是遲早的事情。
現在梓箐可以用術暫時緩解飲水困難,可是以后呢?
想著想著,梓箐心中有了一個更大的構想。
施展術,體內的真氣瘋狂涌向雙手,然后在手印和口訣的相互作用下變成一個無形的陣法,將周圍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匯聚成雨絲,落到井底。
梓箐發現,只要自己有足夠的真氣支撐,那團凝聚出來的云團就能不停的下雨。
半個時辰,井底終于聚集一小洼清水,梓箐心中大喜,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依照這個速度,滿足現狀村子剩下幾十人的飲用水不成問題。
想到這里,梓箐先將空間里存的水分出一些到井里,如此,就可以安撫留在村子的人。因為沒有水,大多已經心存死志了,這里已經成為一個大漠謊稱。梓箐可不想它再變成一個。
從井里爬上來,老夫和和吳嬤嬤一眾人正焦急的圍在井邊。
原來兩人被梓箐送回房間休息一會,心里還是放心不下,就來古井旁邊了,此時她們看到轱轆上的繩子已經完全放了下去,就知道梓箐肯定攀著繩子下去了,心里雖然很擔心可也沒有辦法。便在旁邊守著。
哪知梓箐下去后就開始施展術。直到現在。
梓箐看到眾人關切的目光,心里暖暖的,說道:“井里已經開始在慢慢滲水了。明天這個時候應該就能用桶汲水。”
眾人將信將疑,礙于王老夫人在這里,不好太過揶揄梓箐,不過一切只要等到明天就能見分曉。按捺住性子,各自回家。無論如何,總算有了一絲希望。
梓箐安撫好眾人,讓老夫人也回去休息,自己留在古井這里。開始夜以繼日的施展術。
剛開始只能堅持一個時辰便需要休息,恢復混元之力和真氣,到后來。梓箐發現自己在施展術的時候竟然也可以慢慢的修煉混元仙術,甚至可以達到能量的收支平衡。也就是說她可以一直一直的施展術。
唔,當然這只是理論上而言,事實上,同時施展兩種法術非常消耗精神力,很容易讓人產生疲憊感。關鍵是還特別容易餓。
梓箐從下半晌一直堅持到深夜,略微休息一會,又開始施展術直到黎明。
梓箐感覺自己實在是太疲憊了,不僅是身體,還有精神力虧空帶來的眩暈感,讓人心里難受的想吐。
這種情況不是靜心就能恢復的,必須要一定時間來緩和。
梓箐靠在井沿上昏昏沉沉的睡了過去,再次醒來的時候,身邊又圍著一圈的人。
看到她醒了,都激動不已,老夫人走上前,將梓箐扶坐起來,招收讓吳嬤嬤將一碗稀粥端來,先喂梓箐喝下,然后才說道:“蘭兒啊,真是苦了你了……”
梓箐休息了一會,現在又吃了飯,身體的屬性值慢慢恢復,指著井里說道:“現在應該有一點水了,你們先用桶汲上來用著,以后我就天天在這里祈禱。”
一些人就開始抹淚,看來他們已經知道井里有水的事情了,看來昨天這個被他們背后喊煞星的女人真的求來了井水……
人們開始汲水,一共提上來三桶水,足夠二十多人一天的飲水量了,至于其他嘛,這些都不是那些矯揉造作的人。能有喝的就不錯了,而且還是梓箐求來的,怎好意思浪費?
梓箐在旁邊的石屋中休息,一直到傍晚。
梓箐發現自己的精神力在這一天時間內竟然提升了十多點,還有意志力,也提升了六點,生命值也提升了一點。這樣的提升速度以前是從沒有過的。梓箐在想,是不是自己每次都是將體內的真氣和混元之力完全消耗掉,然后才繼續修煉給身體帶來的好處?
于是梓箐有開始試驗起來,每次都讓自己身心俱疲才停下,果真,每一次修煉完畢,當身體恢復正常后,就會發現屬性值明顯提升。
梓箐心中大喜,如果說先前只是為了那一份陌生的溫暖而感恩的話,那么現在,她心中無比渴望的實力讓她有了不停修煉下去的動力。
又是一晚上過去,這次梓箐竟然用術聚集了近四桶水出來。
除此外,梓箐還發現一個細節,她看到在術(1級)后面多出了一個條碼——熟練度。
灰色的條碼已經被填滿了一半。
梓箐想,莫非自己每次施展術都會積累熟練度?
梓箐修煉的興致空前高漲,天還沒黑,見沒人來古井這邊,就立馬將院墻的門關上,開始在井邊盤坐下來,一邊修煉混元仙術,一邊施展術。
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這一次,梓箐中途竟然只休息了一次,就堅持到了第二天天亮,而精神力和意志力增長明顯沒有前兩次前兩次多,倒是熟練度,梓箐發現真的增加了一些。
日復一日,梓箐就守在井邊,到最后所有人都習慣了她在這里對井神祈禱。剛開始人們還會到小石屋來關切問候兩聲,到最后,只有老夫人和吳嬤嬤每天定時來看望,送生活一應所需。
半年后,梓箐終于將術的熟練度練至1級圓滿,條碼后面多了一個提示“可升級”。
梓箐毫不猶豫點擊升級,瞬間,她感覺腦海里多了一些信息,細細思索一番,這些信息便融入到先前所學的術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