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
李家的產業越來越多,雇工自然也多。
除了在人牙子手里買回來的簽了契約的下人,還有不少的短期雇工。相較而言,男人更容易找到工作,所以那些需要體力活的除外,招弟盡量雇傭的都是女人跟孩子。
招弟的本意是自己雖然不能改變大環境,但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能盡量多的給出更多的機會,讓處于弱勢的女人能多一點選擇,多一分底氣。
但是女人多了口舌也多,特別是對一些沒有生存壓力只是改善生活的女人來說,這工作重要嗎?重要!但是沒有這工作就活不下去了嗎?也不是,至少家里還有掙錢的男人,那才是主力。
好在帶弟當初打壓過一批,現在雖然管不了她們只要聚在一起就東家長西家短的,但是主家的閑話是不敢說也不敢傳的。
即使是平時回到村子,有人要跟她們提起李家的事情,她們也會扯開話題,畢竟,她們也對自己沒有信心,萬一話趕話的說了些什么,被主家知道了不用她們干活了,那損失就大了,要知道,想去李家干活的人可不少,人家也不是個個都收的。
等著她們犯錯誤騰位置的人可有大把!
至于賣身給李家的那些,身份就注定了她們跟李家的一體的,招弟用起來自然有所偏重,肯定資源都先偏重她們,那些重要的位置上同等能力下肯定也是先選她們,這也就形成了各產業內部分成了兩個小團體,非嫡系人馬除了工作,跟她們的交流并不多。
而這謠言開始只在少數人之間流傳,不知道怎么回事,慢慢就從沒有立場變成了詆毀招弟的,也從死要錢變成了風流帳,這謠言的范圍就開始擴大了。
自古以來,賢臣良將若等閑,唯有風流動人心。流傳最廣也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這風流韻事了。只有這事是不分階級,不論貧富的,君不見,就連皇帝,都有不少真的假的風流韻事在民間流傳,更何況招弟這樣一個只有錢的小小暴發戶。
也只有議論風流韻事是最安全的,傳的人多了,就算被本人逮到又怎樣呢?只是“聽說”而已,要找麻煩也該去找傳出來的人不是嗎?
何況,這世上見得別人好的又有幾個?酸葡萄心理不要太多,平日里要仰望的人有了污點,感覺更接地氣,也跟普通人差不多呢,自然要忍不住多跟幾個分享不是?
于是在不知不覺中,這謠言幾乎傳遍了大半個南安城,只是避開了招弟名下的產業,因為這謠言的特殊性,與招弟有生意往來的人家也不好提起,她們反而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
打破這個局面的是很久沒有來南安城的李公子招弟的便宜大哥李承業。
找到了僅余的親人,李承業的心事去了一半,安排好了人手保護,就一心撲在了復國的大業上。
李國現任國君的大位來的不正,當初年紀又小,由太后攝政,權利自然被太后拉攏的勢力分走了大半,為了利益,爭斗從未停止,因此這么些年來,李國子民的日子過的還真說不上好。
國君年紀大了,想要親自掌控權利,自然觸動了實權派們的利益,原本因利益而結成的同盟自然也會因利益而破裂,這個皇帝位置上坐的是誰,他們還真不會在乎。
對李承業來說,如果他愿意做個傀儡皇帝,說不定其中一些人還會立刻支持他上位,連理由都是現成的,畢竟他才是正統。
可是,從小就以復仇為唯一目標的李承業怎么可能是一個傀儡呢?
這些人當初都是或多或少造成他父親死亡的罪魁禍首,又是覬覦他李家天下的豺狼虎豹,他與他們之間天生就是對立的,總有一戰。
那么問題來了,想靠所謂的正統,指望兵不血刃,憑借忠義之士的“匡扶正主”想法那是不靠譜的,對百姓來說,根本不會在意龍椅上坐著的是誰,能帶給他們好生活的就是明君,至于這個人姓什么,排行第幾那都是無所謂的。
最終還是得靠自身拳頭硬,有兵才有勢,當務之急,李承業需要的,是一支只忠于他的強兵。
當初護送他出來的那些人,除了教導他之外,這些年一直在暗暗的發展勢力,礙于形勢的嚴峻,無法在明面上招募人才,等真的把起事放上了日程,才發現在短時間內,還是得靠大量的錢財與充足的糧草才大概能組建起來軍隊。
這讓一直以來生活在“忠誠”之中的李承業大感沮喪,就是他有再多的智謀,也難為無米之炊,留下人繼續招兵買馬,他準備來看看招弟姐弟五人,他們不但與他血脈相連,更是與他同樣遭遇有著相同敵人的最牢固的同盟軍。
在稍遠的地方聽說富人家的小娘子的風流韻事時他根本就不關注,愚民從來把心思放在這些沒影子的傳言上津津有味,以高于自己階層人的糟污齷蹉事來滿足自己的窺探欲,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半分改善卻愿意浪費大量精力在這上面,實在愚不可及。
等到進城之后,身為外來人員的他們一行人輕易的就了解了原來傳言的主角居然是招弟,李承業當即就炸了,他留下的那么多人是死的嗎?
居然讓招弟的名譽受到如此大的損傷,他倒不是因為女兒家名聲壞了無法說親,做為李國唯一前親王的外孫女,做為他親自找回的妹妹,即使招弟真如傳言中的不靠譜,他也有自信能給她安排一個稱心如意的夫婿。
是的,即使知道招弟根本不會是那樣的人,李承業也完全不在意招弟成為傳言中的女紈绔,他生氣的是,他們家的人,尊嚴不容冒犯,事情,他們做的,但是,別人說不得!
象這種小事,在謠言還在萌芽之時,就該滅口的滅口,打壓的打壓,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來掩蓋真相,結果他認為的精英居然放任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是完全不能容忍的。
招弟自從下山之后就一直住在山莊里沒有回去,唐珩安回去之后立刻遣人去查這個事情,因為她牽涉其中,知會她的時候她也立刻將跟著她的人一起派了出去。
荒山密林,真要找些線索是很困難的,不異于大海撈針,跟著她的護衛也是事前查探的人員之一,兩相對照,總比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多些機會。
而且山莊做為她們發家的大本營,總有一些特殊的感情在,她在這里,妹妹們做事離得也近,相處時間多了,也當放一個假了。
出過一回事,招弟又多了不少想法,總是要先發現不足,才能夠有進步,不管是來弟還是盼弟,都因為她的要求多了好多事情,聚在這里,做事也方便。
于是招弟在這樣的情況下迎來了盛怒的李承業,兩人見面之后,李承業就開始查問自己留下的人呢,暗衛擅長隱藏不假,可是在他發出了暗號之后都招不來一個人,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失職了。
招弟不是很想再說自己遭遇的驚險,李承業雖然比不上他們姐弟五個之間的感情,但是他這個半途冒出來的大哥還是很不錯的,至少,在他能力范圍內,他真是盡了最大努力來給她們他認為的最好的生活,雖然,對這個招弟頗為不置可否,但不能改變這個大哥關心他們的事實。
既然這樣,事情已經過了,招弟也不想讓他無謂的擔心,但是,她也是很清楚李承業對手下的嚴苛的,很多事情,他是不問過程,只看結果的,過程努力與否,也不能改變結果的失職,知道一些他懲罰的手段,招弟不愿意因為自己而讓別人受累。
最終還是把事情講述了一遍,強調他們是與王府的侍衛一起去查探線索,從得知招弟是與唐珩安一起遇險而唐珩安救了她一命之后,李承業激動的情緒就平靜了下來,人的側重點會隨時隨地變化的,當親人有危險的時候,自然全心都會在緊張她的安危上面,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可是當沒有生命危險的時候,那任何事情,李承業都習慣于看到它的利益最大化。
就比如現在。
李承業開始那么生氣,讓情緒不加隱藏流于表面,當然他心疼妹妹這是真的,但是,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百姓的愚昧讓他想起復國的艱難不就是因為懂“仁義禮智信”的忠義之士太少,才讓他只能拼拳頭。暗衛的無能讓他代入了自己擴充勢力的無力,人在挫折之中是很容易遷怒的,但反過來說,這也是一種發泄的渠道。
但是,當謠言中的另一個主角居然是唐珩安時,李承業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可操作性。
做為一個流亡的皇族,除了自己能夠招攬一支替自己征戰的軍隊外,還有一種辦法可以加強自己的實力,那就是借勢!
借一個強大的國家的勢!
權謀這東西是李承業從小就要學習的,在勢弱的時候怎樣爭取一些同盟軍更是首先了解的,歷史為鑒,亡國公子借他國之兵復國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當初來到唐國,找尋親人是一方面,想看看能不能得到唐國的幫助也是一方面。
只不過,他想撥亂反正是國家內自己的事情,真要讓他國軍隊加入,那就變成了國與國之間的事。
唐皇是個從來不干涉他國內政的人。從他登基以來,就與周圍的國家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唐國不會主動去侵犯別國的土地,也不會插手他國的內政,愿意一直與周邊的國家保持和平友好的關系,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別人不來冒犯唐國!
敢于先行冒犯唐國者,雖遠必誅!
唐皇上位之前,不過是先帝不受寵相當于是發配的邊境的皇子之一,唐國與北方游牧部落接壤,他在做王爺期間,鎮守邊境從未有敗績,當年各國大亂,唐國也不平靜,他卻最先統一唐國內亂,并且發布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短短十余年,讓唐國從與其他國家勢均力敵發展到最強的國家,這手段,是所有為人君者都想擁有的。
而且,唐國強盛之后,也一直遵守自己的誓言,從不主動并吞別國,讓各國也暗地里松了一口氣。李承業想要借兵,那也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從小接受人君教育的李承業不是傻白甜,哪個有雄心大志的君王不想青史留名?擴張版圖坐擁天下?只是,他想謀的,要么有情要么有利,才有能夠打動別人的可能。
于情,兩國之間沒有姻親關系,想要以情動人都不可能,招弟想的很透徹,可惜的是,身體不給力。她以為她不會覺得困,結果是隨著夜越發的深了,即使條件這么艱苦,她居然覺得眼睛打架,最后干脆站了起來,在一旁的空地上練專門給她改良過的吐納功夫。
在她看不見的背后,不知道有一雙眼睛把她所有的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唐珩安這樣的人,不管再累,休息也是保持著幾分清醒的。他本來是想起來守下半夜,誰知道招弟現在居然自顧自的練上了,那么,他是醒了還是繼續裝睡呢?
好不容易等到招弟暫時休息,唐珩安趕緊抓住機會起來,招弟驚訝了一下就道:“王爺你繼續休息吧,我還不困。等我困了的時候我再叫醒你。”
唐珩安婉拒了招弟的好意,堅持讓招弟去休息。這事情運氣好能指望著手下的人找來的,運氣不好的話,明天還不知道是什么個情況,也許他們只能慢慢的找出去的路呢。招弟現在不困,到時候就知道厲害了。聽到有可能拖累明天的行動,招弟覺得還是盡量讓自己睡著的好。
那裙子一半搭在地上的葉子上,一半搭在身上然后蓋著褙子,招弟閉著眼睛開始養神,以為自己根本睡不著的她,不大一會兒就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