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筆趣閣,精彩。
第233章
石氏對于袁老夫人的安排,沒有任何異議。
吩咐下人備了轎子,就去尋了表姐妹章佳側福晉求情去了。
畢竟說的再多,倘若袁總督有個萬一,最難過必定就是她們母子幾個。
“母親,和親王府的側福晉……”袁家二老爺吞吐著有點尷尬。
袁老太太嘆氣,眼前的小兒子就是讀書讀的有點寶氣啦。
家里這么多年,一直是老大一個人在外邊撐著。
眼下都什么時候,老二還在為了在背后說嫂子家親戚幾句閑話抹不開臉面呢!
往日瞧著極其省心的性子,現在難得讓袁老夫人有點無奈。
袁家二老爺確實有點不好開口,原因倒也不全是背后非議別人,還有眼下非常時期,這么多年的姻親的陳家都恨不能退避三舍,更何況和親王府上的側福晉。
嫂子這一去,能不能見了貴人都還是個未知數。
殊不知袁老夫人心里明白著呢,不管能不能求得動人,大媳婦石氏眼下是不宜在府上的。
“先不說那些,眼下萬歲爺身邊的情況咱們探聽不到。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這一家老老小小的總還是要留點依靠。”袁老夫人摩挲著手邊的玉如意,眼神漸漸的堅定起來。
袁家現在就像是暴風雨中飄搖的小船,還指不定是什么來一個翻天的浪頭就尸骨無存了呢。
還有人在慨嘆袁總督時運不濟的時候,袁老夫人心里也只是隱隱的一嘆。
袁老太爺去的早,小兒子又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孝順有余卻混跡了官場多年還是靠著家里的蔭恩過日子。
家里的大事,總要有個人一起來商量,即便是袁總督有時與母親的意見有分歧,但大事上向來都是要先過了袁家老夫人這一關。
猶自抱著一絲僥幸心理,袁老夫人吩咐二老爺和家里兩個積年的老仆親自去收拾了兩大車的東西。
朱三太子等人的目標是皇上,可袁家派出去的人的目標卻自始至終只有一個瓜爾佳阿泰。
原本就是趁亂而行,傳來的消息是一死一傷,也不知道家里暗地的安排成了幾分。
袁老夫人正屏退了下人,自己個默默的靠在榻上閉著眼睛琢磨。
可沒一息的功夫,來人小聲的回稟:“老祖宗,陳家大姑娘給您請安來啦。”
消息就像是個捂不住的窟窿,雖然面上看著不見一絲痕跡,可才沒過多少時候府上的下人之間都已經隱隱的聽聞,有點人心惶惶。
才之前,老祖宗對著陳家的大姑娘,比照自家幾位正經牌位上的姑娘都還要好上幾分。可才遇見事,陳太太就忙著過來要接了女兒回去。
人心里都有一桿秤,即便都是主子之間的事,袁家的下人此時再說起陳家大姑娘來,總已經是有了兩分隔閡的。
可就當她以為老祖宗不會見陳太太母女兩個的時候,袁老夫人不光讓請了進來。
竟然面上絲毫不見生疏,還照舊拉著陳家大姑娘的手夸了又夸,還親自退下手腕上一直不離身的一對血玉鐲子來。
“這對鐲子還是姑祖母出閣的時候,你祖奶奶親自給帶上的。這顏色原本就是你們這樣年紀鮮亮的小姑娘們帶來才好看。”袁老夫人說著就將鐲子放在了陳家大姑娘手上,似是感受到了她的抗拒,才嘆了一口氣說:“好孩子,原想著早晚再給你的,不過是人老了,怕是下回再渾忘了,快收起來吧!”
是下回見面都不知道是怎么樣一個情形了吧?
陳太太眼睛一酸,悄悄的別開了臉去。
知畫卻像依舊像是個懵懂而羞澀的姑娘,推辭不過還恭恭敬敬的一福:“老祖宗就愛糊弄人,太太就是接了知畫回家看看,不過兩天還是一樣是會來看您。
這些日子多賴了姐姐們們的招呼,要是讓她們知道知畫又偏了老祖宗的好東西,下次怕是再不許知畫進門了。”嘟著小嘴兒,說的一派天真自然。
昔日的滿意,都變成了勉強。
袁老夫人暗笑,人上了年紀想不服老都不行,這終日打鷹的還讓雁啄了眼。
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陳家小一輩里有這么出挑的兩個,還愁會沒有出頭之期嗎?
陳家的袁老夫人的娘家,也是袁總督外家。
早先的時候,袁老夫人還惦記著陳家,說起話來更是把‘多照看你表兄弟一眼,咱們袁陳守望相方才是長久之道’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可現在看來,什么表兄弟?
外家、外家,一個‘外’字就已經定下終身來了。
回府的路上,陳太太止不住的埋怨了女兒一句:“你小孩子家家,哪里明白現在外邊的形勢。袁老夫人給的首飾太過貴重,怎么私自就接了下來,等您父親知道了,小心她回去捶你。”
話雖這么說,陳太太到底還是舍不得對女兒太過埋怨。
心里未嘗沒有對如今袁家的輕視,另外想著就是陳家富貴,若是袁家熬過了這回,這血玉的鐲子難得,但家里也不是拿不出好東西來還禮。
“父親才不會。”陳大姑娘抿著嘴角笑,輕輕的摸著手上的血玉鐲子,瞧著很是喜歡。
自己這個女兒,才丁點大的時候就十分懂事,自來乖巧的很。
難得有情緒外露這么明顯喜歡的時候,陳太太瞧著心都跟著軟做一團,無奈的笑道:“罷了、罷了,左右是你父親寵著你!”
知畫依舊是笑,算是默認了下來。
其實陳太太哪里知道女兒的意思,要是知道的這副血玉鐲子回了家里,陳老爺必定是高興地。
才不是以為寵愛女兒,而是因為當年風聲鶴唳的時候,陳家為了保住萬貫家私。才不得不火速的給當年的姑祖母定下來袁家的親事,且當年不光是嫁進袁家一個嫡親的女兒,還有陳家盡一小半的家產。
這么多年,陳家過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守著祖宗留下來的名聲和幾門姻親在風雨飄搖中挺了過來。
老話說的實在是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請瀏覽.biqugezw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