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農村鬼事

第135章(第五更)

一住筆趣閣,精彩。

“是啊,沒有太多的如果,希望下輩子的我能聰明點,不要再犯這輩子的錯。”

杏花說完這句話,就伸手碰了王伶韻的左手,進了太極里面。

老爺子人老看的事情也多,自己感悟的也有許多。

雖然也是覺得杏花可憐,但他看過許多比杏花更可憐的人。

也沒見人家死后這么大的怨氣。

而且有這些后果,那也是杏花她自找的。

杏花她除了碰到渣男這件事外,雖然父母已經不在,但是哥嫂對她很好。

妹妹不想嫁離村子,哥嫂同意了。人也由她自己選。

選了這么個要娘家幫忙的妹夫,又有幾個哥哥、嫂子能接受的?但她哥嫂都接受了。

當初選羅紅威的時候,村里的人都看出來了那個人不行。那哥嫂肯定也看出來了。

既然看出來,肯定就是對杏花說過。但是杏花被這么多人勸都沒聽。

那碰到個人渣還能怪誰?只能是怪她自己識人不清,而且還不聽人勸。

俗話說的話,聽人勸吃飽飯。

做什么事,你自己要有一點判斷能力,能讓全部人都看不上的人。

那他到底是哪里吸引你?

是非常的有才華?還是對你非常的好?

別說什么他會哄你。長了個嘴會說話的人,只要不是腦筋有問題或者是人太賤。

說點好聽的話。既不費錢,又不費力氣。兩片嘴皮一碰就出來,誰不會?

而且離婚的那天,那么多的人就是怕她出事陪著她。

可是她偏要自己回家,給了羅紅威殺她的機會,這又能怪誰?

所以說可憐之人必有其可恨之處。杏花的可恨之處就在于她的固執,不肯聽人言。

女孩眼睛要放亮一點,別為幾句不負責任又不費勁的甜言蜜語就軟了心。

想著這些老爺子看了一下身旁的孫女。眉頭一緊。

為了不讓靈靈以后受男人騙,他要多和老伴在靈靈面前說一些類似杏花的事情了。

爺孫二個慢慢的往千樹村走去。當天夜里是在靈靈外公家里過的夜。

第二天那五家人在確認身體已經完全好了后,每家送來了五塊錢。

老爺子接了錢,就帶著王伶韻回了家了。又開始延續之前那些的日子。

可是沒過幾天,王忠軍回來就投下了個炸彈。

因為他現在在城里工作了二年,可以把戶口移到城里。而且還可以申請職員住房。

而且他現在已經申請到了,等戶口一轉好,他們就可以進入新家住了。

以后王忠軍可以不用再在城里和農村二處跑。王伶韻的學籍也可以轉到城里去。

不用天天再在農村那到底是灰塵的校舍里面讀書。小兒子以后上學也不會那樣了。

老爺子和奶奶聽了這個消息并沒有多開心。之前在二兒子王忠黨那里就已經住過。

他們覺得不習慣,而且沒有人跟他們聊天,沒有認識的人。讓他們覺得很孤單。

“你那個房子多大,夠我們這么多的人一起住嗎?”

王忠軍的聲音瞬間卡殼。“那個,有點小,只有……只有二室一廳。”

畢竟單位的房子哪可能會很大,都是一樣的二室一廳。

“但是我準備在那附近買個大點的房子,就落在二老的名下。反正是單位的福利房,不要白不要。“

“而且我都想好了,我聽別的同事說,別的同事申請了那些房子后。”

“如果自家沒有房子那就自己住,如果自己有房子,就租給別人住。”

“到時候,我就把房子租給別人住,自己可以收一筆租金,也是一筆錢不是嗎?”

王忠軍也是各方面都想過和打聽過了。可是他并沒有考慮到老爺子他們對老屋的依戀。

年輕人都有有股想去闖、去拼。對于陌生的地方,因為有了自己的信念,所以并不會覺得孤單。

但是老人在已經沒有了工作,也習慣了自己生活的那一片地方。他們不想有任何的改變。

“而且農村的教育哪能比的上城里啊。就像是之前梅梅你不也是考慮到宜城的教育比不上樊城而讓她去了樊城上學嗎?”

王忠軍的這句話一下子就正中老爺子的心。雖然現在農村的課程對靈靈沒有什么難度。

可是靈靈在城里接觸到的知識能更多,以后是不是就會有難度了呢?

為了靈靈未來他們不能冒這個險。老爺子和奶奶二個對看一眼,就決定了。

“你去安排吧,到時我們全家都去城里。再過二年靈靈也要初中了。是要先去城里先適應一下了。”

王伶韻一直陪著爺爺和奶奶在二叔家住過的,怎么可能不知道老爺子他們的想法呢?

既然去城住的事已經是必行的了。那就打個折。

“爺爺,等我學校星期天放假或者是暑假、寒假,我們就回老家來住好不好?”

“不然老家一直空著,等過年大伯、二叔二家回來的時候,城里哪里住的下那么多的人。”

“老家的房子空太久了,沒有人的氣撐著,也容易壞。你說是不是。”

老爺子和奶奶二個人捏捏孫女的小臉蛋,會心的一笑。

孫女這是怕他們過不習慣,所以才這樣說的吧。

“行,不耽誤你學校的情況下,放假我們就回來老家玩。”

老爺子和奶奶現在看小孫女的臉上已經少了許多的肉肉,很是可惜。

靈靈今年估計是進入生長期了,所以整個人瘦了不少。臉上也沒有以前那么多的肉了,捏著就沒有了以前那個手感。

奶奶下定決心,以后要天天的、頓頓的都給孫女吃肉,就不相信把那些肉補不回來。

身上沒點肉怎么行,肉肉的身體才棒,才好看。

只能說老一輩的審美眼光跟現在的差的太遠了。他們的審美還留在唐朝時期。

后面轉戶口的事情沒讓老爺子操一點的心,王忠軍一個人辦好了。

然后又是王忠軍一個人找了好幾處的房子,帶著一大家子的人都去看、去選。

看大家最喜歡哪個,到時就買哪個。

因為王忠軍一大家子的人很多,就比較專注去找的民居。

不然的話,樓房還真沒有沒有幾個能符合王家最少5個房間的要求。

看了幾個地方后,老爺子最后選了那個格局跟老家差不多,而且還帶著大院子。

當然房間肯定沒有鄉下那么多。請瀏覽.biqugezw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