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因為劉惜之的這話再次陷入死寂,所有人都禁了聲,你看我,我看你。
小周氏是本著看熱鬧地心情進來怡安堂,奈何這一席話對她來說,猶如天打五雷轟,一個太孫伴讀的亡妻之子已經夠她小心翼翼了,若再來一個太孫妃,她不是要跌到塵埃里去。
哪來做后娘的做得像她這么窩囊,就是繼子繼女太像樣了。
劉二老爺知道亡妻的娘家就怕得不敢抬頭,要是知道劉惜之會做這樣一個決定,她無論如何也要把老爺拽來,聽到這小蹄子這么說,二老爺準時抽她一巴掌,說她癡心妄想。
太孫妃……那是她女兒劉雨荷才有資格做的,其他人癡心妄想,便會像那個二姑娘劉嬋媛般不得好下場。
大周氏心里也不好受,太孫妃,就像一根刺,扎入她的心里,她好好的女兒,就為了一個太孫,去了一趟京城,回來就面目全非了。
嬋姐兒得不到的,她又豈會讓別人得去。
大周氏瞇起雙眼,試圖掩蓋此刻眼中的狠毒,她費盡心機謀取世家之位,劉二老爺那個廢柴若是有了一個太孫伴讀的兒子,再加上一個太孫妃的女兒,說不定會讓他拿去,她一個女兒已經毀了,怎么能容忍兒子的出路也被斷。
而劉大老爺和方氏則是互看了眼,彼此心情都有些難以言喻,他們是不在乎劉惜之選不選妃,只是此時他們和她的關系還很尷尬,若真是被她選上了,豈不懊悔死,不,他們從很早以前就在懊悔了。
方氏再使個眼色,劉大老爺立刻意會,接下來他們要全力助她,以將功補過,幸好過得不太深。
甄老夫人反應過來,頗有深意地看了看這個外孫女,道:“劉老夫人,我外孫女要選太孫妃,你便等著收名帖吧!”
孝仁皇后決定在下個月在宮中舉辦一場名為賞花,實則為太孫選妃的宴會,邀請百官十二歲以上的嫡女、妹妹、孫女去參加。
不下五日,宮中的名帖便會發出。
當然滿足以上條件的女子,若是不出現在賞花宴上,孝仁皇后便會把此人從選妃的名單中剔除。
劉老夫人的臉黑到極點,竟是氣得什么話都說不出來。
選太孫妃哪有那么簡單,比雞蛋里挑
骨頭還難,可也難說,當初劉振業被選為太孫伴讀時就驚掉了一行人的下巴。
劉老夫人可以預見,若是讓這個孫女飛上枝頭變鳳凰,當上太孫妃,她齜牙必報的性子,定會惹出什么幺蛾子來。
太孫是未來的皇儲,太孫妃意味著以后會成為一國之母,那么他們就別想有好日子過了。
只是想一想,她都冷到打顫。
劉老夫人輕蔑一笑,“名聲如此,怕是沒資格參選。”
小周氏菩薩心腸地插了句話:“芝姐兒,一入宮門深似海,還是想清楚的好,嫁給其他世家子弟也一樣享著榮華富貴,何必去幻想那不切實際的呢!”
甄老太爺斜眼睨了睨小周氏,小周氏有些尷尬地低下頭。
見此,他再站到了劉老夫人的正前方,反唇相譏,“有沒資格,得太孫說了算,皇后和圣上說了算。”
你老太婆不要越俎代庖。
劉老夫人一哆嗦,拴著手杖站了起來,瞳孔猙獰地突出來。
差一點,差一點她就可以把這臭丫頭的婚書辦下來了……
想起還躺在酸枝木盒里的紅帖,想起這丫頭若有一天鳳儀天下,她的心就要裂了。
她的孫女毀了,做不上太孫妃,而面前的這一個卻說她要去選妃,她又算什么東西,這不是來打她的臉,打她孫女的臉嗎?
人的嫉妒是很奇怪的,一開始劉老夫人只想拿劉惜之的婚姻來換兒子孫子一個好前程,然此刻她是真真切切只想毀了她,不管怎么樣,都不能讓她俯視自己。
劉老夫人掃了一眼眾人,“如果你是這么想的,我當祖母的,自然比誰都要開心。”
這樣的話,方氏是一個字都不會信的,在事情還沒有結果之前表明立場,這樣才顯得有誠意,看了眼旁邊的劉大老爺,他對她點了點頭。
方氏從邊角走了出來,道:“芝姐兒,大伯娘人微言輕,但是若你真有心要去選妃,宮中女眷的規矩,我便使人回來好好教導你。”
這話一說出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大房站邊了。
劉老夫人冷眼看過來,心知大郎媳婦一向都是最明哲保身的,如今竟會站邊……
大房也太看得起這小蹄子了,是看準了她真會選上?
小周氏面上不敢說啥,心里冷哼,大房唯一的女兒早已嫁人,太孫妃當然與他們沒什么關系,大房站邊,此時便要看三房了,她目光不自覺地看向大周氏。
大周氏一向與方氏不和,若不是有大房的存在,他們三房早就是名正言順的家主接班人了,何須這樣百般算計千翻籌謀。
她出言諷刺,“大嫂,有些話說出口,肩上就要扛責任的,別到時候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小周氏一聽,提著的心便放下了,如今看來,她和三房還有老夫人是一條戰線上的,而劉惜之這丫頭只有大房支持,不,她還有甄家一家子,還有她那個相依為命的弟弟。
如此一算,小周氏有些懵了,這……實力不容小覷啊……
劉惜之對方氏微微一笑,算是接受了她的好意。
方氏對她頷首,轉臉去看大周氏,“三嫂子你已經夠忙的了,就不用替我憂心這些了。”
大周氏忙的便是劉禪媛的事,她這樣說出來無疑是讓大周氏的心情雪上加霜。
大周氏的出身本是小門小戶,嫁入劉府后,才提攜了娘家雞犬升天,讓他們在蘇州有了些地位,規矩對于大周氏來說,從來就是個屁。
她沖到方氏跟上,陰狠地亮起爪牙,就要打下去,被劉大老爺一個反手捉住。
“你夠了。”他喝道。
這邊劍拔弩張,劉惜之卻覺得戲看夠了,淡淡地說道:“孫女只是來告訴祖母一聲,以免祖母操碎了心也枉然,既然祖母已經答應了,我便不打擾祖母了。”
話完,她施了個禮后就退出了屋,留下一片狼藉。
劉惜之一走,甄家的人,也跟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