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田

第七十九章:蒸豆包撒年糕

訂親的事情商量好了,縣里的房子也答應著要買,這邊開始過禮。

禮金、禮餅、各種帕盒、禮盒、果盒,又準備了雞兩對、豬肉兩扇、酒、茶葉等等,一應俗禮,都成雙對的備好,送去女方家里。

女方回禮之后,開始請期。請期就是男方請算命的擇吉日娶親,擇的是正月二十,說是好日子,根據雙方八字,是宜嫁娶。趙老太太派人告訴了女方家里,日子就定下來了。

縣里的房子是來年開春就置辦上,一成親肯定是要在婆家住些日子,這樣兩邊都好看。

大事小事湊到一起,都弄完也十月就過去了,馬上進了冬月。

這邊隔壁老嬸子的日子快到了,說是就這幾天,馬上就生了。

疼了一天了,還沒生出來。這天冬至,趙家大娘一早吃過餃子,就趕去西院看老嬸。打個照就又回來了,“估計還得等一會,疼了一天了,頭胎也是遭罪呀。”

“哪個女人不得經歷的。”趙老太太在地下用雞毛撣子撣著匣子,“這罪呀,是個女人都得遭那個幾次。頭胎最是難,以后再生啊,就容易了。”

終于冬至晚上的時候,孩子生出來了,是個大胖小子。

進了冬月,趙老太太開始準備賣豬了,叫來集市上的屠戶,過來看一眼豬。又講了價格,商量妥了之后,家里抓的兩個豬就賣了一頭,剩下的一頭留著過年的時候殺。

過年的時候吃一點,剩下的來文叔成親的時候再用,估計是剩不下,沒有多余的肉賣了。

丫丫是冬月二十的生日,一早于氏就在主屋搟面條,蕎麥面的面條。

趙家大娘臥了四個雞蛋,丫丫兩個,寶哥和娟姐一人一個,“今兒個丫丫過生日,她吃兩個,娟姐和寶哥一人吃一個。”說著給丫丫碗里夾了兩個雞蛋。

吃過早飯,于氏和趙家大娘趕著早,又去山上弄了一抱柴火回來。

弄完柴火之后,于氏搬個小板凳,坐在房前的太陽底下納鞋底。鞋底是一年四季得空都在納的,只冬天的時候空閑多,所以一般的鞋都這段時間做完。

于氏手上做的這雙鞋是丫丫爹的,鞋底很厚,于氏說丫丫爹穿鞋費,若是薄了,不幾天就能給磨穿了。

丫丫也搬個小板凳,在于氏邊上做了。手里拿著一把新炒的瓜子,娘倆個一邊嗑瓜子,一邊說話。

“娘,我們要是分家了,還住在這里嗎?”丫丫小聲的問于氏,這分家就是馬上的事了,不知道是在外面新蓋房子,還是接著住在這。

于氏看丫丫人小,操心的事倒是挺全的,“你爹和我商量了,若是明年來文成親之后分家,你爹想著,在村頭上開一塊地,然后找人蓋三間小土房先住著。”

“分家了,還是分出去住好。”

“我也是這么和你爹說的,不過一開始這一兩年日子過的肯定苦,丫丫要跟著爹娘過幾天苦日子了。”

丫丫想也沒想就說,“日子苦一時,不會苦一世的。等以后咱們好好賺錢,一定會好起來的。”丫丫握著小拳頭,信誓旦旦的說。

“你呢你。”于氏被她的模樣弄笑了,“人不大,倒是機靈。”

丫丫跟著笑。

這嗑嘮起來了,于氏的話也多了。于氏平時話少,心氣又高,村里的媳婦,交心的沒幾個,這會也不管丫丫四五歲的小人,絮絮叨叨的說起來,“你小叔成這親,你奶這么些年攢下的估計都花沒了。今年的收成肯定也賣,分家的時候,肯定分不了多少糧食。”于氏一邊納鞋底,一邊接著說,“咱們還得蓋房子,你爹我倆這么些年是一點私房錢都沒有,也不知道這房子能什么時候蓋起來。”

“房子讓村子里的人先幫忙,若是有要工錢的,咱以后有錢了再還。”

“工錢倒是不用。”于氏把手里的線頭用剪子剪斷,然后另穿上線,接著縫,“你后院大爺,來存佰,來義佰,還有來良佰,加上你老姑夫,這幾個忙活個十天半個月的,也能弄的差不多,剩下的你爹我倆個就能弄完。工錢雖不用,但是這每天的吃喝總得管上一兩頓,到時候不知道家里能不能湊到這吃喝的錢。”

這個也是,雖說是親戚,幫忙蓋房子,工錢可以不用,但是吃喝總是得管的。

“娘,這個你現在操心也不頂用,咱慢慢想辦法,法子肯定是有的。”吃喝這事是小,總能有解決的法子。

“娘,這幾天咱們都干嘛呀?我看我奶最近忙忙活活的也不知道忙啥呢。”

“你奶說過幾天蒸豆包撒年糕。”于氏抬頭看看主屋,趙老太太沒在家,“咱家今年沒種大黃米,估計你奶去你老姑家了,她家種了黃米,你奶肯定是要換上幾斤。”

“哦,豆包年糕?”

“你愛吃的。”于氏看著丫丫,“去年你那么大點,新出來的豆包熱乎乎的,還沒接鍋呢,你就啃上了。”于氏越說,心里就不是滋味了,想想去年的年糕,剛出鍋,丫丫個小,趁著沒人,偷咬了一口,口上燙了一個大泡,好幾天才消下去。“唉,跟著娘吃了不少苦呀。”

丫丫沒印象,但是看于氏這樣子,知道是傷心了,“娘,估計那時候我調皮不懂事,沒聽大人的話,以后就知道了,再不熱著吃豆包了。”

“你呀你。”于氏聽丫丫這么說,知道是排解她,無奈的搖搖頭笑笑。

果然不一會,趙老太太背著一個袋子回來了,“老二媳婦,你廂房稱二十斤小米,給前院送去,我換了些大黃米,這兩天泡上做豆包年糕。”

于氏趕忙放下手里的活計,先接過趙老太太的面袋子,把大黃米拿進屋。然后又去廂房,稱了小米,給前院送去。

丫丫看小小在炕上睡的踏實,又沒有尿,就跟著主屋,看趙老太太泡大黃米。

每年家里都做好多豆包年糕的,一來頂餓二來也方便,凍好之后到時候一騰就好了。

趙老太太找來兩個水桶,放上水,然后把大黃米倒在兩個桶里,好個淘米。淘好之后,直接泡上半天。

吃過午飯,下午的時候,趙老太太看著米泡差不多,開始拿出來晾個半干。半干的大黃米又拿到碾道去壓,要把大黃米磨成面。趙老太太又找來玉米,直接磨了玉米面。

然后把玉米面和大黃米面按比例配好,回家用冷水開始和面。和好的兩大盆大黃米面,放在炕上,用布蓋上,發酵一天一夜。等第二天傍黑的時候,發酵好了,開始準備包豆包撒年糕。

白天提前需要把餡弄好。豆包的餡一般是紅豆和蕓豆煮熟,然后搗成泥,再放些細糖,弄成豆沙醬。

一般是趕晚上包豆包,吃過晚飯,趙老太太、趙家大娘、于氏、趙家大爺和丫丫爹也在。娟姐寶哥小小丫丫也都湊到主屋,能包的包豆包,不能包的一會可以燒火,然后揭豆包,再放到當院凍上一晚上。

趙家大爺和丫丫爹燒火,揭豆包。丫丫看著寶哥和小小,娟姐跟著包豆包。

把發好的黃米面端上來,在面板上好個揉面,揉的差不多,開始揪個,直接用手捏出一個圓形,然后放上豆沙餡,團成一個圓圓的豆包,放在蓋令上。等著包了一鍋,丫丫爹拿到外屋,放在鍋里開始蒸,蒸好的豆包,鏟子沾上涼水,一個一個的揭起來,倒扣著放在蓋令上。弄完一個蓋令,就端到當院,現在的天氣,晚上很是冷,豆包在外面凍上一晚上,第二天早晨凍透了之后收起來,能吃一個冬天,一直吃到來年開春。

第一鍋出來的豆包,丫丫爹撿出來幾個,晾涼之后,端上來,大家都嘗嘗今年的豆包怎樣。

丫丫吃了一個,豆包不涼也不熱,是那種拿在手里不粘手,但是還熱乎乎的。這個時候的豆包最是好吃,不粘人,但是吃著又粘又甜。

丫丫吃過一個之后,于氏就不讓吃了,“晚飯吃了那么多,又吃了一個豆包,別吃了,大晚上的到時候又睡不好覺了。”于氏一邊包著豆包,一邊把丫丫再要拿的豆包給拉遠,放到一邊,不讓吃了。

豆包包了大半夜,終于把黃米面和豆沙都包完,“今兒個就到這吧,年糕明天再撒吧,這炕燒的這么熱,再燒怕是睡不了人了。”

包完,大人開始收拾,娟姐幾個困的不行,早就在炕梢睡著了,丫丫挺著還沒睡。

“困了就挨著小小睡一會,一會娘把你抱回去。”于氏看丫丫睜著眼看著他們忙乎,“還有最后一鍋了,這鍋出來就弄完了,可以家去睡覺了。”

于氏一邊給她把頭下的枕頭正了正,然后讓她閉眼睡吧,拍了她幾下,丫丫就睡著了。

一早起來,丫丫爹就開始把昨晚上凍在外面的豆包撿起來,擱在面袋子里,在廂房放著。

蒸好豆包之后,就開始撒年糕。年糕也是要撒上一兩鍋的,夠一個冬天吃。撒年糕兩三個人就夠用,吃過晚飯,于氏燒火,趙家大娘和趙老太太在鍋臺忙活。

先煮了一小盆蕓豆,放在邊上備用。黃米面放了一大盆,然后兌水使漿,使過漿的面粉不能出顆粒狀,用手抓起,不散花,也不能成團。在鍋里放上罩令,上面鋪山簾布,撒上一層蕓豆。丫丫娘開始大火的燒火,不一會就看到熱氣一點點的上來。這時候開始撒上一層薄薄的黃米面粉,然后看著蒸汽又上來之后,再撒上一層。這樣來回好多次,等看著厚度有了半指厚,最后再撒上蕓豆,蓋上鍋,繼續燒火蒸。

大概蒸了二十分鐘左右,開始出鍋。出鍋的年糕先讓在鍋里晾上一會,然后用鏟子沾上涼水,開始切塊。切好的塊和豆包一樣,一個個的放當院凍上,凍上一晚,就收起來,和豆包一起每頓熱上幾塊。

趙老太太把剩下的黃米粉都撒了年糕,一共弄了三鍋,凍在當院,也是好幾蓋令,可夠吃了。

蒸了豆包和年糕之后,開始一天早中晚三頓都是豆包年糕的模式,鍋地下燉著菜,上面熱年糕豆包,一來方便,二來也頂抱。

豆包年糕都弄好,年味就足了不少,趙家大娘和呀娘枕頭也做的差不多,換上新的枕套,里面裝的新的蕎麥皮,真是越枕越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