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農場主

第397章 說好的輕裝上陣呢?

誰能想得到,薛玲這丫頭竟然在自家,又做了一回“梁上君子”?

為什么說“又”?那是因為上一次,林佩上門求和,被薛玲拒絕后,就在院外下跪祈求薛玲原諒的時候,薛玲特意打電話給他,捎帶上王將軍和王秀珊、王秀瑚祖孫三人,一塊兒去了京城最出名的那家烤鴨店,從家里溜出來的時候,就放棄了走正門,而選擇了翻院墻。

這次,薛玲又一次翻院墻!

該慶幸,薛家小院,不論軍區,抑或是大院,都地勢最偏,雖談不上什么“人跡罕至”,但,平日里,也都沒有什么人經過嗎?否則,就薛玲這種披了張乖巧文靜、軟萌可愛的面皮,內里卻住著連大院最皮小子都遜色幾分的調皮搗蛋勁頭,還真不知道會惹出多大的風浪來!

“這就是你說的幾件衣服和證件,一個小小的行李包?”

薛將軍一馬當先地走上前,指著眼前這座能將幾人全部藏個嚴嚴實實的行李山,忍了又忍,才忍下到了喉嚨的咆哮。然而,那不停抽搐的嘴角,和額頭蹦出來的青筋,都道出了此刻他的真實狀態。

王將軍挑眉,站在一旁,沖薛玲豎起大拇指。說實話,即便在來的路上,薛將軍無意中說漏了嘴,但,他仍然不愿意相信薛玲這么個十來歲的小姑娘,竟然將林家三姐妹耍得團團轉。而,現在嘛?不說旁的,單單眼前這座小山樣的行李,就讓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看低了薛玲。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自從坐上開往火車站的吉普車,就處于一種“我是誰?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茫然懵圈狀態的王秀珊和王秀瑚姐妹倆,雖并不能完全猜中一路上,薛將軍和王將軍究竟在打什么“啞謎”,但,任何事情都經不起對比。

就如眼下,兩人就忍不住一臉震驚和佩服地看著薛玲,完全不敢想象薛玲究竟是怎樣在巡視山地的忙碌得分身乏術的情況下,在最短的時間里準備好這些行李,并且,趕在他們之前就將這些行李打包拖運到了火車站!

如果,薛將軍這位聞名大院的“魔王”不在這兒,那么,姐妹倆絕對會滿臉震驚和興奮地尖叫一聲,就往薛玲撲去,拽著薛玲的胳膊,就劈里啪啦地詢問開來。

而,現在嗎?

就薛將軍那一臉扭曲到近似于猙獰的神情,和王將軍雙手環胸,一旁靜觀的不打算摻和的舉動,就讓姐妹倆紛紛低頭斂目,做出一幅“眼觀鼻,鼻觀心”的姿態來。然而,她們那豎得高高的耳朵,和滴溜溜轉個不停的眼珠,卻道出了此刻她們那滿腹的好奇和八卦的心態。

以薛玲那經歷末世修煉出來的超強精神力,不必特意左顧右盼,就能感知到不僅王將軍、王秀珊和王秀瑚祖孫三人,就連那些原本并沒打算在附近逗留的旅客,也都有意無意地停下腳步,齊刷刷一幅“圍觀看熱鬧”的狀態。

薛玲撇嘴,忍下翻白眼的欲望,攤手,聳肩,一臉的無奈,嘴里說出來的話,卻和她臉上的神情截然不同:“爺爺,我不是跟你說過嗎?咱們這次出門,除了游山玩水,體驗當地風土人情,增長閱歷和見識,最重要的就是順路拜訪你那些多年未曾見面的老戰友。這千里迢迢上門拜訪,不帶點京城的土特產,也說不過去吧?”

“說到京城土特產,咱們第一印象就是烤鴨、醬肉、糕點和果脯。但,不是我‘自吹自擂’,除了這些,我種出來的那些蔬菜瓜果也算是特產吧?所以,我就趁著這次巡山的機會,挑撿了一些營養價值最高,且可以短暫存放一段時間的瓜果。”

說到這兒時,薛玲又輕拍額頭:“瞧我這記性,差點忘記了,前段時間,楊叔還跟我說起有位退伍軍人的家屬來京城了,他們一家子人都擅長腌咸蛋,做泡菜。我不是讓人在每座山都挖了個池塘,養了些魚蝦嗎?我這次去巡視的時候,才發現他們在半山腰修了座特別大的養殖場,里面養了雞鴨兔羊不說,連豬都養了好多……”

眼見,再讓薛玲說下去,就能將話題扯到天邊去了,薛將軍一臉嚴肅地做了個“打住”

的手勢,迅速瞥了眼那座小山樣的行李,不,應該說是藤箱,然后,就眼角抽搐地移開視線:“一共有多少箱?每箱有多重?”

然而,薛玲向來遵循“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為人處事原則。尤其,既然,眼下,已經被迫開了個頭,那么,就必然要好好地宣揚一番,否則,豈不是白白無辜了上天賜予這份機遇呢?

“你曾說過,你入伍的時候,就恰好和王爺爺分到同一個小隊。這幾十年來,也是一路扶攜著走來,感情深厚到讓無數人羨慕嫉妒的程度。所以,我就盤算著,和你們認識并交好的戰友,雖然有很大一部份的重疊,但,禮物嘛,寧多勿少,因此,我就準備了兩百個藤箱。”

“寧多勿少”是每一個做“后勤”的人都必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則,薛玲雖沒做過后勤,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

“每個藤箱重五十斤,里面裝有烤鴨、醬肉、糕點、果脯、水果、魚干和咸鴨蛋。”想了想,薛玲又補充一句,“你放心,每個箱子里裝的東西都一般無二。”

這就是所謂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拜訪的戰友中,有那么三五個是關系最為親近的,且也算是混得不錯,雖談不上什么位高權重,卻也在當地屬于“跺跺腳,就能讓地方抖上兩抖”的人物,那么,扛上兩箱禮物,以量來取勝,不就成了?

連王將軍這位旁觀者,都聽出了薛玲的話外之意,和薛玲是嫡親祖孫的薛將軍,又怎會不明白?一瞬間,竟不知該氣還是該笑,只能徒勞地指了指薛玲,又指了指那座小山:“你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就沒考慮到這么多行李,我們一行五人,老的老,小的小,怎么扛上火車嗎?”

“為什么要扛?直接請人搬到火車上,送到貨物拖運車廂里,等下車后咱們再去領就行了啊!”薛玲一臉的震驚,就差沒直截了當地挑明“這么簡單的問題,老爺子,你昨兒去哪里浪了,竟然一大早就犯迷糊”?

薛將軍磨著后槽牙,只覺得手指特別癢,恨不能立刻上前,拎著薛玲的衣領,丟到訓練場上狠揍一通!

啥?自家五代單傳的“小公主”,這些年都是“要月亮,就絕對不給星星”般溺愛長大的,而,放縱薛玲變成這般精靈古怪,不對,應該說是沒大沒小模樣的就是他,所以,他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式上的自作自受?就繼續忍下去,直到變成“忍者神龜”?開什么玩笑!怒火中燒,連理智都崩斷了,哪還理會那么多!

偏偏,該說薛玲是心大;抑或是數年如一日承受薛將軍那每每怒火中燒時,就忍不住釋放出一身經歷戰場,殺敵無數的煞氣震懾,早已習慣成自然了;再或者是習慣了和薛將軍互懟,不停地在邊界線試探的舉動,總之,眼下,她竟然還微抬下巴,一臉驕傲和得瑟地看著薛將軍,就差伸出右手討賞了。

“咳。”關鍵時刻,一旁看戲,看得正樂呵的王將軍,眼見薛將軍的臉色陰沉得快要滴出水來,就連身上的氣勢也陡然間就暴增幾分,一對揍人特別疼的拳頭更是捏得“咯吱”作響,忙不迭地輕咳一聲,上前幾步,攬住薛將軍的肩膀,一幅“哥倆好”的模樣,“老薛,這次,又占你便宜了。”

這兒的“占便宜”,并非旁的,而是薛玲特意準備的這些禮物有薛將軍的,當然也有王將軍的。

當然,人和人之間,有來有往,才是最基本的為人處事之道。哪怕和薛將軍極為親近的王將軍,也不會覺得憑借自己輕飄飄幾句感謝的話,就能享受“又吃又拿”的特殊待遇。尤其,眼下,薛玲準備的這些禮物,刨除必需用到的錢和票,最最重要的是一份“心意”!

悄悄記下此事的王將軍,打定主意以后在其它方面還了這份情后,也不免一臉羨慕嫉妒地看了看薛玲,再看了看一旁受制于薛將軍那身陡然間暴發的煞氣,而被嚇得小臉煞白,身體也不自知地抖動起來,整個鷓鴣模樣的王秀珊和王秀瑚姐妹倆,忍了又忍,還是忍不住地長嘆了口氣,就差沒直截了當地挑明“如薛玲這樣聰明機靈、孝順體貼的孫女,來個一打也不嫌多”!

說到底,華國是個人情社會,一天24小時,刨除睡覺的時間,其它的時候都是在和人打交道的。而,連親情、友情和愛情都是需要費心經營的,就更不用說其它的諸如同學、戰友和同事情了。

華國還有這樣一句話——“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凡是與人打交道,就離不了請客和送禮這兩件事。

專注于學業或事業,卻連最基本的為人處事道理都不懂的人,即便,最終,依靠讓人贊嘆和欽佩的實力而沒有泯然眾人矣,卻也很難攀爬到一個讓人敬仰膜拜的高度。

除非,這人在某方面的天賦技能當得起“百世不出奇才”的評價,又如千里馬一般,恰好遇到了賞識自己的伯樂,否則,也不過和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一般無二。即便,就是豁出性命一般去拼搏,奮斗到最后,也不過堪堪將自己的社會地位,由人人可欺的普通人,一躍而變成了俯視過往的中級階層。但,和夢想中的高級階層或頂級階層人士,卻依然有著一段不小的距離。

而,那些看似對學業或事業不太重視,專注于經營人脈關系,更擁有讓人贊嘆艷羨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功力的人,短時間內,確實看不出和憑實力取勝的人有多大區別。但,時間長了,就能明顯發現,不論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往往是這類人走得更遠,更快,更容易抵達開滿鮮花的夢想彼岸。

這就是“做人”和“做事”的最大區別。

當然,對薛玲這種家世斐然,背景深厚的“二代”來說,是否明白這兩者背后蘊含的真諦,并能嫻熟運用于生活中,就是驗證其是紈绔還是精英的最基本標準。哪怕,薛玲擔了個“薛家小公主”的身份,也不例外。

畢竟,自古以來,就有“妻賢夫禍少”的說法。世家權貴挑選兒孫媳婦的時候,在講究家族資源和勢力的聯姻基礎上,也得顧及娶回家的兒孫媳婦兒是否能擔當得起“相夫教子”的重任。這,也正是世家貴女們樂于刷名聲的緣由之一。

好吧,扯遠了。

其實,王將軍之所以這般感慨,除了這些不能為外人所道的緣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年因為薛玲的存在,而讓薛將軍的“孤家寡人”形象在眾人心里越發地模糊起來。想必,要不了多久,薛將軍雖達不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程度,但,在關鍵時刻能伸手拉扶一把的朋友卻絕對不少!

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多了路好走”,莫過于此。

如果,薛玲點亮了“讀心術”的技能,知曉王將軍心里這些想法的話,那么,必然會豎起大拇指,感慨一聲“姜還是老的辣”。

確實,薛將軍中年喪妻后,就一直沒再娶。雖有四個兒子,但,每個兒子都是自由戀愛,然后再走入結婚的殿堂,完全不像王家、林家或顧家,雖家族的“掌舵者”都是泥腿子出身,卻在依靠打仗而升官發財后,就或想方設法地和傳承了千百年的書香門弟之家結親,比如說,林家,或找了門當戶對的人家,比如說,王家和顧家,從而補足了自己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