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第49章圍觀斗雞
斗雞場里人頭攢動。
五六個斗雞坑前都圍滿了人。
“上上上……”
“咬它,咬它,咬它……”
“贏了!贏了……”
叫鬧聲、喝彩聲,不絕于耳。
在高高的牌樓下站定,手執折扇輕搖,舉目遠眺,“小標,過來!你認識的那個斗雞場的大老板在哪兒?”
小標即是酒樓小廝。
快步跑上前來,恭敬的回答道:“回公子的話,小的進來就看到了,他在東邊那個最大的斗雞坑前。”
舉手遙指一個身穿紅色綢袍的壯漢。
“走!咱們先去看看情況。”順著小標所指方向,帶著她的人往東邊的斗雞坑走去。
林秀和李藝走在后面,四眸相對,眼神交流。
他們兩個是顧氏派來跟蹤的。
出府的時候,顧氏有交待他們兩個,遇到有何異常之時,隨時回府向她稟報情況。
然而,從明府出來的這一小半天時間,他們被的一雙眼睛盯的緊緊的,一直沒能找到溜走的機會。
這會兒來到這么熱鬧的斗雞場,應該可以趁著大小姐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溜一個回去了吧?
“林秀、李藝,你們兩個在那兒愣著干啥呢?”回過頭來大聲喊道。
林秀和李藝很是無奈的對視一眼,快步跑上前去。
“公子有何吩咐?”
“這里人太多,我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幫我把前面的人分開一下。”
吩咐道。
剛才她試過了,踮著腳,脖子伸得老長,還是無法看到斗雞場里面的情形。
想要擠去看吧,奈何這副身材太過嬌小,使出全身力氣都無法推動前面的人墻。
只好行使她主子的權利,讓身強力壯的護院去幫她的忙了。
林秀和李藝領命,大步走上前去,硬生生的合力將人墻撕開了一道口子。
、雨蓮、老屈、小標,趕緊從那道口子鉆進去。
“抓它,抓它!”
明月聽到人墻在齊聲吶喊。
定睛望著場內正在拼命打斗的兩只斗雞。
只見兩只斗雞脖子上的羽毛扎起,翅膀散開,頭對頭,怒目圓睜。
斗場旁邊的桌子上,插著三柱香,已經燃盡兩根。
說明已經斗過兩場了,這是最后一場比賽,也是決勝賽。
斗到這會兒,兩只雞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傷痕。
地上灑滿了從它們身上扯下來的羽毛,以及鮮血。
斗雞就是這么殘忍!
可是,那么多的人還在津津有味,激動不已的觀看著。
在這黑龍國的娛樂項目中,其中斗雞是很受大眾喜歡的項目之一。
因為斗雞的成本不高,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走進來免費觀看。
沒錢的看熱鬧。
有錢的掏錢出來押注。
還是第一次近距離的觀看斗雞比賽。
瞬間就被吸引住了。
瞪著雙眼,眨都舍不得眨一下。
圍成圓形的斗雞場內,一只白毛雞和一只雜毛雞,你來我往,斗得你死我活。
“看!這只白毛要輸了!”
站在左邊的一個年輕人激動的說道。
“錯了!白毛不可能輸!”站在右邊的老者立馬反駁,“真正要輸的是那只雜毛!”
“李叔,您看白毛的翅膀都被斗垮一邊了,為何還這般看好白毛呀?”年輕人很是不解的質問道。
老者氣定神閑的摸著花白的長須,“別看白毛受傷嚴重,后續的爆發力可是足的很呢!你看它的腳步是不是穩的?再看看雜毛……”
老者的話還沒有說完。
“嘰嘰嘰……”
只見那場內的雜毛脖子上,被白毛的利爪扯下一大塊皮肉。
倒在地上,痛苦的扇著翅膀。
殷紅的鮮血灑了一地。
雜毛凄厲的慘叫聲,聽得人心惶恐。
“啊……雜毛!”年輕人捂臉,很是懊惱的大叫一聲。
然而,比賽就是這般的殘酷。
不是輸,便是贏!
年輕人這場押的是雜毛,因此而輸掉了一筆小錢。
有人憂愁,有人歡喜。
押白毛的老者和其他一干人等,開心的高聲歡呼,紛紛跑到斗雞場老板跟前排隊,領取贏到的錢。
才看了不到一小半場的比賽,還沒能摸清比賽制度,暫時還沒有想要出手押注或是讓她的斗神上場比賽。
她想多多觀察,看看人家是怎么贏錢的。
老遠看到那個被喚為“李叔”的老者往這邊走來。
走上前去,攔下李叔,并虛心向他請教,“李老先生,您是怎么看出白毛會贏的呢?”
李叔停頓腳步,打量著眼前的。
臉上盡是好奇而得意之色。
一個布衣老者,被身穿錦緞綢袍的書生,恭敬稱呼為“老先生”,能不得意嗎?
但見眼前這位五官秀麗的書生,氣度不凡,身后還有幾個穿有明府服裝標志的隨從,李叔不免好奇他的身份。
“李叔,這位是明府貴客冷公子,京都來的。”小標趕緊上前,低聲在老者耳旁說了兩句話。
冷公子,京都來的,這些話自然是提前給小標交待過的。
“哦!冷公子,幸會幸會。”李叔客氣的向行拱手禮。
“幸會幸會。”學著李叔的動作回禮。
外面的人畢竟不是明府的下人,多些禮節對待肯定不會出錯。
禮多人不怪嘛!
“冷公子方才問在下的問題很好解答。”李叔指著場內的兩只斗雞,“你看啊,方才那只白毛斗雞贏了對吧?”
“沒錯!為何它受那么重的傷,到最后能打贏雜毛呢?”好奇的問道。
“受傷嚴重是因為它前天剛打過一場比賽,身上有舊傷啊!”李叔解釋道。
驚訝的瞪大了雙眼,“原來如此!白毛確實很厲害呢,帶傷上陣還能贏得比賽。”
李叔略顯幾份得意,“其實呀,斗雞說簡單也簡單啦。咱們斗雞,首先看的是長相。”
“嗯嗯。看長相……雜毛比白毛長得好看啊。”
“哈哈哈……很多人都是同你一樣看的,所以總是輸掉了比賽。沒事兒,在下與冷公子有緣,教冷公子幾招看斗雞的絕招。”
“洗耳恭聽,愿聞其詳!”大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