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教育規劃
第120章教育規劃
一百多個人,不管是老的小的,沒有一個人是閑著,除了整理出田畝,飛快的把秧苗插入土地里,就是忙著補獵,弄范晶晶所說的水泥蓋房。
對于巨大的樹木,范晶晶本著能不砍就不砍,田畝,卻要求大家弄得方方正正。
對遷移來的姜鐵匠,她拿出一個新的法寶,齒輪,要他打照。
打照齒論,要嚴格把握住規格,所以范晶晶另外教了姜鐵匠泥范的做法。
專業的事,她沒有辦法插手,輔助的事情,她做了不少。
牛師勁不在身邊,她做事似乎更有勁,沒有人在旁邊監視,她可以更為自在。
只是,怎么每天都會想起那呆呆傻傻的笑容?
“交待他不要喝生水,不知道他有沒有聽話。”
范晶晶研究了一下,發現大唐最危險的病,估計是疫病。
她還沒有膽子嚴究種痘的事,所以只能從根子來治。
只是這時代的衛生習慣真的很不好。
這一百多人的衛生習慣,還是她用強硬的規定,并且用糧食當懲罰和獎勵條件,才慢慢好轉。
也不知道皇子皇女回去后,怎么跟家長說的,每回去一次,范晶晶的工作就變重。
工作變重,薪資沒有調漲,范晶晶當然不樂意。
然而,想到皇子皇女每一次出行,身邊都會跟人,而且在皇子皇女的要求下,都會配合她的工作,無形之下,替她節省了不少人力,范晶晶現在對大唐人力標準還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畢竟蛋糕坊的經營,實際是由牛家負責的,她只負責分紅。
一個月還沒到,分紅也沒見到,她自然不知道蛋糕坊的實際狀況。
只是每一次范晶晶有什么點子,蛋糕坊都會識相的照單全收。
其實,范晶晶還比較希望店東能提出一點意見,沒有主動思考能力的人,不是一個好老板。
幸好,范晶晶把蛋糕坊開出去,只是為了討好李麗質,也沒有太多盈利的想法。
說起來,只是把蛋糕坊當成外圍產業。就算失敗了,也影響不到她。
皇子皇女的課業,對范晶晶來說還在初級的階段。
本來上課最麻煩的事情是準備課本。
在她的印象中,課本是學校必須準備的,有了課本,學生才能回家溫習課業,至于參考書之類,是后來慢慢演變出來的。
然而聽到書籍需要靠抄寫,她就打消了發課本的念頭,讓她一個人抄寫無數遍,還不如讓她死死算了。
范晶晶干脆在后頭鋪了一張紙,用毛筆邊寫邊教邊讓人抄。
沒辦法,她還沒生產制造出毛筆,她覺得一切可以慢慢來,所有的不滿,不適應,都在未來的改造計劃,所有的改造,也能讓皇子皇女耳目一新。
只有隨時能拿出新東西,才能在皇子皇女心中有偉大的形象,才好騙學生。
筆記成為范晶晶檢查的重要一環,抄錯的結果,可能最后他學習到的知識就是錯誤的。
現在這些都是基礎知識,基礎知識產生錯誤,對后續的學習有妨礙。
沒有課本筆記就成為最重要的東西,不能有任何的差錯。
只要有抄錯的地方,都得讓人改。
幸好,古代人比較一絲不茍,即使是調皮搗蛋的皇子皇女,在課堂上也會正經圍坐。
木工是范晶晶的才藝之一,范晶晶會簡單的雕刻,但是學藝不精。
雕版印刷,不是把木頭雕出來就好,也不是簡單的把字面反過來的問題。
對范晶晶來說,最難的是如何讓油墨印在現在的紙上。
也就是說,油墨的配比將成為雕版印刷最重要的一環。
把配比研究出來之后可以成為秘方。
讓一座雕版印刷工坊在長時間里占據領導地位。
至于為什么不是永久,那就是大唐人的技術攻關能力非常的強,只要有利可圖,他們就會不斷的模仿,然后改進。
只要有利可圖,就有努力不懈的人。
在這個時代紙是昂貴的東西,而且紙容易破爛。
范晶晶在木頭上寫下自己這一刻閃過的印象。
有錢之后,倒是能夠招募工匠研發油墨。
雖然范晶晶不知道油墨的具體配方。但借助后是百度,多多少少知道具體材料有哪些。
印刷油墨比一般原料要求更高,必須在顏色、分散度、耐光性、透明度等等,有更高的要求,而且不溶于水。
當然在唐代,沒有人舍得把書本泡水,對文字的崇敬不是后世人可以想象的。即使用水溶性的顏料,也沒有人會指責妳。
“我倒是可以研發烏桕油墨,也就是模仿大豆油墨的做法,利用植物油酯,與顏料、樹脂、蠟質做成油墨,需要向外購買的材質,也只有顏料。鳥桕本身就有油脂、樹脂、蠟質。”
雖然還沒有開始印刷技術的研發,范晶晶卻開始人才的培養,她培養的人才不是木工,或者是油墨印刷師傅,而是內容作家。
這個時代,識字的人不多,范晶晶想用漫畫來引起人的興趣,增加識字的興趣。
至于販賣的對象,自然是民間的土財主。
很多土財主本身,是不識字的。
在大唐,學問掌握在一些世家大族手上,寒門的數量本身并不多。
她從五十幾個孩子里面,挑選一些會涂鴉的,能胡說八道,講一些故事,而且她講的故事結構能夠連貫,能夠吸引別人,讓這些孩子有一半的時間在想故事,或者是畫畫,每天交作業就能夠多得一份糧食。
對她們的學習,也多一份要求。
多拿到的糧食,可以存起來,出去購買好吃的食物,也能夠做人情跟人家分享。
在其他人眼里,這些被選中的孩子,宛如天之驕子。
他們迫切渴望的希望范晶晶也能選中自己。
范晶晶之后腦洞大開,的確,在這些人里面又選了一些各式各樣的人才,加以培養。
剩下的孩子或者是大人,只是叫他們讀書寫字,有沒有特殊才能,只能夠靠種田或者武力謀求生活所需。
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世間有一半以上的人,只能夠按照別人的規劃,緩步前進。
讓他學什么做什么,只要不是太出挑的,他們也能做。
至于學習認字,在這個時代,大部分的人有機會認字都會比較認真,認字與否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真的偷懶,學習不進去的,也只有一兩個人。
學習不進去的人多半好動,這也好,解決學還是要學不過范晶晶讓他主要學習武打。
這么多人在一起,總要有人會打架。
至于老師,太好找了。
尉遲綾,不知道為什么之后天天來報到。
范晶晶就幫她找了一件事情做,留她下來吃飯,那就是武術老師。
雖然不沒有皇家認可,但是尉遲綾當上武術老師之后,出乎意料的認真,比范晶晶這個正牌老師還認真。
“有兩個女老師不夠,還需要一個男老師來當門面,出去跟人家交涉也好,代表我們學堂?”
“其實張廣他早年也是個讀書人,會讀書識字,我們家里來信,都請他念。”孫二郎推薦了一個老人。
他年紀才四十五歲,但頭上已經花白。
牛師勁已經跟著軍隊出發了,花了一些錢,范晶晶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也已經蓋好了。
唐朝也有“米”作為計量單位,但是范晶晶不習慣,她的瑪莎拉蒂里面,有一個小尺,還有一個小電子秤。
用這個小尺,范晶晶做了一個標準的容器,邊長十厘米的木盒子就變成一升,一升的水就是一公斤。
一公升的水密度就是一。
這是科學的基本標準。
如果把它換成大唐的尺,數字就會變得很麻煩。
范晶晶把木盒子擺放在學堂的門口,在旁邊擺了重新刻畫出來的尺,還有她找尋出來剛好一公斤的石頭。
并且在旁邊樹立一個牌子:“科學的奧秘,從這里開始。”
就如同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所料的,李承乾所需要的王霸之道,范晶晶不會教也教不起,管理眾人的學問,沒有人比皇家更擅長。
朝廷為官之道,說到底,除了王霸之爭之外,最重要的核心能力,還是“管理”。
然而對于除了李承乾之外的皇子,不管是王霸,還是管理,它們能夠逞能的范圍都被限制住在一個小小的地方。
他們的才智沒有發揮的空間,除了吃喝拉撒睡,還有玩女人,他們真的不知道還有什么能夠做的。
這些人笨蛋是笨蛋還好,但是李世民的基因不錯,他的兒子笨蛋還沒有幾個。
這就是李世民兒子最大的悲劇。
皇女的情況還好,她們終究要出嫁,只要能夠跟夫家相處愉快,她們的日子終究還是能夠過得不錯的,除非她們的夫家腦子壞掉了,跑去造反,造反要死全家,有時候涉入太深,也只能用白綾絞死。
她們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她們能不能夠降尊紆貴。
有時候有這么強大的娘家,她們就看不起夫家。
再加上她們像養豬一樣被培養長大,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自我定位,隨波逐流的結果,發現除了皇家,沒有人可以管束她們,她們的行為就不自主的囂張了起來,可以說把大唐豪放女發揮到淋漓盡致,把一個女人想要的事物,擴展到極致。
然而她們的眼界又不夠寬,世界實在是太窄,她們能夠玩的除了錢財土地奴仆,就只有男人了。
在她們看起來,男人可以玩女人,女人為什么不可以玩男人?
其實也不能夠說她們錯,只是把人生發揮男女之事上,不能夠讓眼界開闊起來,不得不說,有點令人遺憾。
范晶晶看到這些皇子皇女,個個天才橫溢。
想到史書所提到她們的未來,就想嘆一口氣。
她們現在的可愛可恨,都讓范晶晶想改造他們,讓他們擁有更好的人生。
她認為現在還在起點的“科學”,就是他們發揮的最好游樂場。
發展科學需要錢,需要人。
未來這些皇子皇女都不會缺乏,甚至有一個地盤可以讓他們搞。
可以說這所學堂完全是為皇子皇女設立的,至于她地盤里的所有的農戶,則是順帶上課。
或許長孫皇后也感受到在她這里上課的好處,從十旬一日的上課時間,改成兩日一堂課,并且跟范晶晶說:
“等妳的學堂蓋好,就讓她們去妳的學堂上課。”
“每日來回,太過辛勞,不如蓋些宿舍,讓他們可以在學堂里面住宿。
還有這些孩子,最好讓他們養成自立自強的習慣。
隨侍在她們身邊的人,就留在學堂外圍保護吧!至于宮女,可以進學堂廚房幫忙。”
教學成績有了成效之后,范晶晶特地求建長孫皇后,提出她的想法和看法,并且對皇子皇女的未來加以分析。
或許是范晶晶對皇子皇女的未來加以分析的結果,打動了長孫皇后。
誰不希望子女以后都能夠好好的過日子,對于子女長大之后可能發生的紛爭,長孫皇后不是不能夠預見。
“她們可以領導科學,在不同的科學部門擁有超人一等的成就,獲得百姓的尊崇,擁有超然的地位,然而卻威脅不到皇位。”
范晶晶說道:
“即使他們沒有辦法做出什么成就,沉溺于科學,對人民來說也是有利的。
他們每一個發現都能夠讓人民的生活過得更好,他們自己也能夠獲得成就感。
或許還能夠賺到很多的錢,不需要跟皇室要錢。
老實說,我覺得跟種田的老百姓要錢糧,是要不得的行為。錢應該跟有錢人拿,而不是跟窮人拿。
跟窮人一萬個人拿糧食,還不如跟一個富戶拿一部分的糧食。
拿了富戶的糧食,他們還有得吃,但是對窮人來說,他們就要餓肚子了。”
“朝廷大政不是我們這些女人該管的。有關于朝廷的事,是皇帝,還有朝廷諸公所管的事。
妳還是專心在教育上。”
聽到范晶晶開始對朝政提出建議,長孫皇后拒絕跟范晶晶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