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安帝駕崩,總該有個人站出來主持大局。
盡管皇帝不和,可這個時間,也只有請皇后娘娘坐鎮了。
縱觀后宮,除了皇后娘娘也沒有誰鎮得住這個場子了。
徐公公立刻安排了一個小太監,你趕緊去一趟鳳華宮,請皇后娘娘前來!
慶安帝昏迷已久,整個宮里都在盯著紫極殿,有什么風吹草動都會被人留心到,這不,紫極殿的宮人去太醫院請人的時候,就已經被那些有心人給看到了。
林淑妃眉心一跳,紫極殿去請太醫,只有兩種可能。
要么是皇上駕崩了,要么是皇上醒了,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些。
作為后宮的巨頭之一,林淑妃和李惠妃的家族都不容小覷,要不然,倆人斗了那么多年早該分出個高下了,林淑妃趕緊命人給宮外傳信,如若皇上駕崩了,一定要先做好準備。
這個準備,自然是擁立新君了。
當然,如若慶安帝醒了,就當什么也沒發生過。
林淑妃讓心腹傳消息回去,皇上可能駕崩了,要時候擁立小皇子為新皇。
大皇子是李惠妃那邊的,慶安帝昏迷的幾個月里,李惠妃就迫不及待想踩她,若是慶安帝駕崩了,讓大皇子上了位,以她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林淑妃絕不想屈居于老仇人李惠妃之下。
她的家族擁立小皇子,也能在皇后娘娘那里搏個好感。
另一邊,李惠妃也在做同樣的事。
這倆人不愧是仇人,也想刷一下清九的好感度。
一個小太監匆匆而來,神色慌張道:娘娘,不好了!
李惠妃皺眉看著他,不是讓你去傳消息嗎?怎么回來了?!
小太監急道:禁衛封了宮門,說是奉了皇后娘娘之命,不許任何人進出。
李惠妃掃了他一眼,厲聲道:那就用信鴿傳消息,一定要盡快傳出去!!
這邊小太監去寫這密信,那邊又有宮人道:娘娘,珍嬪求見!
珍嬪就是大皇子的生母,她的家族有點實權,但比起李惠妃還是差遠了。
這不,宮里一有消息說紫極殿有人去請太醫,她馬上就來求見李惠妃了。
宮人領著她進殿,她來到李惠妃身前就重重地跪了下去。
珍嬪低聲道:娘娘……皇上那邊似乎有些情況。
李惠妃寒著一張臉,厲聲警告道:珍嬪慎言!!
慶安帝駕崩了還好,要是還活著,她們要是搞什么小動作,也不會好過。
珍嬪臉上仍還著幾分急切,小皇子被皇后娘娘抱過去了,以皇后娘娘的勢力肯定要全力支持小皇子,還有林淑妃那邊肯定會站在皇后娘娘那邊,那她的兒子就沒有希望了!!
唯一的希望,就是李惠妃能出手相助了,她的祖父門生滿天下,在朝堂上的實力不容小覷,只要李惠妃愿意幫她兒子一把,以后再多一個太后她也愿意啊。
珍嬪倒是有些后悔,后悔不曾帶著大皇子與皇后娘娘親近。
要不然,有個兩歲多的大皇子,皇后娘娘也不必抱養個剛出生的。
珍嬪平日里奉承李惠妃,倒是裝得挺好的。
這會兒,急著給自己的兒子爭皇位,裝得也不似平時那么純良了。
她壓低了聲音,小聲企求道:只求娘娘拉玨兒一把,只要玨兒登上那個位置,他就是娘娘的親兒子,娘娘就是尊貴的太后,他會聽娘娘的話,視娘娘為親生母親的!
只要把她兒子推上皇位,什么都好說。
李惠妃拍了拍她的手,把她扶了起來。
你這是急過頭了,皇上好著呢,沒看到皇后娘娘依然穩坐鳳華宮嗎?你這番話要是傳了出去,別說你和本宮了,就連大皇子都會遭了皇上厭棄!!
皇上真能醒來?
等確切的消息傳來,再做打算吧!
娘娘……如若紫極殿傳來噩耗,求您一定要幫幫玨兒……
玨兒也是本宮看著長大的,能為他爭的,本宮一定會幫他!李惠妃應道。
其實她心里挺不屑的。
現在是珍嬪有求于她,所以說得好聽,等將來想起自己曾經匍匐在她腳下求她,恐怕就是和她秋后算賬的時候了,李惠妃在后宮混了多年,太了解后宮女人了。
越是曾經地位低下的人,一旦爬上去,就迫不及待的踩一些原本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比起珍嬪空口許諾的太后之位,李惠妃的腦子就清醒多了,她很清楚這個大餅未必啃得到。
小皇子背后有皇后和林淑妃兩個派系。
如果爭得過,皇后依然是高高在上的太后。
如果爭不過,就是往死里得罪皇后,皇后能放過她嗎?!
比起一個啃不到的大餅,還是穩妥一些,跟著皇后的腳步。
在皇后手下討日子,只要不礙她的眼,皇后從來不會為難人。
要是換了別人,或是再多一宮太后,那可未必了。
另一邊,紫極宮的小太監匆匆來請。
清九還不緊不慢的安排著鳳華宮的事物。
青玉和紫玉留下來照看小皇子,除了奶娘,任何人不得靠近小皇子。另調二百禁衛看守鳳華宮,任何人不得進出。許嬤嬤看好丑東西,別讓它跑出去,也不許靠近小皇子!
宮門已經封了,宮外有定遠候控制,基本上不會有問題了。
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紫極殿。
剛踏入殿門,徐公公就一臉哀戚地跪在地上。
其他人包括太醫也紛紛跪地,神色都不太好看。
等到殿門一關,清九才問:發生了何事?
太醫的額頭貼著地板,啞聲道:皇上……駕崩了……
清九定定地看了他一會兒,這才腳步一轉,走向龍床。
她道:本宮上午來紫極殿,皇上還好好的。
徐公公道:奴才們中午發現皇上沒了氣息……
他心中倒是有些懷疑,只是不敢講,也不能講。
清九碰慶安帝的時候他沒有懷疑,也沒有阻止。
如今都過去半天了,慶安帝已經死了,他要是敢說什么,下一個死的就是他。
徐公公壓低了腦袋,他這句中午發現,也是對清九表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