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17章 新媳婦回娘家

豬仔買來了,悠悠按照智腦制定的最佳養豬方案,偷著喂養,給兩個豬仔防疫、加料。

每次姥姥喂豬,悠悠都跟著。等姥姥轉身走了,悠悠就將在網上訂購的仔豬專用飼料加到豬食里。兩個小豬秧都吃的肚子圓滾滾的,讓姥姥倍有成就感。

正月十二下午,二爺套了輛牛車,讓寶景去接他二姐。這里的風俗是新媳婦必須回娘家過十五,“十五不看婆家的燈,看了妨她老公公,十六不空婆家的床,空了妨她婆母娘”。

回來時后面跟了十幾個看熱鬧的人,都吵吵著要看桂花婆家的大花糕。二奶奶怕屋里窄站不下這么多人,在車上就把個大包袱解開了。

花糕上下三層,下面用二指厚的圓白面餅當底托,直徑有兩尺多。上面擺著一圈用白面盤成的花糕鼻子,每個花糕鼻子的中間都點綴著一顆紅棗。三層的花糕鼻子三個樣,下面的像金魚尾巴,中間的像展翅的蝴蝶,上面的像盛開的花朵,漂亮極了。

“二奶奶,您這閨女養的值,掂(拿)的花糕在咱村是頭一份。”

“幾個村里也得是頭一份。”

“桂花姑,你婆家咋蒸的,這得有十幾斤吧?”

桂花高興的回答:“二十斤還高高的,俺婆婆找隊里的大鍋蒸的,怕不熟蒸了多半響。”

正月十五前地里沒活計可干,公社里這兩年雖然依然提倡過革命化春節,卻不安排春節大會戰了。

缺乏娛樂項目的村民白天聚在大街上,聊天打屁侃大山,把村里的新老稀罕事都翻出來拉呱。

悠悠帶著弟弟跑東跑西地到處串,在人群里鉆來鉆去聽消息(信息),慢慢地摸清了村里的狀況。

韓屯村位于洪城縣的最東北角,屬于張集公社,東面就是平城縣水坑公社的梅莊村了。西面兩華里是兩千多人的大村石廟村,南面的周樓村和韓屯隔著黃河大堤。

村子距張集10華里,距洪城縣城50華里。距水坑集7華里,離平城縣城更遠,有80多華里。

村里一共有52多戶人家,316口人。只有一條東西大街,村周圍是半里多(大約250米)的護村林,栽種的大多是耐澇的柳樹。

村里就一個生產隊,和周圍的十三個村莊都歸屬向陽大隊。舅姥爺原來是村支書,現在就是生產隊隊長了,所以村里人叫他支書和隊長的都有。

生產隊里還有會計韓道偉,保管韓玉臣,民兵隊長韓愛國,也就是悠悠的大舅。記工員韓桂金,她還兼著隊里的婦女隊長,又稱“花木蘭”隊長。

韓桂金就是韓德才唯一的女兒,她家里的生活條件好,父親又是榮譽傷殘軍人,高中畢業后回村勞動,也是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婦女。

全村一千多畝耕地,人均三畝多。北面的黃河,離村子大約二里半地(2.5華里)。黃河在村子的東面向北轉了個彎,給韓橋村留下了大片的荒地,且每年都增加一些。村里人農閑時就去河灘開荒,因此村里的耕地每年也三五十畝地增加著。

種植的莊稼以小麥、高粱和大豆為主,灘區的耕地大多數比較肥沃,產量相對較高。小麥畝產二百多斤,大豆三百斤,高粱四百斤。

這里的莊稼兩年三茬,通常是五百畝地種小麥,三百畝春地種高粱,一百畝春地種棉花,剩下的一百多畝春地種谷子、黍子、綠豆、紅小豆等小雜糧,再種些春地瓜和二三十畝地的瓜園。小麥收了種豆子和地瓜,收了豆子地瓜留春地,來年種高粱和春作物。各種春莊稼收了種小麥,兩年三收。

交上公糧后,按人口和工分兩種辦法分糧食,各占一半。每人一年大約能分四五百斤糧食,其中小麥150斤左右。

大多數人家能吃飽,在公社里是出了名的紅旗村。特別是麥子,好多堤里非灘區的生產隊,人均還分不到十斤麥子。

大豆面積大產量高,隊里每年給社員分兩次豆油,年前一次每人2斤,八月十五一次每人1斤,每人一月不足3兩油。

年底春節前進行決算,該留的留足了,該分的分完了,最后是分錢了。錢是按工分分配(五保戶例外,有基本保障)。隊上會計留足來年的生產資金之后,剩余的錢折算出每個工值合多少錢,然后按每家每戶的工分數計算,就得出了各家可分得的錢數。

十個公分是一個公值,一個青壯男勞力干一天活記10個公分。婦女勞力是7個公分,半大孩子和老人大多是6個公分。

韓屯村一般一個工值三毛多,好的年景高達五毛,高了一個工八分錢的村子的好幾倍。因此,每家一年多的可分二、三百元。

各家還有每人一分的自留地,被大家精心侍弄成了上等田。是國家為了鼓勵社員養豬,分的豬飼料田。不過這個時候,人都吃不飽,種的糧食只好先顧人的肚子。奈何面積太小,產量再高也收不了多少斤糧食。

隨黃河轉彎的還有黃河大堤,韓屯村的東面和南面都被黃河大堤圍著,離村子大約二里地(一公里)。大堤高約10米,上面寬約4米。

黃河大堤由臨近的村莊守護,相隔500米建一座兩間的磚瓦房,是防汛屋,又叫堰屋子,提供給看堤人員居住,韓屯村負責看護的黃河大堤長兩公里。

黃河大堤臨黃河的這邊底部20米栽著成排的柳樹,高達粗壯的柳樹,有效的防止河水對大堤的沖刷。

大堤兩邊的斜坡上栽滿了葛八根,是一種根系特別發達的野草,耐旱,生命力極強,一尺多高的青草厚厚的鋪在大堤的斜坡上,能減緩水的沖力起防護作用。

黃河大堤上嚴禁放羊,但初冬青草干枯后,分到各戶收割。冬天,韓屯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都有一垛高高的干草。

護村林、護堤林大量的柳樹,黃堤上的干草,為村民養羊提供了豐富的飼草,韓屯村家家戶戶都養著十幾只羊。

這個年代雖然貧困,但社會風氣良好,可以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村里家家養羊,戶戶喂雞,村外的護村林里到處跑著散養的雞和羊,只有走丟的沒聽說過被偷走的。

人們對坑蒙拐騙、欺壓良善的行為深惡痛絕,偶爾出現一個,最輕的處罰是批斗游街,頭戴高帽子上寫著所犯罪行,脖子上掛著與罪行相符合的實物,在全公社挨個村的游斗一遍,最少十來天的時間,一人犯錯,幾輩人都抬不起頭來。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