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女多嬌

400:今夜出發

這個問題問得殷青筠頭腦有些發懵。

凝羅竟然問,她和陳氏要是打起來了,自己會幫誰?

這還真不好說。

要是以前,殷青筠肯定是想都不用想就幫陳氏的,畢竟陳氏是除了皇帝之外真心待她好的人。

可是陳氏現在簡直跟被殷正業灌了迷魂湯似的,連殷青筠的話都不聽,只顧著整日和殷正業一起你儂我儂,叫殷青筠看了胃里直覺得惡心。

最關鍵的是,凝羅也是待她好的人,比陳氏還要好。

陳氏只知道詢問她天冷添衣,或是別的淺顯小事,可凝羅是真懂她,就想現在她帶她去大佛寺見蕭祉最后一面。

即便這時候她去見蕭祉是有風險的,不但她的風險,就連凝羅和崔采薇以及陳州都會有危險,但是凝羅就是帶她來了,只因為知道她想見蕭祉的,所以就這樣做了。

這一點是陳氏窮極一生恐怕也沒法子做到的事情。

殷青筠心里的想法百轉千回,嘴邊已經說出了答案:“興許……會幫姨母你吧……”

凝羅沖她笑了笑。

殷青筠忙解釋道:“現在軟軟是這樣想的,只是將來會發生什么事,會不會動搖軟軟的想法,軟軟自己也摸不準。”

“傻軟軟,有你這句話,姨母就覺得夠了。”

凝羅這句話,成功讓殷青筠心里暖和上了。

這是陳氏從未給過她的溫暖。

等到了岱山腳下,凝羅把從殷府帶出來的人都留下了,就帶著殷青筠上了山。

上山之后,凝羅直接繞著山間小路,到了大佛寺后山的林子里,停在了小木屋前。

“我就送你到這兒,你自己進去,等你出來了,我再送你回殷府去。”

凝羅知道林子四周布置著弓箭手,也沒想著跟殷青筠一起進去,就在外面叮囑了她一句。

殷青筠知道原委,便點了點頭,連青嵐都沒帶上,就直接獨身走到了小木屋的院門口。

那些潛伏在林子里的弓箭手并沒有出來,想來也是認識她的。

她推開院門走了進去,又走到了木屋的檐邊下,推開了木門。

屋中,蕭長樂正跪在佛陀前閉目念經,是《華嚴經》。

蕭祉坐在窗邊的小榻上,見到她進了屋,旋即起身迎了上去。

蕭長樂口中的誦經聲也應聲而止,頓了頓道:“你們還是出去說吧,佛祖面前,還是留些清凈的好。”

蕭祉說了聲多謝,就牽著殷青筠出了門,往院角落用木頭搭起來的亭子走去,亭中石桌上還擺了茶壺瓷杯,壺里的水還是熱的。

殷青筠也不客氣,徑直坐在了蕭祉對面的石凳上:“你早料到大公主不會讓你我在屋里敘話?”

蕭祉坦蕩應下:“大皇姐的脾性,我很了解。”

蕭長樂是念佛多年,佛祖聽不了他們互訴衷情,蕭長樂作為長輩,也是沒心思聽的。

所以無疑會將他們趕到外面來說話。

蕭祉修長的手指提起了桌上剛烹好的熱水,挑了茶水放進去,一面抬眸看向殷青筠:“我原以為你不會來的。”

殷青筠迎著他的目光,不由多看了兩眼他這幾日略顯憔悴的面容:“我也原以為你不會想見我的。”

“青筠越會說玩笑了,我既想見你,你也赴約來了,兩全其美的事。”

聽到蕭祉說的話,殷青筠的心思卻被他話中的“兩全其美”吸引了大半。

也不知東宮里殷青黎那邊怎么樣,她到底有沒有按照殷青筠的猜想糊弄殷正業。

反正父女關系都鬧成這樣了,殷青黎總還不會幻想著能跟殷正業重修舊好吧?那可就別了,至少要在決裂前在殷正業身上撈一把啊,不然不就白費了殷正業這些年花在她們身上的心思。

蕭祉給殷青筠倒好了茶,推到她面前去,卻見她沒什么反應,像是想什么東西入了神。

他頓時笑起來,打趣道:“你這是在想誰,這般入神。”

殷青筠回過神來,看見的就是蕭祉笑著的模樣,也不知他在笑什么。

“反正不是在想你。”

“青筠剛才自然不是在想我。”蕭祉接話道:“剛才我跟青筠正是面對面,有什么可想的。”

殷青筠撇了撇嘴,不置可否。

蕭祉下一句卻驚得她想端茶杯的手抖了抖。

“那就說明,我坐在青筠面前時,青筠是不想我的,倘若我沒坐在青筠面前,青筠就是想我的?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殷青筠被自己的口水嗆得咳了好幾下,緩過來了,眼中尚還包著一汪淚,就瞪著蕭祉罵道:“你怕是有些自作多情。”

往日瞧著他就跟個呆木頭似的,這些撩得人心跳噗通噗通的輕挑話他是哪里學來的。

然而貌似就是她這句話說錯了,蕭祉聽了之后臉上的笑意頃刻間褪了個干凈,劍眸深處浮出了一抹涼意。

殷青筠覺得后背吹來了一陣涼風,冷得她激靈靈地打了個寒顫。

好在蕭祉沉凝的神情只出現了一瞬,旋即又恢復成了之前的輕挑模樣,還笑話她道:“我今夜就要走了,你竟還說這些話唬我,你到底還有沒有良心。”

“良心我肯定是有的,要是沒有,也不必大老遠出城來大佛寺見你了。”殷青筠也想起了正經事,一臉正經地問起蕭祉來:“你真的打算今晚就出發去江州嗎?”

之前她提議讓蕭祉躲避到蕭長樂這里來,原因就是因為現在陸皇后他們正派人在四處追捕他,應該是覺得玉璽在他身上,所以才這樣想置他于死地。

可陳州說蕭祉并不知道玉璽的事情,那蕭祉在這樣的關頭冒險下山去,豈不是會被當成陸皇后的活靶子?

這樣危險的決定,聰明如蕭祉,他會不知道?

他這樣在大佛寺中修整了幾日,怎么想法越想越回去了。

蕭祉定定地望著殷青筠:“我原本打算直接去江州,但是這一路上想必埋伏重重,實在不易。若是崔兄提議我,直接從其他官道出發去靠近夷族韃子的邊境,從他們那里借道去汝南,再回到江州。”

殷青筠在腦海中大致把路線劃分了一下,沉吟了一下:“這個法子雖好,但陸氏和蕭桓他們也未必不知道,別到時候又有埋伏又有追兵的,去的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你該如何自處?”

請記住本書域名:。頂點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lvse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