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應亭也是被瘟疫迫得從千食國搬來這里避禍,只不過“石公子”一家其實躲的是人禍,他們躲的是天災而已,因此格外能夠感同身受,聞言慨嘆:“這個世道,人人都要掙扎求生,唉!”
羅家原本在千食國即便不是第一等貴族,日子也過得好好的。這次搬遷,羅氏也是大傷元氣,從此還要在別人的地頭安營扎寨。
四人忽然都沉默了。
這時前方露出黑瓦白墻,連萱往那里一指:“好了,我們到地方了。今日是出來玩耍的,傷懷且留去明日。”
眾人進入精舍落座,燕三郎打開書箱蓋子。白貓在箱子里憋屈大半天,這時忙不迭跳出來,伸了個懶腰舒展身體。
連萱逗它:“小美人兒,可還認得我?”
白貓冷笑:“再靠近點,你就知道我的爪子認不認得你了。上次欠你的龍爪手,這回可以補還給你。”
當然她的話語只有燕三郎能明白,別人聽見的都是喵喵幾聲叫喚,甜得很。
沒辦法,她天生一副嬌嗓子,只要不是暴跳如雷的吶喊,誰聽著都要酥了骨頭。
燕三郎翻譯:“它說,認得。”
三人大感有趣:“你聽得懂貓語?”
“貓語未必。”燕三郎老老實實回答,“但聽懂她沒問題。”他輕輕撫著白貓,從腦袋到后背這么一溜兒捋下來順毛,力道拿捏得剛剛好。
千歲好像對連萱有特別的敵意,他不明白為何。
哪怕白貓心里不爽,也被捋得很舒服,遂在他身邊趴了下來,但是一個眼神都懶得分給眼前三人。
貓兒又叫喚一聲。
羅應亭畢竟還是少年心性,忍不住問:“這回它又說什么了?”
“它說——”燕三郎停頓一下,釣足三人胃口,才接著道,“它餓了,也想吃。”
當然千歲的原話可沒有這樣客氣:“你們打算干坐一中午嗎?還不快點菜,我要吃最貴的!哦不對,這頓飯好像是我們出錢,那就挑點實惠好吃的上吧。”
她瞥了連萱一眼,還得花她的錢請這小丫頭吃飯,太不爽了!
她得努力吃回來。
貓兒眼波如水,連萱被她看得心都軟了,溫聲道:“那就跟我們一起用飯。”喚來伙計,多加了一張小桌子在邊上。
用你慷我的慨?貓兒不屑,跳到小桌上蹲坐著。正好陽光透窗而入,籠罩她半身,每一根雪白的毫毛頂端都映出淡淡金光。它向幾人望過來,水亮的眸子在太陽映射下變成了透明的琉璃。
涂云山見連萱看得一瞬不瞬,知道她愛貓,遂道:“想要石師弟割愛是不可能了,我想法子給你再買一只,跟家里的配對如何?”
連萱擺了擺手:“不必。這品種雖然稀少,我家貓兒也小,今后有緣遇上再說。”
白貓一邊等菜一邊洗爪子:“這兩位當著我們眉來眼去,看來是連老頭不反對呢了。”涂云山這么獻殷勤,甚至清楚人家家里養的貓是什么品種,看來沒少下功夫。
可是想想也就明白了,連萱是連容生的親孫女,討好她就是討好了連夫子。連容生交游何等廣闊,與他往來的人都貴不可言。
涂家不存點心思,那才奇怪。
燕三郎在她腦門兒上打了個爆栗。
羅應亭對燕三郎道:“你家貓兒漂亮又有靈性,說不定有修行的機緣呢。我聽人說,飛禽走獸要成精成怪,最難的就是開啟靈智那一關。”
貓也修行么?燕三郎向白貓看過來:“我家貓兒也能?”
千歲不說話,似在思忖其中的可能性。
涂云山笑道:“或許能,這才叫全憑機緣。”
不一會兒,菜肴上來了,果然道道都很精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連萱的細心,菜是她點的,然而每一道的價格都談不上離譜。
席間,幾人免不了談起瘟疫之事。只有羅應亭見識過疫疾的可怕,這時說起千食國內慘狀,三人皆是嗟嘆不已。
“今年春天我還隨家里去過千絲礱,那里濕地綠樹交加映襯,風物極美,沒料到如今變成人間煉獄。”連萱嘆道,“還沒找到解救之法嗎?”
羅應亭搖了搖頭:“我們動身南下前,九弟才不幸染疫。他爹娘痛哭流涕,最后依舊是無法,只得將他送去城外的莊子。”
他沒有明說,但在場的都懂,被隔離在那里的都是病患,去了就意味著等死。
連羅氏子孫染疫都是如此,普通大眾更不必說。
“沒人去瘟疫的源頭看過?”燕三郎忽然道,“總要找出原因才能醫治。”對癥下藥,他精讀醫書,當然知道這個道理。
涂云山搖頭:“那就得深入夕眠大沼澤。那兒不是我們人類的地盤,本身危險就大。”
“是的,好些異士前往,都是有去無回。”羅應亭低聲道,“再這樣下去,千食國恐怕要完。”
他畢竟年紀尚小,沉不住氣,這么不吉利的話想都未想就脫口而出。
燕三郎皺眉:“無人生還?”這不應該,世上奇人那么多。
“那就不清楚了。”
涂云山道:“總不可能人人進入大沼澤之前,都事先通知官署一聲。”
連萱忽然道:“涂、涂公子,涂家也在研制解藥,眼下進展如何?”
燕三郎聞言心中一動。
研究瘟疫解藥,不知有多少勢力都在進行。
涂家手底也有一家藥行,幾個藥鋪子,但那不是涂家主業,名氣不響亮,生意也不溫不火,遠比不上刑家的大而精。沒料到,涂家也在悄然研制瘟疫的解藥嗎?
涂云山笑道:“有些眉目了。”
羅應亭哇了一聲:“這么厲害!”
燕三郎望了千歲一眼,從她圓溜溜的杏眼中也看到了好奇之色。
瘟疫解藥如能問世,即是天功。涂云山只是在佳人面前吹牛,還是涂家當真取得了一定進展?
可是涂云山不再多言,順口切換一個話題。他年紀比在座的男孩女孩稍長,也沉穩得多,曉得涂家研制解藥未競功之前,不宜到處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