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度)
夏聚表示反對,糯糯說道,“姐姐不要那么早出嫁,那些銀子太少了。等我當了官,給姐姐陪多多的嫁妝,要十里紅妝。”
夏氏大笑,捏捏他的小臉說道,“小人兒,還知道十里紅妝。等你當官,你姐早就嫁人了。”
夏離豪氣道,“這點銀子和產業算什么。看著吧,以后咱家會越來越有錢。不止我要十里紅妝,還要給娘和弟弟最好的生活……”
娘幾個暢想著未來,之前的郁氣一掃而光。
酉時初,夏大妮和夏二虎來了,是夏老漢讓他們來請夏氏一家三口回夏家吃飯。還怕二虎說不清楚,讓大妮一起來。
夏山已經回家,說了省城的經過,又好說了夏老漢夫婦一頓。
夏老漢聽說夏山升官是因為夏離的好箭術得到葉大人的賞識,覺得外甥女兒都那么能干,舅舅也差不到哪里去。再聽說夏離的好廚藝得到省城大官和大官老娘喜歡,劉公子送她的弓箭只有千總以上的大官才能使用,他又是驚詫又非常后悔,覺得自己不應該那么短視地跟著老太太鬧。他就說嘛,文曲星的閨女跟泥腿子不一樣。
他還讓大妮告訴他們,說他知道夏離的孝心,是他一時糊涂,他會把老太太管住,不會再提不合理要求,也不會再塞夏家孩子過來,夏聚永遠都是夏氏的兒子……還讓夏氏三人一定要去家里吃飯,都是一家人,父母罵閨女,罵錯也就罵錯了,以后再不會了……
說夏老漢還想請客慶賀兒子當官,夏山說他明天就要回營,而且當官的正式命令還沒下達,下次他回來再請客。
二虎又說,“奶說不換兒子了,就讓離姐姐把剩下的三十幾兩銀子孝敬她,被外公敲了一拐棍。”
老爺子倒是轉得快,老太太依然看不清形勢。
夏氏幾人都沒回去,讓二虎回去跟夏山說,晚上把她家的田產契書拿過來。
夏離把夏老漢送的弓和箭拿出來,連著一包點心交給大妮,說道,“這弓箭替我還給外公,謝謝他了。這包點心是我在省城買的,給家里人嘗嘗。”
她又把送夏柱一家的布料和送二虎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妮改天找個時間悄悄拿回家。好在那個家還有夏柱和夏山,也就還有希望。
夏大妮和二虎道了謝就回家了。
不到一刻鐘,夏柱又親自來請人。夏氏推不過,自己回去了,而夏離堅持不回去,夏聚當然也就不去了。
夏離也不想因為那些破事壞了自己的心情,吃了雞蛋菠菜疙瘩湯后,就帶著夏聚、當當依次去了周里正家、周老大夫家、周木匠家、黃寡婦家、郝家,給他們每家送了一包糖果,另給周四丫和郝云秀各送了兩朵絹花。
還跟周里正說了自家買地的事,周里正答應明天一早去丈量。
夏老太在夏氏家院子里的大哭大鬧被許多人聽到了。鄉下沒有什么娛樂,有一點事情就傳得飛快。只小半天的功夫,夏離射死的大蛇在省城賣了大錢,買了田地和下人,夏老太要一半的銀子沒要到,夏山當了官,這幾件大事已經在村里傳遍了。
村人搞不懂什么大蛇能賣那么多銀子,能買了十二畝水田,還了三個買下人,一通羨慕嫉妒恨。先還撇嘴說著夏離小娃子家家不會過日子,一拿到錢就亂花。在聽到夏老太的大哭大鬧后,也明白了夏離的用意。又都說她小小年紀忒精明,若把銀子帶回家,夏老太太一定會想盡辦法奪銀子……他們更是羨慕夏山當了官,夏家從此就是官身了,這在小洼村可是頭一份兒……
夏離聽著他們的各種議論,只抿嘴笑,也不多加解釋。
黃寡婦一家先聽說夏離買了下人,還遺憾以后不會再請他們打短工了。見夏離愿意賃水田給他們種,喜極。黃寡婦要做家務帶孩子,家里只有三個勞力,就說賃五畝。
回家后,夏離就點上油燈給當當編鏈子。把黑色和湖藍色絲麻裁成三指寬的條,合攏縫在一起,交叉著像編四股辮那樣編成鏈子,再把那十六顆珍珠縫上,又用黑色絲麻編了一根繩子。
給當當套上,夏聚夸張地說道,“當當好漂亮。”
當當喜得一下跳到椅子上,對著銅鏡照了照,也是美得不行。
夏離暗樂,若老太太看到,又該罵自己敗家了。自己的銀子,自己愿意“敗”,誰也管不著。
她又對夏聚說道,“明天姐姐給你做新衣。”
夏聚老成地說,“姐姐是女娃,愛美,先做自己的。”
夏離揉揉他的小臉,喜歡得不行。
戌時初,夏山陪著夏氏回來,夏山又代老父老母道了歉。
晚上,夏聚和當當都賴在了夏離的床上。不用再惦記半夜去外面觀察情況,東廂又住了三個人,除了半夜迷迷糊糊幫夏聚接了一泡尿,夏離一夜好夢到天明。
第二天早飯后,周里正來丈量夏離家東面的那塊荒地,劃了跟她家前后院墻齊平的一塊地,共計一畝三分。
夏氏同周里正一起去縣城辦契,還帶去了送夏四老爺一家的禮物。
下晌,夏老太又來要銀耳環,夏氏和夏離不愿意跟老太太吵架,都躲了起來。
祝二家的笑道,“夏嫂子和大姑娘以為老太太不喜歡那耳環,已經另送了人。”
“啥,我什么時候說不喜歡了?”老太太立著眼睛吼道。
祝二家的又道,“昨天我家大姑娘給你,你自己不要,她們以為你不稀罕,就另送人了。”
老太太一番哭鬧撒潑,祝二家的好說歹說才把她勸回家。
回家后,夏老漢又把她罵了一頓,“讓你惦記不該惦記的,這下原本給你的,人家也不給了吧?該!”吧嗒幾下新煙斗,又說道,“離丫頭長大了,有主意了,閨女也有繼承產業的兒子了。你以后要對他們客氣些,別啥啥都要。看到沒,真的把她們推遠了,她們不給,你也沒轍。咱們是外家,不是婆家,管不著人家。”文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