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媳

第二百二十二章 議婚(一)

陶氏沒急著回平家二太太的話,朝著她笑了笑,隨后吩咐下人去茶水房沏了一壺大紅袍上來,遞到了平家二太太身旁的高幾上,才回道。

“平家二太太,我家大郎已經由我家老太太做主,定下了金平羅家的二姑娘,二郎也定下了澄江顧家的三姑娘,顧家的三姑娘,相貌不錯,又善解人意,我家二郎已經中意她許久。”

話罷,陶氏端起來了高幾上頭那盞大紅袍,瞧著平家二太太一臉茫然的模樣,又問了句,“平家二太太此行,可是要為我家哪個孩子保媒呀?”

聽得陶氏這樣說,平家二太太登時臉色有些細微的變化,耳根子有些泛紅,卻還能保持著一臉的平靜。

她也不躲避,抬眸就瞧了陶氏一眼,見陶氏也瞧著自己。

倒是她自己小瞧了陶氏,陶氏的精明能干可是在世族圈里頗有名氣的,她不去候府叨擾,來了陶氏自己的私宅尋她,只怕陶氏已經猜出了她的用意。

她此番過來,確實是為了給平寧候長房的那對姐弟來說媒的。

平寧候夫人,也就是她的嫂嫂,臥病在床多年,府里的掌家大權,都旁落到了她手里,不過她卻不是個刻薄的,對不是自己所出的侄子侄女,卻也是關懷備至,視如己出。

為此,世家大族里頭的女眷無一不欽佩她,每逢什么宴席,都會邀了她去。

既然陶氏已經知曉自己的來意,她也不必同陶氏繼續打哈哈下去,直接就道:“陶家姐姐也知道,我那兄長常年出征在外,我那嫂嫂又是個使不上力的,那諾大的平寧候府,就我一人操持著。”

陶氏話音剛落,一臉嘆了幾聲,又接著道。

“如今長房的兩個孩子,眼瞅著年紀越發大起來,婚事還沒有個著落,我那嫂嫂托了我,想給兩個孩子找個好人家。我便四處打聽家中有兒有女,尚未嫁娶的人家,就尋到來陶家姐姐這里。”

陶氏聞言,臉上沒有任何反應,而是在心中暗暗道:這平家二太太,竟然把主意打到自己頭上來了,她口中所說家長有兒有女,尚未嫁娶的人家,不正是他們家嗎?

只是她如今還不清楚,這平家二太太究竟為平家那個孩子來說媒的?

陶氏想了半晌,還是問清楚的好,如今府里馮姨娘所出的三郎婚事還沒有著落,侯爺吩咐了她著手準備著,一起和老太太挑戶好人家。

前些日子她正為此事發愁著,好不容易避到這私宅里頭,沒想到這平家二太太就登門拜訪,來幫她說媒來了。

平家二太太見陶氏半晌沒有言語,以為她想定了此事。

方才陶氏說了姜家大公子和姜家二公子已經說定了婚事,那還有姜家三公子,不過她聽說那姜家三公子是妾室所出的庶子,若是娶了侯府嫡女,怕是有些不合時宜吧

也不知陶氏心中究竟打了什么算盤若定武侯府不成,她們平寧侯府的姑娘也不會觍著臉硬要嫁過來的。

“陶家姐姐,不知您想得如何了你家大郎和你家二郎都定了人家,那么三郎”平家二太太抬頭望了陶氏一眼,又接下去道。

“陶家姐姐,我們平寧侯府的姑娘再怎么說都是候門嫡女,若是嫁與你家的三郎,那個妾室所出的庶子,怕是不大妥吧我倒是瞧著你家二郎是個不錯的好兒郎!”

陶氏聞言,愣了愣神,這平家二太太瞧上得竟是知明哥兒但知明哥兒心里頭已經裝了那顧家姑娘,哪里肯再容得下旁人

再說了,那顧家姑娘嫁了過來,那平寧侯府的姑娘再嫁過來,豈不沖突了難不成叫人家侯府的姑娘來做妾

便是他們姜家肯答應,顧家和平寧侯府也不一定答應

“平家二太太怎能這樣說就算我家三郎是庶出,可到底是養在我屋里的兒郎,也是一等一的出色。如今學業有成,云游在外,再過些時日就該回來了。到時候你喊了你家侄女來相看相看,若是不成,再說旁的。”陶氏說的淡淡地,似乎有些避重就輕。

姜知成是馮水靈那女人生的,自出生后,便一直是馮水靈的心頭肉。姜海陽疼惜她,把姜知成放在她屋里養。

可兒子哪里能一直養在姨娘房里

若是隨了姨娘的品性,到了說親的年紀,是要被人詬病的。即便是已經說定了的親事,若聽說男方是在姨娘房里養大的,女方也會不計一切來退婚的。

所以陶氏為了給姜知成說上一門好親事,同人每次說起姜知成的時候,都說是養在她屋里的孩子。

主母屋里養大的孩子,勢必會得了主母娘家的助力,更何況陶氏的娘家是云南總督,旁人聽到了這個,自然而然會高看幾眼。

“陶家姐姐,不論你家三郎是不是養在你屋里的他的身份,始終是庶出的兒子,我家大姑娘是我那嫂嫂是獨女,平日里全家上下都心疼得不得了,便是油皮也沒破過一塊,哪里能嫁給一個庶子,受苦受累呢?”

平家二太太這樣說,倒是讓陶氏沒意料到。

她原以為說了姜知成是養在她屋里的,平家二太太會以為姜知成身后有陶家扶持,可能會高看些

想不到竟沒有,姜知成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就算外人看來自己待他如何如何好,也比不上自己親生的兒子。

“既然平寧侯府瞧不上我家三郎,那這門婚事,咱們也不需要再談下去了!”陶氏說著,正要站起身來,卻被平家二太太一把給拉住,硬生生拖著她又坐了下來。

“陶家姐姐,我雖瞧不上你家三郎,可是你家大姑娘,想來還沒嫁娶吧”平家二太太緊緊拉著陶氏的手,生怕她跑了一樣。

陶氏聽了平家二太太的話,微微一愣,原來這平家二太太沒瞧上姜知成那小子,倒是瞧上了自己姑娘。

陶氏有一子一女,兒子便是姜知明,女兒則是姜知明的姐姐姜欣榮,自陶家老太太眼盲之后,心心念念著這個孫女,就把她接到了總督府常住,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家探望。

平日里,陶氏自己也是見不到女兒的,且她心心念念著姜知明,對自己這個女兒,甚少管過。

自己這個女兒的婚事,原先說好了,是由陶家老太太做主的,就是她自己想要做主了女兒的婚事,也得和陶家老太太再三商議才行。

陶氏正要說話,只瞧見向媽媽捧了一盞壽眉進來,陶氏一慣愛喝壽眉,那大紅袍,不過是她待客用的。

向媽媽把茶盞擱在了陶氏身旁的高幾上,隨后低聲附耳了幾句,“太太,老太太前些日子在府里念著你,今個兒大姑娘帶著她過來了,人已經到了東垮院。”

向媽媽的聲音說得極低,只有陶氏一人能聽見。陶氏聞言,點了點頭,吩咐了向媽媽下去準備了。

先把眼前這位平家二太太給應付走了,再去應付老太太。

“平家二太太,你也是聽說過的,我家大姑娘,自小就是養在她外祖家里的,我家老太太待她如同親孫女一樣。從前便和我說定了,大姑娘的婚事由她做主,我總不能越過她老人家,做主了大姑娘的婚事吧!”

陶氏笑得訕訕地,生怕得罪了眼前這位平家二太太。

平寧侯府雖說不上什么高門顯貴,卻也是百里挑一的好人家,能把姑娘嫁過去那邊自然是好,但沒得了老太太的許可,即便是自己親生閨女的婚事,也是做不了主的。

平家二太太見陶氏這樣說,臉上雖沒做任何反應,心里頭總是不高興的。

不愿嫁就說不愿嫁,說那么多有的沒的做什么,白白浪費她那么多口舌。定武侯府不成,總還有好人家等著她去,她也不會單在定武侯府這棵樹上吊死。

讓小丫鬟送走平家二太太之后,陶氏就由向媽媽親自攙著,到了小花廳旁的東跨院。

剛進入長廊,見清一色穿著蔥綠色比甲,綰了雙丫髻伺候的丫鬟,丫鬟們依著規矩給陶氏行禮問安,陶氏瞧了一眼,不是府里伺候的丫鬟,是總督府過來的丫鬟。

進了待客的小廳,只見陶家老太太靠在軟榻上擺著的金絲軟枕上,屋里擺了一個火爐子,幾個穿著青色比甲的小丫鬟拿了美人捶,在給陶家老太太捶腿。

身后站著的姜欣榮手里抓著本書,像是在給陶家老太太講著故事,身上穿了件湖水藍的煙雨百褶裙,裙角還墜上了一圈大小一樣的玉珠,簡單梳了個靈蛇髻,戴著通體無暇的翠玉鐲子,中等身材,長眉鳳目,氣質清雅。

乍一看,姜欣榮和姜知明有七八分的相似,可是近看一眼,又覺得姜欣榮更像陶氏。

姜欣榮瞧見向媽媽攙著陶氏進了屋子,隨即行禮問安。

方跪下去,姜欣榮長長的睫毛上,就掛上了幾顆晶瑩剔透的淚水,就像是遭雨水洗過的新葉一樣,陽光出來,葉上還懸著幾滴晶瑩的水珠。

“母親,好些日子沒見您,您怎么消瘦了是不是在為著知明哥兒的婚事勞心”

姜欣榮說著,接過了向媽媽的活,親自扶著陶氏到了陶家老太太的身旁,和陶家老太太一起坐在了軟榻上。

因著陶家老太太眼盲多年,聽力極好,從陶氏的腳步聲中,聽出了她已走到自己身邊,伸出手拉住了陶氏。

“女兒呀!聽你父親說,知明哥兒在朋普受了重傷,前段時間你為著他,是誰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如今知明哥兒的傷可好些了”

陶氏抬起頭瞧了一眼陶家老太太,陶家老太太是陶氏的生母,是繡娘出身,早些年就熬上了眼睛,后來逐漸就瞧不見了,一直住在陶府后院的佛堂里頭,由陶氏的長嫂,陶家大太太親自看顧著。

“母親,知明哥兒的傷勢已經大好,您老人家就別牽掛著他了,孩子們都大了,該放他們出去闖闖了!”陶氏話音剛落,拉著姜欣榮的手,進了隔壁的碧紗櫥里頭。

“欣榮,是誰讓你帶著你外祖母出來的不知道你外祖母眼睛不好,見不得光嗎”陶氏望著眼前的女兒,沒帶半點母女情分,呵斥了一通。

姜欣榮也是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沒做任何反應,而是道。

“母親,外祖母心心念念著您和知明哥兒,和外祖父說了幾次,外祖父才準許我帶著外祖母出來的。知道了您不在侯府里,我就吩咐車夫過來這邊了。”

“用過晚飯就把你外祖母帶回去了,你大伯母不是個善茬,若是你外祖母回去晚了,你勢必要遭她一通罵的。”

陶氏看了自己閨女的模樣,已經變得不像她記憶里的模樣。當初把她送到總督府的時候,她也是一千個一萬個舍不得,沒成想已經過了這么多年。

姜欣榮知道陶氏心里頭也是掛念著她,也就沒有多說什么,遂照著她的叮囑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