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著她如此,祝九抿嘴淺笑,“春杏,你在我身邊已經跟了多久了?”
“細數起來,.”春杏年十三進的偏院,那年付姨娘去了沒兩年。
后邊在偏遠待了兩年,直到姑娘年滿十二那年出了偏遠,如今一晃眼又是第三個年頭。
祝九微微頷首,揚了揚下顎,“你坐罷。”
“姑娘怎突然問起這事兒了?”春杏拿來了小凳子坐了下來,心里覺著疑惑,卻也不太想往下多猜測。
“你這年歲不小了,若陪嫁過去又作何打算?”
既是跟前的人,祝九也不想藏著掖著,不如先將話而挑明了去。
聽姑娘說起陪嫁,春杏連忙回話道:“奴婢陪嫁在姑娘身邊,自是想著一輩子好好伺候姑娘。姑娘去了邵家便是度過一輩子。奴婢只愿姑娘能一生順遂,旁的,便是甚的也不想。”
“春杏,我想著等日后到了邵家,你若想嫁人了,便跟我知會一聲。”祝九抬了抬手握住了春杏的雙手,“唯獨有一點我不答應,便是不能為妾,你可明白?”
她上輩子為妾,不曾老去,雖臨了沒有橫死街頭,卻也相差無幾了。
祝家門里瞧多了,更是知曉如此。
自家姨娘作為妾侍也是不善而終,其他房門里的姨娘們,誰不是小心翼翼的過日子?
一進門,雖是個姨娘,除了不忌憚自個院子里伺候的,便是主母身邊伺候的媽媽都要給幾分薄面。
沒有做主理事的一日,若是碰著自個膝下所出兒女之事,更是萬般無奈。
猶如韓姨娘的膝下姑娘,人沒了就是沒了,祝王氏倘若有心追究此事倒也能追究,偏偏祝家門里上頭還有個老祖宗。
何況也不是她膝下姑娘,此事便含糊了過去。
從今年美貌之時,再到后面延綿子嗣,子嗣長成時的擔憂又像云夫人那般。
春杏聽得自家姑娘這話,頷首應是,“奴婢是姑娘的奴婢,自也是姑爺的奴婢,奴婢斷是不敢生了那般心思。”
她也這想伺候在自家姑娘跟前,哪能想著成了一個姨娘。
自家姑娘瞧見的,她也都瞧見了。姑娘聰慧眼界遠,她跟在身邊這幾年下來,自也是明白著。
“如此便好,我這是為你著想,倒也沒有幾分私心。”祝九是真切希望不想讓春杏成為妾侍,無關乎她是否要成了邵莫的妾侍。
即便不是邵莫,到了邵家門里,那些個少爺們也不少,春杏生的模樣俏麗,若是被瞧上了,總得知曉她的心思。
陪嫁的丫鬟,春杏自是要帶去的,至于南林和梨花.....祝九卻不得不仔細思忖一番。
梨花平日里不怎進屋伺候,南林先前雖在屋里伺候,可也是老祖宗跟前的人。再者,梨花先前給祝楊氏通風報信時,她不是不知曉,只不過并不愿去追究此事。
畢竟那都是小事,不必凡事計較,記在心里尚可。
這般一來,這兩丫鬟倒有些難選了。
“南林是個會辦事兒的人,這手段也下得去。只是難免過于沖勁。”祝九到底偏向的是南林,可心里頭也有些猶豫。
春杏聽了這話,不禁說道:“南林先前被打發去了祝堂院,想必平日里也藏掖著。如今沒遇著事兒,日后若遇著事兒,便不像從前那般了。”
“那梨花呢?”祝九朝她問了一句,春杏繼而說道:“梨花妹妹年歲小,平日里最愛的便是下廚,做些可口的糕點。倒也合著姑娘的胃口,只是到了邵家門里了,光是如此也是不夠。”
“奴婢想著,先前梨花悄摸的去南二房之事,她心里定有數。”春杏知曉,這事兒姑娘沒能去追究,也是念著梨花當初扶了她一把的情面。
后邊人也甚少進屋伺候,這做做糕點,弄點小零嘴兒給姑娘解饞,日子倒也不錯。
“那便是日此定下了,你回頭好生教教南林規矩,莫要忘了去,得熟記于心才好。”祝九交代了聲,擺了擺手,覺著乏累了便歇息會。
春杏點頭應是,隨即出了去。
八月過了入九月。
祝九這邊忙著待嫁之事,邵家邵莫今年并未去邊關,而是在家中休整一年。
先前在戰場上受過內傷,若不好生調養反倒壞了身子。
天子下的了令讓他休養好身子準備娶親之事,便是今年在京城那邊上朝,與京城內官僚間走動頗多。
他念著上回送去的定親禮不體面,便是在京城內四處招收了門生。
入門門生學的是拳腳,入門少不得收禮。
這為官的不能亂收,可要是私下成了師父,便是另一回事了。
天子知曉此事好后,便讓人將膝下皇子送去拜師學藝,還備上了厚禮。
有了天子之舉,在朝官僚不免將門里的小子送過去,說是學拳腳,不如說是為了拉攏拉攏這邵將軍罷了。
這不,轉眼到了九月,他這也算是入了金秋了。
讓人將今年得著的細軟全都備上送去祝家去,視為給祝九備上的定親禮。
邵夫人消息得的快,一聽說此事后,沒好氣道:“他怎也不來我跟前開口,反倒是去京城想了法子,也虧他想得出來。”
“夫人,這事兒還真別說。大少爺有心,這回備上了一百零八抬呢!可見在京城這大半年來,少爺平日也沒清閑過。”
桑媽媽面帶笑意,知曉夫人這會兒沒真的動怒,接著道:“這祝家老祖宗過了身后,西二房也沒落了,也不知祝九姑娘眼下過得如何。先前宣太妃回了祝家,一待便是幾月有余。”
“先前還傳出了降頭之事,在宣太妃跟前伺候多年的老嬤嬤,在祝家門里犯了事兒被處置了去。”
聽桑媽媽提起宣太妃,少夫人面色稍顯沉了沉,重重的擱下了手里的茶盞,“宣太妃有意跟我們邵家聯姻,她如今都這般年紀了還不安生,怕是天子還未曾天威還未曾殃及到她齊親王府上。”
邵家最不能聯姻的,便是凌親王。
凌親王為人如何尚且不提,倒是這個宣太妃當年可是用盡了手段想扶持自個兒子,與當今天子可有莫大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