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青霓的高壓之下,三個青年都開始學習起來。每天晚飯后,四個人會聚在一起學習高中的知識。
李赟和張廣抗議,他們只是想學習修理機械,為什么還要學習高中知識浪費時間?
蘇青霓呵呵,你丫的知道如何修機械,但知道為什么要這么修嗎?知道機械運行的原理嗎?知道怎么知道制造一臺新的機械嗎?
不知道?!那就要學些。
高中知識可是基礎,必須學習。
都沒有讓你們從初中知識學起了,你們還抱怨!
蘇青霓去了一趟鎮上的廢品收購站,從里面找出了兩套高中課本以及一套數理化叢書,逼著三個學習。
三個現實不情愿,但在這個封閉的小山村除了勞作實在沒有消遣的玩樂,不如學習打發時間。然后這一學習就學上癮了。
蘇青霓沒有什么問題都給他們講解,遇上一些問題,她打發三個青年去請教“壞分子”們。要知道壞分子中的夫妻兩個課時大學教授。
最初三個人不是很情愿,不過一起住了這么久,他們也看出“壞分子”們其實不是壞人,最終還是扭扭捏捏地去請教章華和其丈夫徐然。
章華和徐然先是驚訝,隨即十分欣慰,難得遇到這么愛學習的好孩子,他們認真地給三個青年講題。關系在講題中越來越好,章華和徐然干脆傾囊相授,將自己學的知識教給三個人。
徐然是化學方面的大拿,正好張廣對化學中各種神奇變化感興趣,便成為了徐然的學生。
章華是教外國文學的,孫曉周不但跟著章華學習寫文章的技巧,還跟著章華學習英文和法文。
李赟自然是跟在蘇青霓身邊學習機械和電子,蘇青霓還教授他信息技術。李赟比兩個小伙伴還要忙還要累。
壞分子們因為與青年們關系的改善,經由青年們做中間人,壞分子們也逐漸被村里人接受。
某天,村里的一個孩子忽然發高燒,無論如何也無法降溫——因為村子里鎮上遠,村人們生病了都不去醫院,村民們有自己治療病人的土方法。不過這一次土方法沒有用了——褚嘉銘的爺爺站了出來。
原來褚爺爺是個老中醫,有一手非常好的醫術。山中草藥多,褚爺爺已經采摘晾曬了好些在院子中,而且他被下放的時候藏了一套銀針在身上,此時正好用到。
針灸加對癥的藥,孩子退燒了,身體逐漸好轉。
村民們大為興奮,村里有大夫了啊,專業的大夫!以后大伙兒生病也不用熬著了,可以找褚大夫治病。
因為這件事情,褚爺爺被村民們完全接納,連帶這褚嘉銘和章華等人也被村民們接納。
五個“壞分子”完全融入了村民之中。
他們的活計也被村支書給換成了輕松的。
聽說章華和徐然在教青年們學習,村民們也將自己的孩子送過來跟兩人一起學習。村民們不指望孩子們能學出什么,只希望孩子們能認字,至少不會成為瞪眼瞎子。
還是那句話,村子太偏僻,去最近的小學都要走一天多的路程,孩子們幾乎都沒有上過學。對此,老村長和村支書這些在外闖蕩過學過幾年書的人都是擔憂的,只是客觀條件限制,他們也沒有辦法幫到村子里面的孩子們。
現在有現成老師,怎么不利用起來呢。
老村長和村支書安排褚爺爺五個人只干半天的活。剩下的半天,褚爺爺帶著孫子采草藥處理藥材,遇上村民上門求醫就給村民治病;章華和徐然給村里的孩子們上課,村里的年輕人想要學習,也可以來上課;另一個老軍人付破軍則是孩子們的體育老師,教導孩子們軍中的拳術,還教導孩子們兵法。
半山村每天的日子都過得活力滿滿。
轉眼三年過去了,蘇青霓等人通過收音機聽到國家恢復高考的消息。
孫曉周三個興奮了,這可是他們回城的最好渠道啊!
雖然半山村的日子過得還不錯,但他們還是更懷念城里的生活。至少城里有電燈,城里的廁所比村子里面的茅房干凈,城里買東西方便,去國營飯店改善伙食也方便……
三個人當即就像村支書和老村長請假,下山去報名,蘇青霓跟他們一起。
前一年的時候,蘇青霓借由“探親”的名義去往南方某小城,給自己完善了來歷資料。如今有人調查她,也不會發現她外來者的身份了。
同時去的還有村里三個學得不錯的年輕人。他們本身熱愛學習,腦袋瓜也不錯,在與村里的小孩子們上完下午的課后,晚上章華和徐然教導張廣和孫曉周的時候,他們也在一旁跟著學習。
起先是聽不懂的,章華和徐然便給他們補課,讓他們逐漸趕上了孫曉周和張廣的進程。
如今恢復高考了,他們也想試試自己的水平,他們也想出大山看看,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去看看老師們口中的京城大學和水木大學。有機會了,再出國去看看老師們描述的外國到底是什么樣兒的。
半山村有七個人報名參加高考,讓鎮上和其他村子的人都嚇了一跳,接著就是看笑話了。七個人中的四個知識青年還好說,另外三個可是半山村的本村人。半山村因為位置關系,村民連小學都沒有上過,字都不認識幾個,還來參加高考?
他們是來搞笑的吧?將高考當成什么?
然后事實給了他們狠狠一個耳刮子。
沒有上過學的人竟然考出了比他們這些知識青年還要好的成績!七個人全都考上了大學,還是京都的大學!這讓他們這些人情何以堪?
這個消息轟動了全鎮。
后來人們才知道這些考中的人是跟著半山村下放的兩個教授學習的知識。那兩個教授如今已經恢復名譽回京都的大學繼續當受人尊敬的教授去了。
這讓許多村的人后悔不已,他們當初也對下放的人好一些,是不是他們村子也能多好些大學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