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
番外之歲月下
整個七月陰雨連綿,圣德太后就在一個下著大雨的早上去了。
其實……在許多人的心中,她早已經死了。
她活著的時候如何,已經不重要了。她死了,皇帝總還是給她一份體面——當然,這體面也是有限的。
采姑勸圣慈太后娘娘,南景宮那里陰冷,又剛剛……您這些日子身上也不舒坦,何必親自?指一個人代奠就好。”
圣慈太后搖了搖頭,她望著門外的茫茫雨幕,只說這么多年了……我去送送她。”
圣德太后還沒有入殮,停在南景宮的偏殿。
若不是躺在這兒的人是誰,圣慈太后真認不出來。
在她印象中,圣德太后的模樣一直都是住在鳳儀宮時的樣子。
富貴,端麗,說一不二。
而現在躺在這里的人,形容枯槁,滿頭亂蓬蓬的白發,身上只有一件粗麻苔布衫,兩只手緊緊攥在一起,長長的指甲里滿是泥污。
若是不說出來,誰她是曾經稱霸后宮數十年的圣德太后陳氏呢?
圣慈太后想起她第一次見到圣德太后時的情形——那時候她還是陳皇后。
陳皇后梳著高高的留仙髻,綺羅錦繡,珠翠燦然,令人不敢直視。
圣慈太后記的很清楚,陳皇后看她的目光,冷冷的,帶著評估的意味,象是要把她刺穿一樣。
那目光不象是在看一個人,象在看一樣物件,判斷它是不是值得花錢買下來——還帶著不加掩飾的憎惡。
那時候她不等著的是。
后來她在圣德太后身邊服侍了多年,謹小慎微的保命。
慢慢的,許多以前不的事,后來也慢慢了。
皇帝是必定要娶陳家女兒的,只是據說當時陳家要入宮的是長女,可不知為,最后封后的卻是幺女。
陳家的那位大出閣后進宮請過安。若說秀外慧中,儀態端方,這位大遠勝過陳皇后。
她看著這對并不融洽和睦的相處,不由得冒出一個想頭——若是做了皇后的是這位大,那她的日子也許會好過些吧?無不少字起碼,這位大看來脾氣好,涵養好。若是服侍她,恐怕不會象服侍現在的陳皇后一樣動輒得咎如履薄冰。
皇帝寵幸她的日子并不算多,有一回皇帝喝得半醉,對她說起這件事情來。
“她有她的好處……起碼,她在想,從臉上就看得出來。若是換一個有成算的,陳家將來更加棘手……”
她當沒有聽到,也不敢和旁人說。
以前一直覺得皇帝與皇后是夫妻一體,可是后來才慢慢明白,皇帝是皇帝,皇后身后卻是滴里嘟嚕一串外戚,皇帝對外戚,用得著的時候那是親如一家,用完了就嫌尾大不掉……
若皇后是個有城府有手腕的,對皇帝來說,自然不是一件好事。
那些事兒她不敢去深想,也不能去深想。
再說,她也不懂。
她不懂得如何與這些人打交道,更不要說象他們一樣步步謀算。
她只會謹小慎微的過日子,心里也不想,臉上也都不露出來。
她已經不太記得進宮前的日子了,仿佛那時候曾經開懷大笑過,和表姐、表一起在田野間奔跑追逐,拿著桿子去打未熟透的棗子,在河邊圍了土壩捉魚,記得捉了好幾條大魚,卻沒有簍子來裝,表中有一個脫了衣裳把魚包在里面帶,滿以為能喝上魚湯,結果后一人挨了一頓好罵……
那些遙遠的象是上輩子的事情一樣。
進了宮之后仿佛就沒有笑過了,在掖庭宮中有做不完的差事,生怕出。出了掖庭宮,只比以前更加兇險。她親眼看見陳皇后無故將宮人活活杖死,生完孩子坐褥期未滿就被罰跪……
可她好歹還活著。
活得比其他人都長久。
先皇、圣德太后的親生園皇子,崔貴妃,朱婕妤……還有許多人……
現在連圣德太后也去了。
他們都走了,只留下了她一個人。
采姑在這里站著,只覺得腳底一股涼氣直竄上來,渾身不自在,她上前一步,低聲說娘娘……”
圣慈太后搖了搖手,采姑只能閉了嘴退到一旁。
采姑伺候圣慈太后也已經有十幾二十年,見識過圣德太后如何顯赫威風,圣慈太后如何隱忍委屈的。
若換了采姑是圣慈太后,這人死了便死了,還來看?難不成還懷悼她?不落井下石已經夠寬仁厚道了。
采姑猜度圣慈太后心意,低聲說其實倒不是南景宮的宮人敢刻薄苛扣……奴婢聽說,穿其他衣裳都會被她撕得粉碎,又不能任她袒身露體不成體統,所以給她穿這個,起碼這個撕不壞。首飾也不敢給她戴,她都往嘴里塞。南景宮的宮人被她打傷抓傷的不是少數,后來只能讓她待在小院里,由宦官看管……”
“其實她當年有好幾次機會可以將我殺了,可是陰差陽,她能動手時沒下手,翻后悔了,又沒有機會了。先是顧忌先皇,后來又顧忌皇上和安王……”圣慈太后嘆了一口氣其實先皇說得對,她這個人脾氣壞,性子直,并不是做皇后的料子。雖然風光這么多年,到頭來……”
這話采姑可不敢接下去,只說娘娘,這里陰寒污濁,還是先吧。”
還好這回圣慈太后聽了勸,采姑長長的松了口氣。
天氣陰沉沉的,出了南景宮,天就下起雨來。采姑扶圣慈太后上了步輦,撐起傘跟隨在后。
雨勢漸緊,遠遠的看見有人從宮道那一端急奔而來。
圣慈太后疑惑地說了聲停下。”
采姑快步上前娘娘,看著象是皇上身邊的……”
不用她說,圣慈太后也已經看到了。
那人到了近前,一頭一臉不知是汗是水,跪在雨地里顫聲說太后娘娘,三皇子殿下……歿了。”
為我每次都卡結尾。。
這幾天狀態實在不好。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