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真不知道南氏是這個原因被廢的。
《燕行錄》給出的說法是:“蓋聞昨年皇帝往關東打圍,皇后從焉。失大珠一顆,宮中重寶也。帝疑之大索,得之于典當鋪。以為皇后侍衛官某人,典銀四百兩,乃捕其人而鞠之。搜其身,衣縫中有一札,乃皇后手筆也。乃不復問腰斬。皇后之得罪以此。”翻一下的意思是,聽說去年皇帝去關東行圍,皇后也跟著去了,丟了一顆大珠子,是宮中的重要寶貝,皇帝懷疑讓人搜尋,從當鋪中找到了。是皇后的侍衛官某人用大珠子典當了400兩銀子,于是逮捕關押他,并在搜他身時從衣縫里找到一封皇后的親筆信,于是不審問就把這個侍衛腰斬了,皇后獲罪就是因為這個事情。
嚴譄的文字獄案供詞:“三十年皇上南巡,在江南路上,先送皇后回京。我那時在山西本籍,即聞得有此事。人家都說,皇上在江南要立一個妃子,南皇后不依,因此挺觸,將頭發剪去。這個話說的人很多”“后來三十三年進京,又知道有御史因皇后身故,不曾頒詔。將禮部參奏,致被發遣之事。一想到人孰無死,若不做些好事,留個名聲,就是枉為人了……心里妄想,若能將皇后的事進個折子,準行領詔,就可以留名不朽……”
其侄所上削爵謝恩折的說法是:“皇后擅自剃發意欲出家”。
后世的《高宗實錄》記載永盛皇帝給出的說法是:“南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圣母,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又越三載乃立皇后,其后蹈獲過愆自行剪發國俗所最忌,而彼悍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
綜上,皇后南氏的剪發是圍繞著:皇后侍衛帶著皇后手書私當皇家重寶大珠、皇帝要立某妃皇后不同意頂撞皇帝、皇后剃發目的是出家、皇后自己犯錯不守孝道行為像瘋了一樣剪掉了自己的頭發這四個事件傳聞開來的。
這幾個事兒金秀都不怎么相信就算是南氏是更年期到了,無緣無故發火大怒也不至于說要剪頭發出家這么離譜的事情而且南氏又不是小燕子,在宮中呆了這么多年,怎么會突然對著皇太后不孝順呢?
但是問容佩呢,她也不告訴金秀容佩的性子冷硬不想說的話兒,不想做的事兒,是一定問不出來的,所以今個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聽到了李玉這么說,金秀一下子就明白了在永盛皇帝這樣獨斷專權的千古一帝面前,普通的事情不可能讓他如此生氣只有是傳承皇位的重要之事,才可能讓永盛皇帝如此暴怒不顧及夫妻情分和皇后尊嚴,一下子不廢而廢而且不許任何人聒噪這個事兒就算是御史有提及這個事兒的,不是問斬就是流放三千里,搞得朝內外所有的人噤若寒蟬,不敢再對著南氏的下場有什么置喙。
“南氏……是為了十二阿哥嗎?”
李玉緊閉嘴唇,過了一會才點點頭,“是為了十二阿哥的事兒,這兩廂才起了沖突。”
既然是說開了,李玉也不隱晦,“那一日恰好是南氏的四十歲八壽辰,雖然那幾年萬歲爺對著南氏已經是不怎么寵愛,但萬歲爺最講究體面,既然是皇后娘娘的壽辰,自然是要陪著用膳說話的。”
色衰恩弛,任何一個女人都不能逃開這個規律,南氏在中宮的位置上已經有十多年,之前也誕下過兩位皇子和一位公主,但是到了四十八歲,自然就不是少女般可以讓皇帝繼續寵愛的模樣,皇帝也是出于給南氏臉面的想法,故此在生辰的時候,獨自和南氏用飯。
可這么一次用膳,沒想到就用出了永盛朝最大的風波,“萬歲爺和南氏都喝了些酒,雖然是伴駕南巡,這一路上,南氏是從未伺候過萬歲爺,說到了之前宮里頭的事兒,萬歲爺說,如今年紀大了,也要想著立儲之事。”
就在這春日的午后,陽光晴響的阿哥所之中,李玉慢慢的說出了這一段驚心動魄的宮廷秘辛,“福晉是知道,先帝爺天正皇帝所創設的秘密立儲之事了?”
“是,”金秀點點頭,“天正爺有感圣祖皇帝諸子爭位,骨肉相殘的教訓,不設東宮儲位,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御筆親書,藏在錦盒之中。”
天正皇帝即位后,吸取了歷代圍繞預立太子發生的皇子、后妃之間為爭儲位明爭暗斗、傾軋不休、骨肉相殘、造成混亂的教訓,以及自己爭奪皇位的親身經歷,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從此,不再公開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儲,直到自己駕崩之后,由誰來繼承皇位才真相大白。具體方法是:由皇帝親書立儲諭旨一式兩份,一份密封在錦匣內,安放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駕崩時,由御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共同拆封,對證無誤后當眾宣布由誰繼位。天正皇帝就是這樣選出的永盛皇帝。
“萬歲爺在位的時候,在和南氏起爭執之前,寫過兩次。”李玉平靜說道,“你可知道是那兩次?”
“一次是端慧皇太子,我是知道的,此外一次,我卻是不知道了,總不是七阿哥吧?”
端慧皇太子和七阿哥都是出自孝賢皇后膝下,只是七阿哥周歲多一些就早夭了,李玉搖搖頭,“是榮親王。”
金秀身子微微一震,“是五阿哥?”
“是,四阿哥和六阿哥如何失了天心,想必福晉你也不知道,這也是旁的事兒,奴才也不去啰嗦,只說那一日的事兒,萬歲爺說起了這個事兒,南氏也就說接下去如何,說來也真是奇怪,南氏素日里頭不怎么言語,這些儲位的事兒也從來沒說過,可那一日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