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宴后,阿圓阿滿被奶娘們抱著去午睡了。
程錦容終于得了空閑,和大伯母趙氏說起了悄悄話。
“大伯母,大堂兄這一走就是幾個月,中間有沒有送過信回來?”程錦容低聲問道。
趙氏略有些無奈地笑道:“景宏的性子,你又不是不清楚。平日話就不多,隨裴家人離了京城之后,一共就送了兩封信回來。最近的一封,是三天前送到京城的。”
“嶺南到京城路途遙遠,送信不便。信是大半個月前寫的,裴家人已經到嶺南九真郡了。九真郡的都尉對裴家頗為照顧,圈了一大片地給他們。雖是荒山,不過,附近有山有河,也算不錯了……”
程錦容默默聆聽。
其實,趙氏說的這些她都知道。
蘇木寫信比大堂兄程景宏勤快多了,每半個月就送信回京。一寫就是兩封,一封送給主子賀祈,另一封給妻子紫蘇。
寫給賀祈的信里,以稟報裴家人近況為主。寫給紫蘇的,就瑣碎隨意多了,每次都是厚厚一封。
信上有夫妻間的私語,紫蘇不便將信拿給程錦容看,在閑話時卻時常提起。
譬如,裴玨等人誤闖山林,被土人抓住。裴璋不得不以萬斤稻米贖回了裴玨一行人。
再譬如,女土人的首領是一個很美的少女,叫白鳳,身手極高,用一把彎刀。裴璋也在百招之后,才擊敗了白鳳。
再再譬如,白鳳相中了裴璋,當著眾人的面邀裴璋去自己的木寨。裴璋沒有理會,無情轉身離去。
還有,裴璋領著族人去伐木蓋裴家村,白鳳不知從哪兒聽到的消息,領著一群土人去幫忙。任憑裴璋冷著臉,白鳳愣是不肯走。
裴璋是貴公子風范,冷臉不理人已經是極限了,做不出惡語傷一個姑娘的事情來。以稻米做酬金,不愿承白鳳半點人情。
沒想到,白鳳和其帶來的土人就更不肯走了。對以打獵養殖為生不擅種植的土人們來說,稻米比銀子有吸引力多了。
所謂烈女怕纏郎。
倒過來,這么一個美麗大膽身手出眾的土人姑娘,傾心于裴璋,沒半點矜持,主動地送上門來。裴璋到底能堅持多久才會“投降”?
這一段“趣事”,紫蘇說得最多,也說得十分仔細。每次說的時候,還會特意打量程錦容的神色變化。
程錦容忍了兩回,才對紫蘇說道:“我和裴璋早就是陌路人。他在嶺南遇到心儀他的姑娘,我也為他欣慰高興。你就別拿這等小事來試探我了。”
紫蘇被說穿了心思,也不尷尬,笑瞇瞇地應道:“小姐如今有夫有子,幸福安定。裴公子的事,確實和小姐半分都不相干了。”
程錦容無語地看了紫蘇一眼,主仆兩個便不再提起這個話題了。
趙氏說了一會兒,話題又扯到了程景宏的身上:“……景宏這一走,就是幾個月。也不知什么時候會啟程回京。”
按理來說,裴家人到了嶺南九真,負責護送的御林軍便可啟程回京,程景宏這個隨行的醫官也就能一并回來了。
不過,在太子殿下的示意和天子的默許下,李統領率領的一千御林軍,要在嶺南待上一段時日。以免有人膽大包天,再行暗殺之類的事。
御林軍沒回來,程景宏也不能只身回京,索性繼續留在嶺南,盡心盡力照顧裴家人。
“說起來,裴家一族也是倒霉。”趙氏嘆了一聲:“被永安侯連累,積累了幾代的家業都完了。兒郎們的前程也都沒了。現在到了嶺南,要一切從頭開始。”
“還有永安侯夫人,還沒到嶺南,就死在了半途。”
“我以前一直討厭她。可聽到她的死訊,也覺得怪不是滋味。”
人一死,恩怨皆消散。
程錦容聽到永安侯夫人的名諱,神色淡淡,既無歡喜也無怨憎,語氣平靜:“我也沒想到,她會死在流放途中。”
趙氏深深看了程錦容一眼,然后嘆了一聲:“錦容,你在裴家一定吃了許多苦頭。”
程錦容絕不是刻薄寡恩之人。她對養育自己長大的永安侯夫婦恨之入骨,其中一定有原因。
程錦容淡淡一笑,扯開話題:“大伯母,二堂兄和二堂嫂成親也有一個月了吧!”
提起新進門的兒媳,趙氏滿眼喜悅滿目驕傲:“杜氏今年考進了太醫院,每日要去太醫院官署當差。我們程家一門,出了你,又有了杜氏,走到哪兒我都覺得面上有光。他們小兩口感情也好的很,天天如膠似漆的。”
說著,又悄聲笑道:“景安平日像個棒槌,沒想到,娶了媳婦之后,就懂疼媳婦了。每天送杜氏去太醫院官署,晚上還去接她回來。”
程錦容啞然失笑:“大伯母看著二堂兄疼媳婦,心里是不是不怎么痛快?”
“這怎么會。”趙氏笑著應道:“夫妻兩個感情好,日子過得好,我心里不知多高興。”
這樣通情達理的好婆婆,真是天下難尋。
程錦容笑著說道:“能嫁到程家,是二堂嫂的福氣。”
趙氏開懷一笑,旋即又嘆了一聲:“我現在就替錦宜發愁。錦宜只比你小一歲,今年也十八了。這個年齡還沒定下親事,真成老姑娘了。”
女子和男子到底不同。程景宏二十多歲了不肯成親,以后想成親了,照樣能娶到十幾歲的姑娘。
程錦宜都十八了,再不嫁人,以后沒了合齡的少年郎相配,難道要嫁給鰥夫做續弦不成?
趙氏想到女兒就發愁,拉著程錦容的手低聲叮囑:“你替我也尋摸著看看,若有合適的人家,就替錦宜做個媒。”
“這丫頭,憋著勁要考太醫院。還要學她二嫂,考不上太醫院就不嫁人。”
“她這份心氣是好的。可每年這么多大夫去考太醫院,十年八年考不中的人一大把。別人等的起,她哪里等得起。總得先定下親事吧!”
程錦容看著滿面愁容的大伯母,既好笑又有些心疼,一口就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