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霸在古代

第六百零六章 任重而道遠

“知微居士不必過謙。”白尚宮笑道,“奴婢進宮十五年,聽說過的人和事不少,難得見到像知微居士這樣的奇女子,所以心里比較好奇。”

她睜著漂亮的眼睛好奇地注視著趙如熙:“不知知微居士是否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所以念書如此厲害?”

兩人都是有才華的女子。白尚宮對趙如熙好奇,趙如熙對她又何嘗不好奇?

只是這里是皇宮,一言一行都要謹慎小心,許多話題都是禁忌。

趙如熙抑制住心中的好奇,笑道:“過目不忘不敢說,但一篇文章看上兩三遍還是能記住的。想來我也算是記性比較好的那一類人吧。”

她看向白尚宮:“想來白尚宮的記性也并不差。”

白尚宮跟她對視一眼,都笑了起來。№Ⅰ№Ⅰ

有時候認同類,真的就只需要一個眼神。

之后兩人便不再打探對方,而是聊起彼此看過的書來。

白尚宮在宮里雖忙碌,但看的書卻不少;趙如熙為著寫策論也看了不少的書。兩人越聊越投機,不知不覺就到了東華門。

白尚宮停住腳步,對趙如熙道:“我一直仰慕知微居士的才華,特意求皇上給了我這個機會。果然不枉我來這一遭。能結識知微居士,我之幸也。可惜我不能出宮,不能跟知微居士深入交往,著實遺憾。”

她端端正正地朝趙如熙行了一禮:“白薇祝知微居士前程似錦,福祉日盛。”

趙如熙也斂衽行禮:“今日能與白尚宮相交,何其幸也。如熙也祝白尚宮福壽安康,平安喜樂。”№Ⅰ№Ⅰ

白薇扶她起來,道:“你家里馬車來了,上車吧。”

趙如熙回頭看了一眼,朝白薇頷首,轉身離去。

很多話,不能說。這個白薇也自有傲骨。所以趙如熙不需要對她流露絲毫同情、遺憾的神情;萍水相遇,以后或許再也不會見面,因此也不必依依惜別。

但對對方的欣賞,兩人都會銘記于心。

綏平伯府里,朱氏盡管前面已經歷了前幾場考試,到了殿試她反而心里忐忑。到了下半晌她就坐不住了,一直在二門處來回踱步。

聽得下人說趙如熙回來了,她連忙迎了出去,問道:“回來了?考得可還順利?”

趙如熙笑著挽住母親的胳膊,往祖母院子走去,笑道:“反正把我想寫的內容寫完,我就交卷了,考得算是順利。至于成績如何就不知道了。”№Ⅰ№Ⅰ

聽到這話,看看女兒神色如常,沒有什么事發生的樣子,朱氏的心這才安定下來。

女兒也不是第一次進宮了。原先幫戶部算賬的時候她還被皇上召見過。朱氏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擔心什么。

趙如熙回頭看了一眼,見朱氏只帶了彩蝶一人;跟她一起回來的青楓和羅氏也都是心腹,她便將白薇的事跟朱氏說了。

末了她好奇地問道:“這種女官是怎么進宮的?既有才學,想來家境也是可以的。那怎么去宮里做了宮女?莫不是家里犯了事后輪落為奴婢送進宮的?”

“你呀。”朱氏一聽就笑了起來,“枉你一向聰明,凡事通透,怎么這事又犯起傻來了?宮里可不會要罪官之女。要是這些人抱著復仇的想法怎么辦?”№Ⅰ№Ⅰ

“對對對,是我一時沒轉過彎來。”趙如熙那話一出口就知道自己說錯了。

她的思維被買下人的那個套路給影響了。

“不過她們這些有才學的宮女,雖不是罪官之女,境況也差不多,都是家道中落,實在活不下去的。進宮做了宮女,好歹吃穿不愁,還能有俸祿,命好一點的還有可能升為妃嬪,有了錢可以托人帶出來幫助家里。要不然只能嫁到貧苦人家去,自己受罪不說,生下的孩子也受罪,也幫不到家里。總之都是命苦之人。”朱氏嘆道。

“那她們這輩子……”趙如熙對大晉的女官制度不堪了解。

“如果被皇上寵幸,成為妃嬪,那就不必說了,一輩子呆在宮里;皇上駕崩就去太廟;要是沒有被寵幸,她們到了一定年紀也可以申請出宮的。有一定的積蓄,出宮后再找個鰥夫嫁了,后半輩子也有個依靠。實在不愿意嫁人就回娘家做老姑子。日子過得怎么樣,就看天意了。”№Ⅰ№Ⅰ

“因為出宮后過什么樣的日子自己把控不住,所以更多的女官是不愿意出宮的。不管皇位如何更迭,只要不被厭棄,她們都能穩穩地在宮里呆著,管著后宮的一份事兒,有權利有奴婢侍候,再收幾個徒弟,日子也還算舒坦。”

趙如熙嘆息。

這些女子有才有貌,在宮里呆那么久也有一定的錢財。可出了宮后還得依靠男人生活。可見女子的地位還只是男人的附屬品,其獨立性沒得到社會的承認。

現代多少獨立女性自己一個人生活,不光過得極好,還能得到別人的艷羨。

為女子爭取相應的社會地位,任重而道遠啊。

殿試的時間限定以天黑為準,當殿內的光線變暗,無法看清楚字時,就到了交卷的時候。

趙如熙交卷后,隔了一盞茶功夫后段琛也交了卷,隨后的貢士都在傍晚前交了卷,余下幾人愣是呆到了天黑看不見了,這才把試卷交了上去。

禮部將試卷分成兩份,一份送到左邊的偏殿,一份送到右邊的偏殿。

殿試的批閱只在一天完成。也就是說,明日下衙之前,殿試的名單就得出來,而試卷的批閱又是輪流批閱形式。即每一個閱卷官都得把所有試卷看一遍。雖說這只有一百多份,而不是開國時的三百多份,卻也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時間段,任務重,再加上考慮到會試比殿試更加嚴格,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更多,會試的前十也算是層層嚴格篩選出來的。因此歷朝歷代的官員們都有個偷懶的法子,就是殿試的名次都基本按會試的名次來排。最多因為某位貢士的文章寫得特別好或特別差,往前后挪動一定的位置。一甲進士只在會試的前十名中產生。

會試前十名里,選出了狀元、榜眼、探花,剩下的七名也會列在二甲進士的前幾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