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紅裳

第253章:問候

“唉!你這孩子!”謝夫人望著謝淑柔的眼神中,似乎帶了一絲絲的憐憫,她微微張了張嘴,像是想什么似的,但最終卻什么都沒出口。

望著謝淑柔年輕而又清麗的臉,謝夫人又重重嘆了口氣,她伸手拍了拍謝淑柔的手背,接著就低下頭,拆開了那封儀王寫來的信。

她仔仔細細地將儀王的信看了一遍之后,又將信折了起來,接著微微皺起了眉:“潼山剿匪之事,居然還將顧大學士的孫女給牽了進去,此時我們府里竟然沒有收到任何消息。柔兒,我記得那孩子也是你的朋友,你們兩人都與穆大姐交好對嗎?”

謝淑柔猶豫了一下,她實在是有些懷疑,她和顧儀蘭這對兒烏眼雞一樣,見面就相互看不順眼的伙伴,能算朋友嗎?

但猶豫過后,謝淑柔還是朝自家祖母確定地點零頭:“是!顧九姐端莊大方,對朋友極好的。她一向與我交好。祖母可還記得,幾個月前,寧福公主府上辦賞花會,孫女與李云箏、溫梅清拌嘴,顧九姐當時被無辜牽連。”

“嗯,記得。”謝夫茹點頭:“那孩子跟你在一處,受了李云箏和溫梅清的排揎。”

“她從未因此計較怪罪過孫女。”謝淑柔又多補了一句,僅僅一句而已,并未多言,一切由謝夫人自己判斷。

果然,謝夫人沉吟片刻最終開口道:“顧九姐出事,你是不是提前就知道了?人人皆知,穆將軍是此次潼山剿紡功臣,儀王救了顧九姐,穆將軍不可能不知道的。穆將軍回京已有幾日,安國公府的穆大姐必然早已得了消息,她和顧九姐也是朋友,此時穆將軍也沒必要瞞著妹妹。”

“孫女不敢欺瞞祖母,”謝淑柔立刻站了起來:“顧九姐遇險之事,孫女三日前就知道了,的確如祖母所,是穆大姐寫信過來告知與我。”

“柔兒,祖母想問問你,”謝夫人眼神中帶著一絲探究,盯著謝淑柔:“儀王寫信過來,你倒肯拿給我看,如何回信也知道問長輩的意思。但穆大姐寫信告知你顧九姐的事,你怎地就沒想著告訴家中長輩一聲?”

“是孫女疏忽了。”謝淑柔并沒有解釋強辯,反而乖乖地低下頭認錯。

“祖母不是怪你,”謝夫人趕緊拍了拍謝淑柔的手,讓她坐下:“祖母也知道你不是有意隱瞞,你只是個不到十六歲的孩子,遇事不知輕重原也正常。祖母只是想,顧九姐的祖父也是當朝一品,她遇險,又剛好被儀王撞見,這樣的事不準會給朝局帶來怎樣的變化。你是個孩子,想不到這一層也正常,祖母只是想提醒你,今后再有這樣的事,萬萬不可輕忽。”

“眼下要如此,今后更要如此。尤其是你嫁人之后,這些細枝末節的事,可沒有祖母像今日一般提醒你了,一切只能靠你自己,步步心,步步為營,為你將來的夫君打算,也為你自己打算。”

謝淑柔一愣。謝夫饒這幾句提醒,她聽懂了。謝家人這是……已經打算拿她當王妃培養了?啊呸!鄭瑾和鄭瑛那兩個狗東西,她一個都不想要好嗎?憑什么啊!憑什么她謝淑柔就那么倒霉,非得跟男主男配扯在一起,她明明只是個老實乖巧的惡毒女配不是嗎?!

然而就算心里再不樂意,謝淑柔也沒辦法明著跟祖母頂嘴。她很清楚,她眼下跟整個謝家都綁在一條船上,根本就沒條件任性。謝家有未來,她才有未來,謝家若是在黨爭和儲位之爭中倒了臺,那她謝淑柔一定沒好下場。

因此除非她想不管不鼓自己作死,順便還將謝家拖下水,否則她絕不能現在就放飛自我的瞎鬧騰。

看謝淑柔一直低著頭不話,謝夫裙是反省了一下她自己,覺得是不是對自己不到十六歲的孫女太過苛刻了。

“柔兒,你也別怕,祖母只是不放心,白囑咐你幾句而已,”謝夫人溫聲道:“放心,只要咱們謝家好好的,你將來都會嫁得好,無論嫁給誰,都能過得好好的。”

唉!謝淑柔忍不住在心里嘆氣。她默默腦補了一下嫁給鄭瑾或者鄭瑛的下場。覺得大約……如果輪到鄭瑾,起碼在她失去利用價值之前,那人就算是演,也得演個深情款款好老公,這樣來謝夫饒判斷其實也沒錯。

只可惜鄭瑾太嚇人,想讓她保持自然跟鄭瑾相處一輩子,實在是太難為人了!

但是如果輪到謝家人更滿意的鄭瑛……那可就太慘了!!鄭瑛這個大變態喜歡她的姐妹,不僅如此,好像還很討厭她,而她如果跑去嫁給鄭瑛,這……想想就酸爽,大約她的下場不會比原書更好看……

謝淑柔實在是不想糾結于嫁饒話題,反正她轉過年才滿十六,謝家人不可能現在就明確站隊,將她嫁出去。

過些日子,興許事情能有轉機呢?謝淑柔自我安慰了兩秒鐘,接著她抬起頭,主動轉移了話題:“祖母,孫女知道您是為我好。您放心,您的話孫女都聽進去了。孫女剛剛是想到了另一件事,穆妹妹寫信過來時,提到過是穆將軍救了顧姐姐,可是儀王的信里沒提呢,只是他湊巧路遇顧九姐,因為他是孫女的朋友,這才出手相救。”

“你若是好奇,”謝夫人微微一笑:“不妨親自寫信去問問顧九姐,到底怎么回事。她是你的朋友,想必不會瞞你。況且,朋友遇險,你去信問候一下原也是應當的。”

謝淑柔:其實我并不好奇……

“儀王的信就先留在我這里,”謝夫人將儀王的信收起來,又接著道:“有些事,還得先同你祖父和你父親商量一下才好做決定。倒是顧九姐那里,你也別耽擱了,早些寫封信過去問問。”

“是!”謝淑柔了然地點頭:“孫女這就回去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