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個大坑,雖然這個坑沒有生物和材料那么大,但里面依然埋了不少畢業生。
一個原因是危險,尤其是有機化學,需要經常和試劑打交道。不要以為把安全手冊背下來就絕對不會出事兒,等真正出事的時候,你甚至不知道反應室里面究竟發生了什么?
再一個就是薪資了,雖然很多和畢業起薪有關的榜單喜歡把應用化學排前面,但事實上情況卻是另一種模樣。至于為什么這么說,看看整個化工行業的大環境就知道了,不做評價。
不過陸舟覺得,至少最后一條,韓夢琪是不用擔心的。
反正她即便學了化學最后也不一定干這行,即便干這一行也不靠這個買房,反正她有個有錢的老娘……
由坐在副駕駛的陳學姐指路,陸舟負責開車拍照,四個人在費城玩了一整天。
或許是因為歡樂的氛圍沖淡了心中的抑郁,韓夢琪的心情看起來好了不少。
不過玩得最開心的還要屬小彤,這小家伙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一路上從頭到尾嘰嘰喳喳的就沒停過。
因為活潑好動的小彤本身就帶點自來熟的性格,所以很快就和陳學姐、夢琪兩人混熟了,并且趁著在快餐店里休息的時候互加了尤其是當她得知夢琪也在玩王者之后,小彤連吃到一半的漢堡也不吃了,二話不說打開了游戲。
看著小彤手機中的游戲界面,韓夢琪有些意外地問道:“你也玩王者?”
小彤得意道:“玩呀玩呀,我可厲害了。”
韓夢琪饒有興趣地繼續問:“你什么段位?”
“鉆石!”小彤一臉自信,停頓了片刻后,繼續說道,“不過暫時來講,我的數據還是青銅,但毫無疑問我的實力已經有了鉆石水平,拿到那個框框只是時間問題。”
韓夢琪:“……”
聽到兩人的對話,咬著可樂吸管的陳玉珊憋著笑,坐在旁邊的陸舟則是翻了個白眼。
毫無疑問,關于倔強這點,她絕對符合“倔強青銅”的水準。
除此之外的部分,大概還差了一點……
隨著小彤的到來,陸舟的日常生活并有太多的改變,要說唯一的幾點區別,那便是多了一個需要照顧的人,以及他每天睡覺的位置,從自己的臥室變成了沙發。
雖說他的原計劃是回普林斯頓之后,就搬出這個學生公寓,但新的住址還沒有選好。
他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為他準備的教師公寓,還有一個是位于普林斯頓大學和高等研究院中間,帶前院和車庫的二層小別墅。
其實說是別墅,只是一種文雅的叫法,這種鄉村小屋在美國很常見,哪怕沒有去過也能在美劇中看見。在普林斯頓這種鄉下,這種房子的均價也就20到30萬美元,租金也不算貴。
陸舟的本意是選擇后者,因為停車方便。但奈何屋主是個固執的紐約老頭,只賣不租。而陸舟現在身上只有50萬美元,雖說不是沒錢買下來,但他并不想拿一半的身家去買一棟住不了幾年的房子。
畢竟過幾年他就要回國了,買房子絕對沒有租的劃算。
雖然陸舟也考慮過其他房子,但要么不合適,要么便已經租出去了,于是搬家的事情就這么擱置了下來。
好在小彤對住的地方也不挑剔,除了隔三差五總是拉著他的胳膊,央求他開車帶自己去費城找學姐玩之外,這段時間陸舟也沒感覺太麻煩。
這種繁忙中穿插著閑適的生活,一直持續到八月下旬,隨著新一期的《自然化學》出刊,才漸漸打破……
八月下旬,里約奧運會剛剛結束,新聞的熱點還沒有從對黑哨的譴責中撤出,一條新聞便悄悄地登上了各大報紙的科技面板。
而起因,是一篇刊登在《自然》子刊《自然化學》上的論文。
它的標題只有簡簡單單地一行字,但卻抓住了所有業內人士的眼球。
原因無他。
因為投稿人提出了一種新型的PDMS材料,并聲稱通過將該材料旋涂在負極鋰的表面,可以有效解決鋰枝晶的問題。如果這篇論文刊登在其它期刊上,可能甚至不會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但,刊登這篇論文的是《自然》的子刊!
原本風平浪靜的材料學與電池領域,頓時掀起了驚濤駭浪。
雖然材料學界已經不是第一次因為鋰電池的“突破”而震驚,但這回顯然不一樣,因為審稿人是巴旺迪教授,而且根據這位審稿人的評價,他似乎通過重復實驗得到了驚人的發現……
如此驚人的消息,自然不會簡單地被埋沒掉。
論文刊登沒幾天,在得到了幾位行業內大牛的肯定意見之后,便被不久之后發行的主刊《自然》,以及《科學》進行了Highlights。
所謂“Highlights”,大概類似于轉載,但又有別于轉載。
比如你在A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在某個領域或者方向有重大突破,被B期刊看中,該雜志就會找一個該領域的牛人把你發在A期刊的那篇文章的亮點給概括一下刊登在B期刊上(也有是自己寫Highlights的)。
這種情況在化學和生物兩個領域比較常見,發在子刊上的文章被主刊挑中并不算什么新鮮事,但同時被《自然》和《科學》進行Highlights的,卻是比較罕見的。
相比起工業界的冷靜來說,學術界對這篇論文的態度,簡直可以用“狂熱”一詞來形容了。
如果這篇論文是真的,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并不會因此而利益受損,反而會因此受益。
原因很簡單,工業界對鋰電池的顧慮,主要便是集中在鋰枝晶導致的一系列安全問題上。如果鋰枝晶的問題能順利解決,毫無疑問大筆的研發資金將涌入這一領域。
哪怕有那么幾個研究負極材料的實驗室被砍掉經費,也會有更多的經費和課題涌入進來。
因此,不到短短的一個星期,幾乎是百分之八十的研究鋰電池的實驗室,都對這篇論文展開了重復實驗。
這種盛況很快引起了新聞界的關注。
哥倫比亞廣播電視臺科技欄目的記者做了一期采訪節目,采訪了位于康奈爾大學的羅斯·克雷爾教授。
很巧的是,當哥倫比亞電視臺記者抵達的時候,克雷爾教授的實驗室正好在對該論文進行重復實驗,而且已經進行到了最后階段。
當被問及該項技術的意義時,克雷爾教授一臉嚴肅地說道。
“……我們的研究團隊正在重復該項實驗,如果這不是一場意外,那么這項技術毫無疑問將改變整個行業的面貌。”
“因為無論是鋰硫電池還是處在概念階段的鋰空氣電池,都繞不開枝晶問題。反過來鋰枝晶的問題能在負極材料上得到解決,我們甚至不用對以往的設計做出太大的改動,直接更換負極材料就可以了。”
克雷爾教授的回答,讓記者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毫無疑問,他要的大新聞就在眼前。
“可是克雷爾教授,根據我們采訪IBM集團前鋰空氣電池項目負責人得到的反饋是,工業界對這項技術的看法持悲觀態度,請問您怎么看待這件事情?”
克雷爾教授想了想,回答道:“悲觀很正常,因為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實驗室宣稱自己解決了鋰枝晶問題,對于新技術保持謹慎是必須的。老實說,即便是現在,我依舊保持懷疑,因為投稿人在論文中提到的解決思路并不是什么新穎的東西,甚至有點過時。”
記者立刻追問道:“為什么這么說?”
克雷爾教授:“因為我們現在主流做法是提高電解質的粘稠度,甚至直接采用固體材料。或者在鋰負極上做個碳材料結構,放電時限制住鋰金屬生長后的外形,充電時也能保證鋰全部進入正極后負極結構不塌陷。陸教授采用的在負極材料上涂膜的設計,事實上在二十年前很多實驗室就已經嘗試過無數次了。而且……”
記者:“而且?”
克雷爾教授聳了聳肩:“而且他是一個數學教授。我對計算材料這門最近才出現的新興學科不了解,但即便如此我也知道很多東西光是建立模型是不夠的。”
然而就在這時,背后的實驗室里,突然響起了歡呼聲。
聽到這聲音之后,克雷爾教授和記者都愣了下。
記者:“發生了什么?”
克雷爾教授和自己的助手相視一眼,一臉古怪地看向了那個記者。
“不知道……也許是成功了?”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