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兩個帶著兩個孩子,就等于是九口人擠在原來的小房子里了。
說實話,有對比才知道差距,在這里住久了前后左右的鄰居都熟了。
于是顧依依就知道了,跟他們相比,大概他家的生活水平已經達到小康了吧?
像那一大家子,陳玉枝有時候串門的時候會碰到,回來跟家里人說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那么多人擠在小房子里,如何能住得下?
這才知道,那么多鄉下人想要進城,其實城里人的日子不一定比鄉下人好過的。
這住房,就是最大的問題了。
再其次,就是口糧問題了。
像那家回來的大兒子,兩口子高考沒有考上,戶口還在插隊的鄉下。
他們雖然回城了,也只是暫時的,并不會發放口糧。
好不容易回來了,他們當然不想再回鄉下繼續種地了,就想辦法參加招工。
可是省城也就這么大,大部分工人都已經落實了,一個蘿卜一個坑。
新招人的崗位并不多,往往幾百個人競爭一兩個,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崗位。
考不上,就只能自己另謀出路了。
也幸好這家的大兒子頭腦算是靈活,騎著他爸的老舊自行車來回在城鄉之間倒騰東西。
成本倒是不高,都是鄉下收來的雞蛋、農民自己種的青菜什么的。
這比起去副食品店買來的要新鮮,還不要票,還能自己挑選。
于是,很多人樂意跟他買。
也算是照顧鄰居吧,他家的老康頭在這邊住了幾十年了。
而且這個老康頭的大兒子康文明,挺會做生意的,找他買東西經常會有優惠。
比如說送一顆青菜一把蔥之類的,東西不金貴耐不住大家伙心里高興,所以回頭客也挺多的。
就連陳玉枝,也經常去找康文明買菜。
之前顧依依上學又忙其他的,倒是沒有在意。
現在大部分時間窩在院子里休養生息,于是鄰里的事情知道的就多了一些。
比如這個康文明就是婆婆介紹給她的,找他買東西還挺好的。
各種蔬菜都挺新鮮的,據說都是康文明天不亮就下鄉去收回來的,種類也齊全。
關鍵是,還可以訂貨。
比方說,陳玉枝想要燉點雞湯給兒媳婦補身體,于是給了一毛錢定金。
隔天,康文明就會把雞給送上門了。
康文明就是靠著這些,賺一些差價維持生活。
畢竟一家四口都回來了,老父母收容他們住下就算不錯了,哪里有余錢給他們買口糧啊。
他是老知青了,下鄉十多年,說實話鄉間勞作讓他整個人看著都蒼老了許多。
原本他比他弟弟大五歲的,可是現在兩個人站在一起,說他們是父子都會有人信的。
現在不比幾年前,街道辦的人對此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
滯留在這里的知青越來越多了,還有許多鄉下特意進城尋找機會的,都是俗稱的外來務工者。
可實際上,哪有那么多的工作崗位安排那些回城的知青。
要說起來,也都是可憐人,街道辦的人許多以前都在老康頭家玩耍過。
跟康文明也都是朋友,本都是同齡人。
可是現在,康文明站在他們身邊,別人只怕都以為他年紀要大許多。
都是可憐人,能幫的就幫一把唄。
康文明跟他媳婦都是老實人,本分勤快。
他一早的下鄉收菜,媳婦就在家里忙里忙外,把孩子都搞清楚放他們出去自己玩。
然后,兩口子一塊兒出去賣菜。
因為陳玉枝現在沒有去店里,待在家里照顧老頭子和兒媳婦,于是就和鄰里之間走動多了。
也就知道了更多的情況,比如說,康文明是插隊到了很遠的山區。
那里條件艱苦,他和他媳婦在那里認識的,兩個人一起度過了最為艱苦的歲月。
后來,康文明想辦法跑回來了,還帶著老婆孩子一起。
他媳婦也是知青,不過是外省的,娘家那邊靠不住,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陳玉枝把這些都告訴顧依依,也是有心想要幫人家一把。
沖著人回來還把妻子兒女都給帶回來了,這個人人品就不錯。
在這里也住了一年多,陳玉枝知道,許多知青那就是拋妻棄子的人渣。
或者是像王珂的前夫那種,人渣中的極品。
當然了,這次放暑假,王珂沒有在面包店做事。
而是請了一段時間的假,還特意把孩子留在這里托付同學照顧,回去解決了那個渣男的問題。
這些日子以來,她自己也想辦法攢了一些錢,加上生活穩定為人也有底氣了。
徹底的,把王大寶的戶口給遷出來了,落在了她的戶口下面。
以后,就是她帶著孩子娘倆生活了。
那樣,可能日子會艱難一些。
特別是其實許多人勸她放棄孩子算了,帶著孩子以后想要再嫁會困難許多的。
王珂卻不聽這樣的勸告,帶著孩子苦一點累一點無所謂,母子倆生活在一起不好嗎?
就像這些日子以來,大寶的性格也日漸開朗,小臉上的肉都多起來了。
王珂看著就十分的欣慰,覺得自己苦一點也是可以的。
哪怕不再嫁人了,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也挺好的。
陳玉枝是親眼看著這一切的,知道這其中都是她兒子媳婦的功勞,也覺得欣慰。
這做人啊,在自己有余力的時候,為什么不多幫人一把呢?
現在她看著這康文明也很是感慨,覺得這個男人的人品還是不錯的,所以才會特意把這件事說給顧依依聽。
說來說去,陳玉枝也是知道,自己是沒那個本事的。
真正的想要幫人,還是需要兒子媳婦出面。
霍東也去接觸了解過,覺得那個人確實不錯,也是有意的想要拉人一把。
于是,就和顧依依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