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婦人拿個一個小瓶,把里面的油添進長明燈之后,雙手合什作了幾個揖。然后多的油就放在燈臺上,走進大雄寶殿去案上擺放供果。
秦曉鸞對這種行為很是深惡痛絕。
來這里已經這么久了,對這個時代也非常了解了。和后世不同,沒有工業化的古代,物資是相當缺乏的。
就拿剛才那婦人來上貢用的油來說,是用的人吃的油。
這個時代,別說沒有后世的花生油調和油之類,連豆油都基本上沒有。本朝的食用油,除了動物油之外就是香油,就是后世所說的小磨香油。
先來看看這是多么辛苦的一個過程吧。
芝麻本身的種植產量,一畝地不到兩百斤。將要到成熟期的芝麻,如果裂嘴不立即收獲的話,芝麻籽就會遺失在地里造成產量損失。也就是說,就算你種植很大一片地,沒有人力及時收割的話,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用鐮刀一顆顆的收割后,事情并沒有結束。
接下來就得把芝麻桿運回到禾場在太陽下面曬,這樣芝麻才能繼續在陽光下成熟。
每有一個裂開的芝麻梭,就用木棒把芝麻捆倒過來,使芝麻掉落。必須至少做三次,芝麻才能干凈地收獲。
假如在曬芝麻的過程中遇到下雨之類的,就更麻煩了。
再來看香油的制作。
香油的制作原理是利用“油水不相容”,制作工藝為水代法。
這種制作工藝包括選材、清洗、炒制、研磨、加水、攪拌、震蕩、沉淀、取油等等,一個環節都不能少。
由此可以看出需要多少人工。而且如果不是技藝高超的師傅,出油又會減少許多。
現在這個年代芝麻的出油量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一百斤芝麻能做出三十斤的香油。
這么一算就明白了吧,農民耕種收割一畝地的芝麻,再通過油坊師傅釀造,最后能出六十斤的香油。
所以這個年代的百姓們,炒菜能用到的油是非常少的。
而就是這么珍貴的東西,被剛才那個婦人拿來點燈,就是因為要供奉“菩薩”。
事實上,除了“菩薩”浪費的,多的都是廟里的那些不事勞作的和尚享用了。
秦曉鸞覺得,這是一種罪惡。無論你是有錢不在乎,還是沒錢省出來,這都是不可容忍的罪惡!
想到這里,她的心里突然一動。
雖然我沒有權利去干涉別人的行為,但是我能讓大家過得好一點。比如:造油!
只要能造出多的食用油,那么將會讓百姓們的生活比現在過得好很多很多。
因為現在還沒有花生,所以秦曉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豆油。
她依稀記得在后世時看一個電視節目里面提到過,傳統豆油的制作有“壓榨”和“浸出”兩種方法。
據說后一種方法出油量高,但她現在怎么都記不起來了,那就先從“壓榨法”開始吧。
秦曉鸞的腦子開始高速“倒帶”起來。現在她能記得的就是有什么“選料”,“壓榨”之類,具體細節還不能記起來。不管了,先解決這個最關鍵的設備,也就是能用于壓榨的。
她快步朝信研部跑了過去。邊跑邊想:可惜白景明那個研發狂人去河西還沒回來,不然這事交給他是最合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