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漢

第四十五章 吾一定會贏

孫翊率領著一萬大軍乘船南下,但他并沒有馬上回到吳縣,而是在回吳縣的必經之路毗陵縣旁屯守了起來。

待孫翊來到毗陵縣后,毗陵縣已經成為了江東的臨時政治中心。

在毗陵縣孫翊連續下了數道命令,第一道命令孫翊是給張昭的,令其運糧數十萬斛到毗陵縣來,而且此事不需要隱秘,越多人知道越好。

這道命令是孫翊寫就手書交予朱然傳令到吳縣的,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的口令命朱然傳達給張昭、周瑜二人。

毗陵縣距吳縣并不遙遠,朱然從毗陵出發到吳縣不過三日而到,隨即第二日,大批糧食就從吳縣中由孫河與朱然領軍五千押送到孫翊的軍營中。

糧食數量過于巨大,數十萬斛糧食一共被分為好幾批押送往孫翊軍營中。

前幾次押送糧食的兵力加上民夫共有一萬人左右,聲勢浩大,加上有威名在外的孫河主領押運,因此運糧過程都安然無恙,平安抵達。

但整個運糧過程中,每次押運的糧食是逐次遞減的,到了最后一次時,僅僅押運萬斛糧食而已。

整個押運糧食的兵馬加上民夫不過兩千之數,孫翊有感大戰在即,又覺得前幾次運糧過程都安然無恙,因此便將孫河留在軍中聽命,剩下的運糧重任就由朱然擔了起來。

結果就在最后一次運糧過程中,埋伏在山林中的數千山越突然殺出,朝朱然的運糧隊伍殺去。

朱然猝不及防之下,加上己方兵力比埋伏的山越一方少,因此不敵,戰敗之下朱然率領運糧部隊朝毗陵逃去。

這支埋伏的山越伏兵只是為了搶奪糧食,因此并未追擊。

這支山越伏兵的宗帥在確認朱然已經逃走了,便急忙用刀刺穿運糧車上的布袋,待布袋中露出那白花花,還散發著米香的稻米時,山越頭領幾乎要哭了出來。

糧食,真的是糧食!

他已經好久沒看見這么多糧食了。

興奮激動之下的他連忙撲在運糧車上,就這樣手捧還沒煮熟的稻米大把大把的吃了起來.....

待自己吃飽后,摸著肚子站起來的山越宗帥見到手下的部卒們一副垂涎欲滴的樣子,

此時他心情很好,有了這些糧食,不止他和他的部眾,就連山里的婆娘和孩子們一段時間內也不用再挨餓了,

因此他大手一揮,對著手下部眾喊道,“將這些糧車全部押回山中,今夜吾等上下一起飽餐一頓。”

山越頭領的話讓在場的山越兵都歡呼起來。

身為一個宗帥都餓成那樣子,更何況身為底層士兵的他們,在今晚能飽餐一頓的巨大動力下,山越兵推起糧車來格外有勁。

不一會兒,就將官道上的上千輛糧車都如數都推入了一旁的山中。

在這些滿心歡喜,沉浸在今晚能飽餐一頓美夢中的山越兵不知道的是,在不遠處的一處山坡上,朱然正在暗中觀察著他們。

在看到他們爆發出一陣歡呼,并且雀躍的將糧車推入山中之后,朱然口中發出一聲冷哼,不屑的說了句,“一群蠢貨。”

糧食是不能亂吃的,因為一旦吃了,就可能會是斷頭糧。

隨后朱然轉身看向身后的兩千士卒,說道,“走吧,回去向君侯復命吧。”

不久后,一個消息通過各種渠道傳遍了山越各部中。

孫翊此次從吳縣運的數十萬斛果真是糧食!

山越雖然不是一個整體,但各部之間都有保持聯系的習慣,也都有特殊的聯系手段,在這部山越將這個消息傳出去后,整個山越都激動了。

竟然真的是糧食,之前聽聞孫翊運糧于毗陵,很多山越宗帥對這個消息半信半疑,如今被證明了,那數十萬斛果真是糧食。

也就是說,現在毗陵縣有著數十萬斛稻米,而守衛的僅有孫翊那一萬大軍!

糧食兩個字對現在的山越來說,那誘惑力是無比巨大的。

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只要能搶到這數十萬斛糧食,十萬山越兒郎能不被餓死不說,整個山越部族都可以安然度過這次的缺糧危機。

孫翊自從渡江以來就屯駐在毗陵,山越各部宗帥都不是傻子,知道孫翊的這個舉動意味著他把決戰的地點選在了毗陵縣外,

包括這次孫翊不斷運糧于毗陵,他的目的也很明顯,是在誘惑山越去毗陵縣與其決戰。

但關鍵不在于孫翊的目的是什么,而是孫翊拿來完成這個目的的是不是真的糧食。

因為對于這十萬山越兵來說,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他們其他的路已經被孫翊活活堵死了。

以往只覺得擁眾十萬,聲勢足夠浩大,可以無往不利,但一旦缺糧了才發現,人數越多卻越是拖累,畢竟一千人的糧食好找,十萬人的糧食那就是一個無底洞。

就算知道孫翊是把他們誘惑往毗陵縣外又如何,只要能搶到糧食,任何冒險都是值得的。

況且如今的戰局對他們也不是全然沒有勝機,畢竟他們如果聚集起來,就有十萬大軍,這就是他們手中最大的資本。

而毗陵縣外,正好是大片的平原,利于他們十萬大軍鋪張開來陣勢,這場仗有的打。

在這種心思之下,散落在江東各地的山越兵在各自宗帥的率領下,紛紛往毗陵縣處聚集,山越的這個大舉動也有探子及時的報給了孫翊。

與孫河眉頭大皺不同,孫翊則是氣定神閑,但他也不會真傻得拿一萬大軍去跟十萬山越兵對陣。

他傳令給鎮撫在各地的將校,“將兵毗陵,共討山越”,本就等的許久,心中有著一團火在燃燒的江東將校們在得到孫翊這個將令后,瞬間如出籠的猛獸般率軍往毗陵趕來。

黃蓋、程普、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凌操、賀齊等十數位如今江東軍中最為優秀的校尉在七月底紛紛率軍來到了毗陵縣外的軍營中。

而隨著他們的到來,之前孫翊為了鎮撫各地分往各縣的江東中軍也再次匯聚到了孫翊手中。

整整五萬大軍!

若光論戰績來說,這五萬大軍就是如今大漢南方三州中最為精銳的步兵,沒有之一。

這五萬精兵的匯集和十數位校尉的到來,令孫翊心中的最后一絲擔憂消失。

因為五萬大軍是走官道,而山越兵散亂在江東各地,而且怕被孫軍伏擊,大多都是翻山越嶺而來,所以孫軍的匯聚速度比山越兵更快。

孫軍軍營,孫翊主帳。

山越兵正不斷的匯聚在十數里外的軍營中,帳內一些將校如孫河等臉上浮現著憂色。

而孫翊卻不同,每當聽聞山越有一部到來,孫翊臉上就輒有喜色。

孫河正擔憂山越兵力越來越多,見孫翊不憂反喜,以為孫翊輕敵,便諫道,

“如今山越賊子兵勢越發強盛,君侯何不趁其未完全聚集時擊之,就算不擊,也應該嚴令諸將警守各營,防備山越賊子夜襲。

如今君侯不以敵勢眾為憂,反而臉上時有喜色,臣竊為君侯憂之。”

孫河的話引起了帳內一些將校的附和,他們本來與孫河就抱有同等擔憂,認為孫翊因為廬江一戰生出輕敵之心,因此對山越不夠重視。

如今孫河勸諫孫翊,道出他們心中的擔憂,因此他們紛紛附和。

大戰在即,上下務必一心,因此孫翊解釋道,

“賊子匯聚之勢雖未大成,但已有數萬之眾,又有營盤作為依托,吾等兵力并不占優,貿然攻之,定不能下,既不能下,徒傷我軍士氣而已,故吾按兵不動,養兵待敵。”

“再而敵軍匯聚之勢未大成,其兵力于我軍相比也并不占優,我軍亦有營盤為依托,山越軍中不乏知兵之輩,他也不會貿然攻我。

有營盤及數萬大軍為守,山越遠道而來,就算夜襲,何能為也?

兵法首重虛實之道,我軍只是呈現尋常戒備態勢,山越眾賊子忌憚吾,定會以為吾外寬內緊,迷惑彼等,彼等更會嚴令士卒加強戒備,不敢放松大意。

此等境況下,賊子心神緊繃,已成勞軍,而我軍充分歇息,是為逸軍。屆時賊子勞,我軍逸,可得以逸待勞之效矣。”

“山越賊子分作各部,各依險阻,以山勢為依托,以前大兄征之,只破其數部而無法根除。

此番山越賊子雖盡出山來,但遍布江東各地,我若一一征之,非二三年不可盡除。今皆來集,其眾雖多,糧草不足,莫相歸服,軍無統一主,一舉可滅,為功差易,吾是以喜。”

孫翊的解釋讓孫河拜退,帳內諸將校也都明了孫翊之意,紛紛拜服。

孫翊見大戰在即,便讓諸將校退下好好歇息,諸將校領命而退。

在帳內無旁人后,孫翊坐在位子揉了揉眉頭,谷利來到身后為孫翊按揉起肩膀,孫翊似是問谷利,又像是自言自語,“我能贏嗎?”

谷利沒有回答,他心思敏銳,知道君主的這種話不能隨便回答。

其實答案,孫翊心中已經早有了,孫翊問這個問題,更多的放松下連日來一直緊繃的心神而已。

這個才十七歲的少年連日來不像他所表現的那般氣定神閑,畢竟這一戰至關重要。

果不其然,孫翊倏爾后又自語道,“天時、地利、人和皆在吾,吾一定會贏。”

孫翊這么自信,是因為孫翊還為這十萬山越兵準備了一個驚喜大禮包。

十萬山越兵以為他們往毗陵而來是在求生,其實是在求死而已。

要么不戰,要么一戰而滅。

孫翊坐正身體,取過劍架上的寶劍,抽出劍身,用布仔細的擦拭起來。

隨著孫翊的擦拭,這把由精鋼鍛造的寶劍身上的寒光越發凜冽,孫翊的目光也越發深邃起來。

敵人快來了,該磨刀了。

漢建安五年八月初三,十萬山越大軍終于匯聚在毗陵縣外。

黑云壓城城欲催,十萬山越大軍與五萬江東子弟兵的決戰一觸即發。

壓抑無比的氣氛不僅籠罩在這十五萬大軍每個人心中,也影響了毗陵縣中的數萬百姓,引得決戰那日,無數毗陵百姓登城眺望……

是人多勢眾的賊子還是身為他們保護神的吳侯翊會獲勝?

眾人的心都在這一天提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