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稿未改
可能大改
五月三號,在拜師禮結束后,莊老爺子一行人在壺梁住了一周。
戴承弼夫婦在附近自駕游玩。
而老爺子夫婦跟著夏郁姥爺在附近的山頭轉頭。
對于莊老爺子夫婦的到來,夏郁姥爺那是非常開心,早早制定計劃。
夏郁則是一回到家,就開始了一條長長的批判之路——她爹媽先是查了一遍夏郁工作室的賬,兩人不算懂,但不也不是小白,當年夏郁被雪藏封殺的時候,兩人也摸過賬。
看了一晚上,大致查了一遍,沒問題了,這才放過夏郁。
老夏同志兩人教書育人,責任這一塊落實到位。
可不想臨來臨了過幾年都能退休了,夏郁被查出品德問題。
那他們真就混不下去了。
錢的來路查明白了,就是去路的問題了。
狠狠地教訓了一個晚上,總而言之翻來覆去的,就一個意思。
“賺錢不容易!”
“你現在,還年輕,還能賺一點,等老了呢?都像你這么花銷,老了,病了,或者我跟你爹哪個……就算我倆沒事,你能保證你跟夏軼不會得個病?”
“還有,你這就是三千八百萬的定金,后面三千九百萬的,你就確定,投資的電影一定能掙那么多?要是票房——”說到這里她媽頓住了。
他們這一輩兒的人,特別信這個,所以都不敢念叨。
就比如,剛才念叨到生病,就沒敢念叨他們自己。
夏郁她媽想法是,希望自個一輩子健康平安,不希望老了病了到時候折騰他們姐弟。
跑題了,回歸正題……
“就算票房夠了,那各種費用,每個月每年都是一大筆花銷。”
“早幾年的事,你是忘了?你是不長記性了?”
說這些話的時候,夏郁她媽簡直是“魔鬼”,至少夏郁是這么認為的。
她不是表面上兇你,她是拿態度、拿情緒、拿夏郁最柔軟的地方兇她!
“咄咄逼人!”
邊說,郁蘅邊想到了那段時間夏郁的慘狀、心疼得不得了,忍不住邊說邊眼睛就紅了。
夏郁哪里扛得住,也是既是感慨,又是哭笑不得——別人一夜暴富,那是都計劃著怎么花錢,那興奮的,都得開始琢磨不工作了,直接在家躺平,等著收銀行利息了。
“這老多錢,還做啥工作?回家當老太君,雇幾個保姆、保鏢都使得!”
也只有她媽會不會擔心錢來路不正,會出現這么多的憂慮。
真就是夏郁事件后遺癥了。
直接把夏郁拿捏了。
只能是靜靜聽“訓”。
她媽一哭,她爸看她的眼神恨不得給她兩腳。
看得夏郁哭笑不得,“得,這錢還掙錯了。”
到這時候,陶棠說話也不大管用了,還是莊師母聽了,隔天過來親自給夏郁她媽做心理輔導。
先是針對他們擔心夏郁的問題,“小蘅啊,有我跟老莊在她身邊盯著,你還怕郁寶走歪路啊?”
“咱們不說郁寶能掙多少錢,也不指望她掙多少,但買套房、往后吃穿用度不愁,沒有問題,就行了,你啊,就是想太多了!”
推己及人,作為母親,她當然能夠明白郁蘅的心理跟狀態。
最后還給她吃了顆定心丸,“我跟老莊既然人了她這個學生,那以后,肯定不會不管不顧,該教的也會教,再者說了,你自己的閨女什么樣,你能沒點數?”
與此同時,她更明白,郁蘅現下的狀態不是很對。
給郁蘅說通了,給她心結打開了,不免又要挨莊師母一頓訓。
別人像陶棠訓她,可能不大合適,到底是半個晚輩。
但作為長輩的莊師母。
卻沒半點問題了。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或者說,給郁蘅轉換一下角度。
“咱們郁寶相比同齡人,優秀太多了。你離得遠,只注意得到表面上的新聞,好像很風光,,也確實受了委屈,但這是她的錯嗎?”
“你們只顧著自己的面子,自己給他們定下的道路,但你們除了嘴上說說,實質上給了什么幫助?是,你們設想的道路很好,很平滑,但是……不給孩子幾次試錯的機會,你們,生他們是為什么?只是傳宗接代?”
“每一只雛鷹在成長的路上,哪個不是摔得頭破血流的?你們為了他們不摔跤,就要把他們困在你們定下的這座小縣城嗎?你們能綁著他們一輩子嗎?”
“郁寶復出的努力,你們夫婦兩個,有關注過嗎?”
“別說郁寶了,夏軼,那小孩兒你們又有關注過嗎?”
“別的不說,我聽夏郁這邊念叨過,他之所以打職業,就是為了給夏郁還債。確實,這對一個高二的孩子而言,太過異想天開,但兩年五百三十萬,他完成了!”
“這對一個即將十八歲的小孩子而言,不依靠家里,優秀程度,我活了大半輩子見過的次數,也一巴掌就能數過來!”
莊師母看得通透。
深知,有些話不撕開了,她爸媽心態上還轉變不過來。
老郁作為老家長本身也是背著壺梁的山水困住了,不好說。
以往她也不是夏郁正式的師母,更不合適,這一次正式拜師,也就合適了。
既然來了,也說到這事兒上了,她就干脆挑開了。不然,憑什么當人師母、平什么當人長輩呢?
“你們好像面上兒沒有指責過夏郁,但心里就真沒有?”
“沒想過,如果當初不是夏郁硬要演戲,也不會出事——如果夏郁能夠按照你們的安排,畢業后回到壺梁,就算是冰城,你們也有些關系,出事了,也能罩著她,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想要過這種安穩、平淡溫馨的生活,你們的兩個孩子,也要跟你們一塊?你能能夠敬剛敬業我也很佩服,但,你們別忘了,你們除了是個老師,你們還是人家父母!”
“不要老拿老一套的規矩、要求、想法去規矩這個時代的小孩子,以前生孩子多生幾個為什么?為了家里有多幾個勞動力,給口飯就能養大,這是什么家庭?這是吃不起飯的家庭,那不管古代還是七八十年代那陣,有點底兒的,哪家不是集一家之力,培養孩子的?”
每個人,都在進步、或者退步、但都有一個詞,成長。
版權所有